在戰略轟炸機運用方面,中國應向美俄學什麼?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22日,中俄國防部聯合宣佈,中國俄羅斯兩國空軍在亞太地區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方派出4架轟-6K飛機,與俄方兩架圖-95飛機聯合編隊,在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組織聯合巡航。對此,有分析認爲,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除了背後的戰略意義,對中國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轟炸機遠航或轟炸機運用方面,俄羅斯有很多值得中國借鑑的方面,而美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同樣豐富。畢竟,在戰略轟炸機方面,中國還是後來者俄美兩國的轟炸機巡航和運用方式,值得關注。

挑戰全天24小時飛行

戰略轟炸機進行長航時巡航具有很強的實戰意義。轟炸機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航程遠、飛行時間長。不過,大型戰略轟炸機需要的維護保障比較複雜,往往部署在遠離一線戰場、具有較好保障設施的機場,而且基地比較安全,對方攻擊比較困難。實戰中,大型轟炸機往往在後方機場起飛,甚至進行跨洋飛行實施打擊,這對轟炸機的遠程長航時飛行提出很高要求。美國B-2轟炸機幾次投入實戰,大多從本土起飛,經過多次空中加油,飛行數十小時進行轟炸。

另外,長航時飛行有利於轟炸機航線規劃的靈活性,可以通過不同的航向從多個方向目標實施打擊,提高打擊的靈活性、突然性和持續性。2001年10月針對阿富汗的“持久自由”作戰行動中,1架B-2轟炸機經過6次空中加油,飛行44小時20分鐘,飛行3.5萬公里。

轟炸機的長航時飛行對裝備和人員都是很大的考驗。所以,在日常訓練中,俄美都非常重視長航時飛行訓練。今年9月19日,俄羅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司令謝爾蓋·科貝拉什中將就宣佈,俄羅斯遠程航空兵的兩架圖-160戰略轟炸機用時25個小時飛行兩萬多公里,其間進行了3次空中加油,刷新轟炸機最遠航程和不間斷飛行的世界紀錄,並且進入了美國阿拉斯加的防空識別區。此前的圖-160飛行紀錄是在2010年6月創下的,當時持續飛行24小時24分鐘。而美國B-2轟炸機飛行員訓練中單次飛行最長時間普遍超過35小時,美國其他幾種戰略轟炸機進行超過20小時的飛行訓練也比較常見。美國飛行員曾表示,任何不超過24小時的飛行,都不算什麼了。美國轟炸機飛行員還會通過飛行模擬器進行長航時模擬訓練,美國的一些飛行員在模擬器中進行的單次飛行訓練最長甚至超過50小時。

相比之下,中國轟炸機還沒有進行過24小時以上的巡航飛行,主要是因爲之前進行遠航訓練的轟炸機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能爲轟炸機加油的大型空中加油機數量也有限。中國飛行員已經將轟-6轟炸機的飛行時長延長到了極限。隨着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炸機和大型空中加油機不斷入役,相信中國飛行員也會挑戰全天24小時飛行。

航母利器

除了頻繁進行遠航訓練,俄美轟炸機的運用也有可圈可點之處。蘇聯有使用轟炸機反航母的戰術傳統,俄羅斯也繼承了這一傳統。其大型轟炸機可以攜帶大型反艦導彈,對航母編隊進行齊射,以飽和攻擊方式打擊對方的航母戰鬥羣

近年來,面對中國海軍的崛起,美國空軍也開始重視使用轟炸機反水面艦艇。今年,美國空軍米切爾研究院就提出要利用空軍的轟炸機反水面艦艇。這被認爲是一個高性價比、不對稱的應對手段報告認爲,美國空軍的B-1B和B-52轟炸機數量可觀,而B-2和即將服役的B-21是隱形的。這些特性使美國空軍的轟炸機非常適合執行海上打擊任務

這份報告認爲,轟炸機打擊水面艦艇有三大優勢。首先,轟炸機可以攜帶大量大型遠程反艦導彈。B-52H可以攜帶8到12枚“魚叉”導彈,也可以攜帶20枚AGM-158級別的導彈,B-1B可以攜帶24枚類似彈藥,而B-2可以攜帶16枚。B-1B已經試射過遠程反艦導彈,該導彈是從AGM-158的基礎上研發,具有相同的長度和重量。因此,B-52和B-2也可以攜帶遠程反艦導彈。美空軍還會研究將海軍的反艦“戰斧”整合到轟炸機上的可能性,理論上B-52攜帶量不少於20枚。那麼,裝備遠程反艦導彈的1架轟炸機可以實施等效於一艘驅逐艦或潛艇的齊射。兩架轟炸機可以實施與整個航母聯隊規模相當的齊射。其次,空中加油將使得轟炸機的航程變得無限遠。B-52、B-1B和B-2已經執行過很多從美國基地起飛、打擊中東、阿富汗目標,再安全返回美國的任務。這些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約爲4500公里到5500公里,這使轟炸機能夠從距離對手非常遙遠的安全基地發動攻擊,免遭敵方攻擊;還能從敵方無法預測的方向進入,而且同時從多個角度發動攻擊,達到攻擊的突然性。最後,轟炸機的機動性遠比水面艦艇或潛艇高。B-1B轟炸機在本土起飛後13個小時內,可以打擊西太平洋海上目標;部署在夏威夷的轟炸機可以在不到9個小時的時間內打擊西太平洋目標,而每次飛行只需一次空中加油;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轟炸機可以在不到6小時內到達西太平洋,而且無須空中加油。駐紮在夏威夷的轟炸機還可能臨時部署到其他地點,例如從澳大利亞的基地或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島起飛實施打擊。

高空臨空轟炸仍未過時

提到空襲,現在很多人首先想到察打一體無人機、自殺式無人機攻擊以及遠程防區外發射武器打擊等方式,轟炸機進行臨空轟炸似乎是一個落後的手段。但實際上,除了攜帶大型防區外發射武器以外,進行臨空轟炸,仍然是轟炸機的一種重要作戰方式。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從上世紀末到現在,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參加實戰,主要以臨空轟炸爲主。俄羅斯轟炸機近年來在敘利亞等地的運用,也是以臨空投放炸彈爲主。這是因爲臨空轟炸是一種非常經濟的方式。非制導航空炸彈非常便宜,即便是制導炸彈,成本也遠遠低於各種導彈。以美國B-2轟炸機經常使用的“傑達姆”系列衛星制導炸彈爲例,該彈平均採購單價只有3萬美元左右,而一枚空射巡航導彈單價,目前大多在150萬美元以上,相當於一輛超級跑車的價格。射程相當的地對地彈道導彈的價格甚至更貴。“想一想,漫天飛的都是超級跑車,即便是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國家也承擔不起。”

當然,臨空轟炸需要轟炸機有非常強的突防能力。所以美國B-2轟炸機採用隱形突防技術,而且對敵方的防空系統、戰鬥機進行有效壓制之後使用臨空轟炸方式。而俄羅斯轟炸機大多使用非制導炸彈,主要是因爲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防空實力比較弱。張學峰表示,美俄兩國轟炸機近年來大多使用中空和高空投彈方式,就可以避免神出鬼沒的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打擊。同樣,專門爲超低空突防研製的B-1B,卻很少使用超低空突防、投彈方式也是這個道理。

另有專家表示,爲了有效突防,俄美兩國一方面爲轟炸機升級先進電子戰系統,另一方面都致力於研製新型隱形轟炸機。這也值得中國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