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爲作爲一個學者爲何那麼喜歡打嘴炮

姑且認爲張維爲是一個學者,畢竟是復旦大學的教授。

如果在國內搞個全民打分的學者排行榜,張教授一定位列前五。

這是一定的。

因爲我不止一次,在一些從沒上過大學的人口中聽說,你看,那個復旦的張維爲教授說出了跟我一樣的觀點。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復旦的悲哀。

因爲沒上過大學的人,跟上過大學還當了教授的人,竟然得到相似的結論。

10月底的北京香山論壇的高端論壇環節,張維爲教授面對央視主持人魯健,拋出“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超過中國對美國的依賴,他早已作出判斷,美國在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中必然失敗,而且會輸得很慘”的結論。

我們姑且認爲,這是張教授的假設,並且也姑且認爲這是張教授經過研究得出的結論。

但是,從一個學術研究的角度,請問張教授,你認爲美國會輸的很慘的依據是什麼?

就說產業界,目前來看,我們也只是聽說美國卡了華爲的脖子,卻從未聽說過華爲卡了美國的脖子。

就連華爲的任正非先生也承認,華爲把美國當老師,華爲花了很多錢請美國的公司當老師。

任正非都這樣坦白說了,爲什麼張維爲教授依然判斷,美國必輸無疑呢。

張維爲教授,您的數據,推導以及論證的過程能否提供一下?

假如這些都沒有,而只是喊口號式的覺得,美國必輸無疑,那麼這種判斷其實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因爲不能夠對中國當下的發展提供任何啓示。

美國既然必然會輸,那麼直接躺平即可。

躺贏多爽,何樂而不爲呢?沒有任何困難,沒有任何問題。

而這實在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學術立場。

張維爲教授近些年提出了很多類似的,看似鼓舞人心,但是缺乏數據,缺乏推導,缺乏論證的學術語言。

比如“我們中國的貧困戶有地有房,吃飯有三菜一湯,遙遙領先全世界”。

這樣的話,如果從佔豪、盧克文的口中說出來那就算了,但是竟然從一位復旦的學者口中講出,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我們希望超越美國,這個是一個美好的願景。

但是必須步步爲營,要靠在各個領域的技術進步,要靠人才的累積,要靠管理模式和獎勵辦法的革新,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找到我們自己的優勢。

另外,需要記住的是,當我們以爲我們自己的技術和產業在進步的時候,我們不能忽略,其實美國的學者和產業界的人也沒閒着,他們也在進步。

強調這點,不是爲了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而是,我們必須要做到清醒的認識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唯有如此,纔有機會真正地強大起來。

美國作爲一個只有兩百多年曆史的新興國家,其實它也有從後發國家,逐漸進入主流國家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服從一些客觀的規律,不能只是打嘴炮,如果打嘴炮就能夠讓國家強大起來,那麼還要這麼多人負重前行幹什麼?

身爲一個學者,如果不昧着良心,而應該防微杜漸地給國家和社會說一些“難聽”的話,發現一些可以改善的問題,充分發揮社會前行的預警功能。

如果只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式地打嘴炮,請問,還要你這學者有什麼用?既然沒上過大學的人都能得到跟大教授一樣的結論,還要你大教授何用?

作爲一個學者,先不論你的境界和情懷如何,起碼應該有基本的學術範式,沒有推導的過程得出的學術結論,不符合學術程序,而剝離了這種程序,就不能稱之爲學術。

與張維爲教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