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迎來“新舊之爭”

此輪價格戰的主要參與者包括“蔚小理”,也包括問界和小米汽車,這堪稱造車新勢力的“新舊之爭”。

作者 |遠山

圖源 |圖蟲創意

當雷軍帶着小米汽車以21.59萬元的起價闖入新能源市場,一場行業性的“降價潮”隨即席捲而來。據不完全統計,4月第一天,問界、蔚來、小鵬等多家車企紛紛推出優惠政策或補貼活動。其中,問界新M7直降2萬元,至22.98萬元起;小鵬G9最高補貼2萬元,至24.39萬元起;蔚來2024款車型油車置換補貼1萬元,吉利汽車部分車型以舊換新最高優惠5.3萬元。

一個新的闖入者,總會帶動既有格局的微妙變化。對於消費者來說,小米汽車的出現意味着更多的購車選擇。上市24小時後,小米SU7“大定”突破88898臺。從小米SU721.59萬至29.99萬元的定價範圍來看,基本和特斯拉Model3、極氪007、智界S7、小鵬P7i等競品的價格帶重合。這意味着,20萬到30萬元區間的新能源車市場,其紅海意味更濃。

此輪價格戰的主要參與者包括“蔚小理”,也包括問界和小米汽車,這堪稱造車新勢力的“新舊之爭”。

小米、華爲等跨界玩家憑藉其多年的技術積累和龐大的用戶基礎,對“蔚小理”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他們在智能化、網聯化領域具有先天優勢,能夠賦予新能源汽車更高的科技附加值,從而吸引追求創新體驗的消費者;另一方面,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優化成本結構,這些新晉勢力推出的車型有望在價格與性能之間找到更優的平衡點,打破原有的市場格局。

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加劇,對行業的影響是深遠的。這種“新舊之爭”不僅體現在產品定價、技術創新上,更在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和市場趨勢的洞察上。“蔚小理”作爲早期的造車新勢力代表,已然在市場上取得了相當的地位。2023年,“蔚小理”均跨過了年銷量10萬臺車的大關,理想汽車更是實現了超千億元的營收。它們的成功部分歸因於精準的品牌定位、技術研發以及服務體系的差異化定位,如蔚來的換電網絡、理想的增程式解決方案和小鵬在智能駕駛方面的積極探索。

作爲後來者的華爲問界和小米汽車,則意圖在智能電動車賽道上開闢新的天地。問界不僅利用自身在通信、AI和物聯網技術方面的優勢,打造了高度智能化的汽車產品,還通過深度合作的方式賦能其他車企;小米汽車則倚仗其在硬件生態鏈和用戶社羣運營上的優勢,力求構建一體化的智能出行生態系統。

在接下來的競爭層面,除價格因素外,以下幾個關鍵領域將是未來造車新舊勢力之間較量的核心。

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電動機性能、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突破,將決定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造車新勢力們要在覈心技術領域拿出更多亮眼的技術表現。

充電/能源補給網絡,則會成爲新舊勢力角逐的另一高地。如蔚來所建立的換電網絡體系,以及各品牌紛紛佈局的超充站、快充設施等,形成便捷高效的能源補充網絡,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和焦慮感。

當然,智能互聯與用戶體驗是造車新勢力之於消費者的核心價值之一。車載操作系統、人機交互界面、雲服務、遠程控制等功能的完善,以及個性化定製服務。這些都是體現品牌形象和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關鍵,也將成爲各家重點投入的領域。

生態融合與增值服務,對於造車新勢力們而言,是打造護城河的不二手段。實現汽車與其他智能設備的無縫連接,構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元生態,並推出涵蓋保險、保養、二手車置換等一系列增值服務,誰能夠爲用戶推出更具性價比、種類更齊全的服務,誰就有可能引領行業的未來。

造車新勢力“新舊之爭”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市場份額的爭奪,更是關於創新速度、技術壁壘、生態建設、服務品質乃至企業價值觀的一次全面考驗。它推動着整個行業的迭代升級,加快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與普及,並將進一步重構中國汽車市場的版圖。從更爲宏觀的行業角度審視,“蔚小理”、問界、小米、比亞迪、吉利等造車新勢力之間全方位的競爭,正推動這場綠色出行革命書寫新的篇章,最終也會告訴我們:在全球新能源車賽道上,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能跑多快、跑多遠。

(作者系財經評論人)

The END

微信號 |eeojjgcw

新浪微博 |@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