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大學生應該100%住宿 社交研讀好場所

▲左起吳茂昆院士朱經武院士,Malcolm Beasley教授、Laura Greene教授、張忠謀博士。(圖/取自教育部)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臺灣積體電路董事長張忠謀4日表示,大學生應該100%住宿,因爲宿舍不只是睡覺的地方,還是研讀、社交的極佳場所。臺灣綜合大學系統總校長朱經武則說,「天才」會主動創造機會,而不是被動等待。

教育部在臺灣大學舉辦「科學人文科際人才培育計劃達人學苑大師講座」,邀請張忠謀、朱經武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榮譽教授Malcolm Beasley及伊利諾伊香檳分校物理系講座教授Laura Greene對談,4位專家均具有美國國家院士的榮銜,在個人專長領域表現傑出且享譽國際,對於跨科際教育也有獨到的見解。國立東華大學吳茂昆校長擔任主持人

張忠謀提及自己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求學經歷,認爲學到最多的不在課堂上,而是在宿舍中。他說,哈佛將不同專業、文化背景學生打散在各個宿舍,和每位舍友相處,都可以得到很多寶貴經驗。

臺灣的大專院校大多無法提供100%的住宿機會,張忠謀認爲很可惜,在他眼中,宿舍不只是睡覺的地方,而是研究、閱讀、交流經驗的極佳場所,「一流大學都該100%住宿」。

張忠謀也認爲,臺灣缺少培育未來領袖的大學,這樣的學校必須重視通識教育,讓學生具備多領域的基礎知識訓練出良好的反思、分析、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藝術賞析、獨立思考跟終身學習的習慣

朱經武則分享,一般人要成功,必須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但「天才」會主動創造機會,而不是被動等待。被問到現在大專畢業生不知未來方向爲何,朱經武建議年輕人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持續維持熱情。張忠謀也說,他現在每週工作7天也不會厭倦,就是因爲有興趣和熱情。

教育部表示,爲培育社會、人文、科學(SHS)跨科際溝通的人才,自101年度開始推動「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大學跨領域溝通能力養成計劃」,執行期程共4年,補助大學校院設立課程平臺及補助課程計劃、達人學苑、數位平臺及區域推動中心,以大學高年級及研究所新生爲主要對象,發展問題導向、行動導向及研究型學習課程;同時訴求積極以深度聽、說、讀、寫與互動的表達溝通、交流活動作爲學習手段。

其中達人學苑系透過以「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爲主軸理念,在每年夏季辦理爲期一週的研習營,邀請科學人文議題國內外大師講座,以議題爲導向進行分組研討或活動,提供參與課程或各平臺計劃師生對於相關議題實際操作成果展現的競技場域,培養學生學習跨界思維創新能力,開展國內或國際科學人文跨科際教育視野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