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古董,纔是真值錢!

經常有新人玩家,喜歡用“長得像”來理解古董的價值。都是瓶子、罐子、香爐、銅錢、玉器,反正長得都差不多,那我家裡也有,憑什麼賣不上價?

那就不繞彎子,用大白話來說清楚值錢的古董都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 香港佳士得:1.51億

古董之間,就像麪包車和限量版跑車的區別,都是四個輪子,那差別可就大了。

古董值錢的第一個關鍵:它出生時就是奢侈品。古代皇宮用的官窯瓷器,用的是頂尖工匠、最好的材料,燒100個可能才成1個,這種成本高、數量少的物件,古代老百姓根本見不着。

比如清代一個琺琅彩碗,當年造出來就值普通工人幾十年工資,傳到今天自然天價。

反過來,古代老百姓家裡醃菜的陶罐,雖然也是真古董,但當年就是便宜日用品,沒技術含量,存世量又多,現在最多值幾百塊。

時大彬蓮瓣如意提樑壺 江蘇觀宇:1900萬

第二點就是沾名人光環,身價翻萬倍,當然不是那種刻意的“名家舊藏”,而是真正的名人作品。

古代頂級工匠作品,好比現代愛馬仕大師手工包。比如明代玉雕大師陸子剛刻的玉牌,也就是俗稱的“子岡牌”,帶他名字的就比無名氏雕的貴幾十倍。

比如時大彬、陳鳴遠的紫砂壺,其實現代工藝並不差,但這些大師的名字實在太響了。現代紫砂壺頂級的也就上萬塊錢,但沾上大師的名字就是千萬級別。

乾隆蓋過的印章,蘇軾寫字的硯臺,名人的字畫,就像現在拍賣的邁克爾·傑克遜手套,有故事加成。

明永樂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蘇富比:2.39億港幣

這第三點,和信仰、權力掛鉤的最搶手。古人把最好的東西都獻給神和皇帝,比如明代銅佛像,用的是貴重金屬,請高級工匠花幾年雕刻,還要開光供奉。這種帶着古人虔誠信仰的東西,現在藏家也願意花大錢請回家。

帝王玉璽、將軍虎符這類代表權力的物件,好比現在的國家級勳章,存世量極少,自然珍貴。皇家的東西,瓷器、玉器、佛像、傢俱、衣物、串珠等各種寶貝,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皇帝睡過的牀,能換大別墅,可以酸溜溜說句“我纔不敢睡”,但它就是貴。而同時期老百姓的牀就只能換自行車!

吉州窯剔花梅紋梅瓶 西泠印社:115萬

前面懂得人比較多,但比較迷糊的一點是,爲什麼都是同樣的器物,別人 的就能賣高價?比如吉州窯, 是我國古代江南地區一座綜合性民間窯場,在民間大量存在。

普通的過去就很便宜,現在也貴不到哪去,上萬塊就能買到好看的,品相差的幾百塊都很難賣。但頂級的比如圖中這件剔花梅紋梅瓶,無論是大器型還是工藝還是保存的完好程度,在同窯口種都是頂級,所以才能賣出高價。

同樣式瓷瓶,30釐米高的可能賣50萬,20釐米的只能賣10萬。帶裂縫殘損的鈞窯只值20萬,完好的能賣300萬。青花瓷裡帶"蘇麻離青"特殊藍色的,比普通青色的貴幾十倍。

還有底部有官款的瓷碗,比沒款的同類碗貴百倍。兩個宋代茶盞,普通黑釉的賣2萬,帶"油滴"、"兔毫"特殊花紋的能賣200萬。

名利場先要自身過硬

儘管我們經常詬病拍賣市場的傳承有序、名家舊藏,但首先自身的藏品要過硬,這樣纔有底氣去面對那些不透明的潛規則。手裡有硬貨,心中才踏實,你懟那些不公平現象的時候,人家纔會心虛。

下次看到天價古董,可以套用這個公式:古代奢侈品+名人加持+特殊意義+完美品相=天價。

而那些普通古玩,往往缺了其中一兩項關鍵要素,所以價格上不去。記住,古董值不值錢,早在這件東西出生時,就埋下了80%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