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子越抓越多?當心是「這罕見病 」醫:抓了纔會發生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指出,結節性癢疹是帶狀皰疹的全身版,帶狀皰疹的感覺是痛,而結節性癢疹則是癢,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壯年及中老年人。(蔡呈芳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身上疹子越摳越多?別誤以爲是「手賤」或強迫症,這也可能是棘手的結節性癢疹!專家表示,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病竈外觀有明顯的顆粒狀結節,且是「抓了纔會發生」,在背部肩胛處等無法輕易搔抓之處,常會留下一片潔淨肌膚,其他部位則常有結節病竈,嚴重者可能多達百顆以上。專家近期發表最新研究,若這些患者採取生物製劑治療,半年就能改善嚴重程度,原本癢的程度達10分的人,治療後只剩下4分,甚至有機會恢復皮膚的平整狀態。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指出,結節性癢疹是帶狀皰疹的全身版,帶狀皰疹的感覺是痛,而結節性癢疹則是癢,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壯年及中老年人。病患會感覺連續搔癢6周以上,病竈外觀有明顯較大、偏硬的顆粒狀結節,甚至融合成板塊,引發原因多元,其中約有一半合併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或是有家族史、長期洗腎、糖尿病、HIV感染等,多數的原因不明。

結節性癢疹被認爲是罕病的一種,在臺灣的盛行率應小於10萬分之1,蔡呈芳看診30年來,只遇過50位患者。蔡呈芳表示,結節性癢疹與單純因習慣性摳抓導致一顆顆的癢疹,或是洗腎或糖尿病造成的皮膚搔癢不同。有趣的是,結節性癢疹是「抓了纔會發生」,因此病友背部肩胛處無法輕易搔抓之處,常會留下一片的潔淨肌膚,身體其他部位則常有結節病竈。

「只要有一顆結節發癢,就像引爆連環『癢彈』,全身其他結節也跟着癢起來」。蔡呈芳說,這些患者常常全身搔抓破皮,用痛感克服癢感,卻換來血跡斑斑、愈抓越癢甚至引發感染的困境中。若傷口反覆感染,輕則傷口難以癒合,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

結節性癢疹的嚴重程度可依據病竈數量做區分,20顆以下爲輕度,20-100顆爲中度,超過100顆則屬於嚴重癢疹。蔡呈芳表示,傳統治療結節性癢疹以類固醇、冷凍治療、紫外線光療與口服免疫抑制劑爲主,更嚴重者則可嘗試Thalidomide。然而,外用類固醇長期使用下,皮膚容易變薄;口服類固醇可能併發水牛肩、血糖升高、白內障、青光眼、長痘痘與女性經期紊亂等;Thalidomide則有嗜睡、暈眩、水腫等風險,且孕齡女性禁用,且有末梢神經病變的風險。

爲解決結節性癢疹病友之苦,各國科學家積極投入研究。蔡呈芳也在日前的2023年歐洲皮膚病與性病學會年會(EADV)中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此試驗世界共收錄150多位患者,每2周打一次針,連續治療半年。研究顯示,生物製劑可顯著改善皮膚搔癢、結節病竈的嚴重程度,原本10分癢的患者,治療後只剩下6分,且抓破皮的患者只剩下1成,甚至有機會讓皮膚恢復平整狀態。

這項藥物目前已普遍用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本月也正式通過臺灣食藥署覈准,供臨牀中重度結節性癢疹使用,但尚未申請健保給付,民衆若自費使用,1個月需要約4萬元,隨着狀況改善,治療約3個月後,費用可望減少一半,有機會幫助更多患者找回「無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