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專題深思)

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深刻轉型,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複雜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提出“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要求。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需要着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相關要求貫徹落實到應急處置工作的各方面環節

提升監測預警能力。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風險治理策略,提升早期監測預警能力是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仍處於易發多發期。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警貴在及時準確。我們要堅持源頭治理、關口前移,堅持預防與應急並重、常態非常態結合的原則,推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從以應急處置爲重點轉向全過程風險管理。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準確性。整合專業機構報告、科研單位預警、輿情監測等監測渠道,形成系統化體系化監測預警能力。

提升快速響應能力。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快速響應至關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快速響應,及時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調動全社會力量積極應對,這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重要原因。應進一步加強突發公共事件快速響應能力建設,通過經常性培訓演練,做到平時常備不懈、遇事迅速處置。深入開展衛生、消防地震等安全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羣衆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中央與地方分級響應機制,確保對突發公共事件快速反應、有效處置。

提升物資保障能力。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需要堅強的物資保障做後盾。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適應應急物資生產調配和應急管理需要,建立對相關資源要素的緊急調撥、採購等制度,提高應急狀態下的高效協同配置能力。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佈局,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健全國家儲備體系,完善儲備品類、規模、結構,創新儲備方式,提升儲備效能。健全應急物資實物儲備、社會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的管理制度,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家庭儲備應急物資。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採購供應體系,對應急救援物資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撥、統一配送,使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社會各方面高度關注。如果權威信息缺乏、虛假信息氾濫,就會對應急處置工作產生消極影響。要強化輿論引導能力,牢牢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主導權。相關部門和主流媒體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主動迴應社會關切、做好解疑釋惑工作。及時發佈相關信息內容,提供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建議指導。強化對微信公衆號、微博、音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平臺的監管力度,着力營造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有利社會環境。

(作者單位:中共北京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