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派區域經濟結盟浮現

備受國人關注的臺美經濟對話20日將在華盛頓臺北以「實體+線上」方式舉行,與此同時,也傳出中國將與日韓澳紐和東協10國簽署RCEP。這除了將推升國際區域經濟聯盟的競爭態勢,在地緣政治對峙下,RCEP對我出口產業帶來的後續壓力,以及臺灣是否有望謀求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將成爲觀察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總統背景下,RCEP的誕生雖創造出全球最大、人口最多的自貿市場,但也將挑起美國在區域霸權地位的敏感神經

就美國來看,雖無加入RCEP,但不會樂於見到中國藉由RCEP擴大國際影響力,此時白宮新主拜登的立場就很關鍵。一般預料,相比現任總統川普任期屢屢對國際結盟「退羣」的激烈做法,拜登可望修復與盟友關係,2017年川普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其餘11國隔年以日本爲首將TPP演化爲CPTPP,藉以對抗中國主導的RCEP。拜登接任後,美國會重新加入,成爲焦點

其實,爲防止中國在亞太印度洋崛起,美國已與日本、澳洲及印度共組「印太戰略」聯盟。日本方面,雖然拉攏印度加入RCEP的企圖一時挫敗,但爲了提升對中國製衡及減輕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日方也聯合澳洲、印度推動供應鏈韌性倡議(SCRI)。國際間防堵RCEP的區域經濟結盟正開始浮現。

另一方面,由於RCEP成員國長期爲我國投資重鎮,但在兩岸關係惡劣下,臺灣難以加入RCEP,在RCEP生效、成員國間擁有投資和關稅優惠後,將對我投資、出口、產業造成影響。

如今臺美經濟對話即將召開,面對國際新局勢,我方能否以此做爲契機,爭取日後加入CPTPP的一絲希望,避免產業與貿易被排擠,將是政府努力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