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中日改善關係 臺北束手無計
川普總統對外政策反覆捉摸不定,讓盟友吃足苦頭後,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亦在安倍政府決定調整政策後逐漸改善。誠然在李克強5月出訪日本後,安倍亦希望回訪大陸再創政治事業高峰,但整個關鍵就在於9月自民黨總裁大選,其可否順利勝出坐定首相寶座。
面對北京與東京關係升溫,臺北自然感到忐忑不安,因此綠營政府運用各種管道對日本示好,但卻未獲得相對迴應,更讓國安團隊焦慮萬分。其實目前必須思考在東京與北京關係之戰略方程式中,臺北與東京關係會產生加值效用,抑或是會成爲失分變數,完全是會受到兩岸關係所左右。
臺北東京北京互相牽動
當兩岸關係穩定和諧時,臺北與東京所具有實質關係,不會對東京與北京正面互動產生拖累效應。但當兩岸關係惡化時,臺北所有與東京正面往來,就會成爲東京改善與北京關係窒礙變數,所以當東京要對北京示好時,自然就會對臺北刻意冷淡,臺北國安團隊對此必須要能理解掌握。
對日外交必須公私分明,戰略算計不可感情用事;當初蔡英文在就職前訪日,高調與安倍首相親弟弟往來,似乎顯示綠營可掌握直通安倍私人管道,殊不知此舉在日本政治文化中,根本就是自找麻煩拍馬屁拍到馬腿之舉。日本政界非常強調「減私奉公」,此與中華文化「去私從公」之政治道德哲理完全一致。所以愈是高調聲張與安倍首相有私下溝通管道,安倍在處理臺北往來關係時,愈是要公事公辦撇清偏私嫌疑;所以綠營當初如此政治操作,其實是埋下日後產生刻意冷處理臺北負面效應導火線。
再加上綠營對日往來經常公私不分,將民間互動硬扯上政治意涵,公務往來透過私人管道宣示,讓日本涉外單位難以因應,亦讓東京對綠營政府存有戒心。臺灣與日本民間情誼篤厚,原本應該是往來關係利基。但政府應當公私分明,亦應理解透過其他管道對日本政府施壓,不但無法影響政策,更有可能適得其反。
國安團隊必須理解,東京北京關係系受到1972年9月29日雙方聯合聲明、1978年8月12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11月26日兩國政府聯合宣言,以及2008年5月7日雙方全面推動戰略互惠關係聯合聲明等四項政治文件規範;因此具有結構性之關係架構。
但雙方因釣魚臺、東海油氣田與衝之鳥礁等領土及政治爭議,再加上涉及戰後歷史遺留之歷史教科書內容、靖國神社、戰爭賠償與處置日軍遺棄化學武器,以及近年來浮出檯面之修憲、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留日學生風紀以及大陸整建軍備等爭議;其實未來互動雖可能和緩,但卻難以突破,讓關係更上層樓。
臺北面對情勢發展,要牢記對日辦理外交,通曉語文僅是最基本條件,能夠理解與尊重對象國政治文化,纔有可能鞏固國家利益。與其在枝節訊息上打轉,無寧觀察雙方關係是否會有結構變化,避免束手無計纔是應變正途。
好文推薦
張競/520與政治日曆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