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準備中」 楊利偉:臺胞也有機會成爲中國太空人
大陸首位太空人楊利偉近日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採訪,除了談及太空站的進展與第三批太空人入選條件之外,也被問及究竟臺灣人是否有機會能來大陸進行太空訓練和飛行。他指出,「我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準備工作……本着和平互利的原則進行廣泛合作,將來也可能有來自港澳臺的航天員進行訓練和飛行。」
據《海峽之聲網》報導,楊利偉指出,國際上也有國家和機構申請到中國進行航天員訓練和飛行,「國際合作是一種大的趨勢」。他強調,在之前的太空任務中,港澳臺參與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如早在2003年,臺灣農作物種子就搭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遨遊太空,拉開了兩岸空間技術合作的一個序幕。
楊利偉表示,神舟十一號太空人2016年進行了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太空養蠶」也是其中一例。他強調,「希望能邀請更多有志於航天、勇於拼搏的青年朋友參加到航天員隊伍和航天事業中來,把我國建設成航天強國。」
▼神舟十一號順利返陸。(圖/翻攝自央視)
至於太空人的招募相關條件,楊利偉指出,除了身體要健康、心理素質要過硬之外,當然還需要良好的知識背景;將來會把相關的標準對選拔的部門公開,希望更多的人能去關注,並同時積極報名參加航天員隊伍。
楊利偉透露,今後飛行發射任務將增多,實驗任務也將增加,需要的航天員種類、數量、類型自然也將增加,「前兩次選拔主要是以駕駛員爲主體,今後不單單有駕駛員,還有工程師、載荷專家,需要科學家、程序員等等。」
關於太空站進展的部分,楊利偉指出,2022年前後空間站建成的計劃沒有改變;經過25年中國航天人的艱苦努力,中國突破也掌握航天的天地往返、航天員出倉以及交互對接三大基本技術,具備了建造空間站的能力,今年雖沒有發射任務,但是整個科研任務和空間站建設很關鍵
報導指出,目前大陸空間站的建造期正在地面研製階段,太空站的核心艙今年已經從初樣轉入正樣的研製生產,其他的艙段也在初樣階段,包括下一步運載的火箭也在試樣階段進行研製和生產。楊利偉指出,「2022年左右建成的國際空間站,將會支持運行不少於10年的運營期,屆時將會在上面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新貢獻。」
▼福衛5號拍攝的臺灣無雲全島圖 。(圖/翻攝自國家實驗研究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