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從墊底到全市第三 增城總部經濟經歷了什麼

繁華的中心城區的東面,有一片綠水青山的寶地,與中心城區的繁華逼狹形成巨大反差,零星分佈的村莊,一片片矮矮的總部園區,面積廣闊土地,生態經濟都市,一切都不足以引起外界的關注。直到最近,富士康8K項目,這個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先進製造業項目,宣佈落戶增城,投資總額達610億元,令增城瞬間成爲了輿論的焦點。

傳統的“製造業經濟”向“總部經濟”的轉變,增城要實現轉型升級上的巨大跨越,如今,增城GDP增長迅猛,重大項目搶先落戶,房地產勢頭紅火,增城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廣州總部經濟遍地開花,與其他區相比,增城的優勢何在?雖然增速快,但GDP仍然位於全市倒數第二,增城總部經濟發展還需跨過幾道坎,哪些方面亟需完善?

歷史

總部經濟從“全方位發展”到“做精做特”

回顧增城總部經濟的發展軌跡,早在2012年便提出一、二、三產業總部經濟同步發展,“打造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高端生產服務業、傳統服務業、現代都市農業、本土骨幹民營、上市企業、金融總部企業等八大總部經濟”,而2016年則重點提出建設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低碳總部園等總部園區”,可見增城的發展軌跡,從全方位的發展到特色化發展,在鞏固本土傳統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引進外來總部企業落戶。

從數據上來看,這些舉措已帶來經濟效益。去年,增城GDP增長勢頭迅猛,經濟增速從2015年的最後一名升至2016年的全市第三,達1046.83億元。

>>>點擊查看圖集《廣州改革開放後之最 跨6村富士康地塊長咋樣》

推動發展的究竟是哪些產業?正是增城的支柱產業:工業和房地產業。去年富士康、中汽研華南總部等重大項目的落戶後,佔工業四成產值份額的三大支柱產業(汽車及其零部件、摩托車、紡織服裝)表現良好,分別同比增長14.34%、8.35%和6.29%,不再被詬病爲“拖後腿”。而官方不愛提的“隱形支柱”房地產業,去年同比增長52.26,超過一半。

今年一季度,增城重大項目陸續落地,內外資企業共落戶1796家,平均每天新增20家企業,涵蓋製造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方面,其中與信息技術產業和汽車產業相關的企業不在少數。

接下來,增城將全力推進富士康產業園的開工建設,並依託龍頭項目推進上下游產業鏈招商,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羣。加快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增城園區建設,推動中汽研華南總部等13個已落戶項目開工建設,促進珠江鋼琴二期等12個在建項目建成投產,增強開發區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

聚焦

優勢何在?生態、交通樞紐以及大體量的土地

去年12月,富士康落戶增城,一時在業界激起不小的漣漪。爲何一向以深圳爲大本營的富士康會選擇廣州?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表示,園區建成後要吸引優秀的人才,環境很重要,加上即將動工興建的一期工地佔地2156畝,拆遷是個很大的問題,但增城不需要拆遷。

富士康將建在南香山下一片2156畝的廣闊空地上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指出,增城具有交通優勢。富士康本身在深圳發展,選擇增城可藉助穗莞深城軌,聯繫東莞、深圳以及香港都比較方便,有比較好的區位優勢。

高力國際諮詢服務部華南區董事陳厚橋認爲,新塘作爲東部交通樞紐,交通優勢明顯,屆時可以極大縮短到市中心的差距。其次,相比其他區域,增城的房價低,可以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進駐。另外,近年來,由於廣州城市向東發展,新黃埔發展良好,成爲經濟強區,世界500強集聚,旁邊的增城也受到利好的輻射,吸引企業紛紛進駐。

疑惑

總部經濟在走高消耗、高污染的製造業老路?

對於富士康落戶增城,廣州市民意見不一,考慮在增城購房投資的黃先生表示擔憂會帶來污染。“生產液晶面板,污染很大的,聽說深圳富士康的周邊都是油污味,垃圾遍街。”而增城荔城街的本地人李先生則有不同的看法,“很早之前就關停了一批工廠了,現在整個增城工廠其實不多。大產業來了是好事,帶動了經濟,大家更有錢了,現在的增城也更現代化了。”

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認爲,判斷製造業是否有污染,主要是看高排放和大型物流等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富士康不是高排放的工廠,是高科技的,從這點來看算是利好。胡剛也認爲,富士康主要是生產液晶面板的,造成的污染其實並不大。

翻查歷史資料發現,領導班子早就發現增城生態環境這個先天的優勢。早在2008年,增城北部生態保護區明確關停所有的水泥廠、採石場等污染型企業,還在荔城南部的增江河沿岸打造五星酒店羣,設立了政府行政中心,也就是現在的增城區政府。2012年,全區建設1730畝生態景觀林帶,並提出“探索一條不靠高樓大廈、與廣州中心城區發展總部經濟差異化的發展之路。”2015年,爲保護城市的自然基底,增城面積的85%劃定爲不可開發用地。

增城的生態規劃圖

問題

新塘、荔城難以形成集聚效應

總部經濟主要集聚在哪些區域?彭澎認爲,增城的嚴格意義上的總部經濟是集中在萬達廣場一帶的、地鐵站附近的、大型的、高水平的寫字樓,陳厚橋表示,發展總部經濟,要有企業,而60-70%的企業都位於新塘。但增城發改委指出,新塘鎮和荔城街研發設計、電子商務、貿易營銷等生產服務環節業的企業較少,導致集聚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企業總部的總部經濟較爲薄弱,難以形成集聚效應。

此外,增城發改委表示,總部經濟目前存在以下問題:總部企業對商務環境要求高,但增城整體上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與中心城區相比仍不完善;總部企業數量少、規模較小,增城經認定的總部企業數量僅佔全市總數336家的2%,尚未有實現全國佈局的總部企業;增城還處於打造總部經濟產業體系的起步階段,在扶持措施、政務服務、保障措施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出路

硬環境和軟政策齊頭並進

針對以上問題,增城政府在硬環境和軟政策兩方面着手,在加大對基礎設施配套、總部大樓、公共平臺、教育醫療等前期投入的同時,建立健全的產業政策體系。此外,壯大已認定總部企業,鼓勵區外總部企業遷入,鼓勵現有優質關聯企業新設立總部集團。大力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引進產業高端人才等。

在金融方面,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設立區域性總部或設立客戶服務中心、票據單據處理以及備份中心、支付結算中心、業務營運中心等配套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融資租賃、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務機構,推動長江村鎮銀行成功申報了廣州市總部企業。

“我認爲地鐵通了還不夠,還需繼續完善。”陳厚橋認爲,增城除了交通,還需要在產業、人才進行提高。產業方面,增城應制定更詳細的產業主攻方向,是服裝牛仔、研發、貿易、商貿物流還是健康產業,同時有針對性地配套相關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進駐。人才方面,目前增城建設的教育城更多地面向技術人才,另外更需要像大學城那樣的面向高端人才的教育配套,爲他們提供居住、生活條件、家庭小孩教育。“留住了人才,又有了產業,總部經濟才能做大。”

對於如何引進金融機構進駐,陳厚橋認爲,可以從優勢產業入手,依託現有的產業做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再去吸引金融業、現代服務業,“把市區的總部經濟挖走很難,比如金融,要它搬到增城很難,但假設我們可以把增城的牛仔服裝做總部,升級這些現有的產業,把服裝的設計研發做到全國第一,全世界第一,然後去吸引金融企業去投資。”

房價

從無人問津到高攀不起

在增城當公務員的戚小姐表示,對增城最大的印象就是,房價漲太快太猛了。十年前的增城,廣州人眼中經濟發展落後的遠郊,當時商品房均價才3000元/平都沒人買。而如今,一二手樓多個樓盤都破2萬/平大關,連最近增城拍賣的地價,也躍升至2萬/平了,戚小姐高呼,“還好買了房,現在真是高攀不起。”

隨着撤市設區的利好,增城房價地價快速上漲。地價方面,2015年4000元/平,而目前多宗地塊超2萬元/平,地價上漲5倍之多。房價也是節節攀升,2015年房價步入萬元時代,而目前多盤破2萬/平。加上限購政策的影響,增城、從化等區域成爲市內少有的限購條件寬鬆區域,外地戶籍、本地戶籍均可購買,不受“連繳五年社保”的影響,增城樓市發展今年更迅猛。

增城的發展已經在經濟、商業、醫療等各方面逐漸成熟,另外,地鐵利好密集,增城未來將會有地鐵13號線、21號線、16號線、23號線、19號經過,建設進程最快的13號線和21號線,有望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廣州東部交通樞紐正在快速崛起……增城已經完成巨大的蛻變。

相關信息:

《總部廣州》系列策劃

曾幾何時,總部經濟被視爲限制廣州發展的“三大短板”之一。自2007年起,“總部經濟”被廣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廣州市政府明確提出,力爭今年認定總部企業超500家,500強企業超100家——全力加速中,一座總部之城的雛形已隱隱誕生。

作爲廣州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各個區域的總部經濟發展有何特點?本站房產梳理各區總部脈絡,採訪專家學者,爲你解碼總部經濟的特色之路。

往期回顧:番禺篇:番禺上演“王者榮耀”千億級總部企業叫醒"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