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賺吆喝不賺錢 電商直播轉型忙

流花時尚直播基地,部分直播間大門緊閉。

去年,直播帶貨“火”出了新高度,今年會不會再次爆發式增長?近日,薇婭、辛巴王小騫直播賣貨,再次引起網友關注。記者對直播基地、商家平臺進行調查發現,在直播電商營銷模式賦能下,“人、貨、場”更加趨向職業化,但直播電商馬太效應也更加顯著。

記者走訪廣州多家直播基地發現,有的商家自播順勢而起,依託原有的市場資源與商品基礎實現了向互聯網經濟的轉型,而也有不少基地如今卻僅剩下招牌一塊,甚至不少去年剛掛牌的基地,如今已面臨倒閉甚至轉型。

調查

直播間改做倉庫 入駐機構紛紛撤離

前路地處流花商圈,有一個流花快時尚直播基地,原先兩層樓大大小小設置了數十個直播間,每個直播間都被打造成了不同特色的場景,牆上巨大的海報宣傳着“時尚座標,你是下一個網紅”。

記者現場看到,只有一個直播間有兩名主播和兩名工作人員在工作。工作人員稱,剛進駐三四天,基地情況和直播相關扶持政策也還在瞭解當中。基地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基地共有約10個直播間,主要是和直播機構進行合作,基地提供直播場地、配套設施並有相應人員進行引導,簽約最短期限也要半年。

記者注意到,不少直播間處於大門緊閉的狀態,走廊兩旁隨意堆放着待發出的貨物,且有一層已改爲面向商家出租的商鋪。“據說這裡以前是做直播間用的,我們是今年進駐的,主要租場地做倉庫發貨。”一名正在打包的商家說。

“機構流動性很大,經常是走了一波又來一波。”長期在此兼職的保潔員告訴記者,去年這裡直播很紅火,兩層樓都開闢做了直播間,“去年經常全天直播,主播最早5點開始工作,半夜還在直播,今年留下的機構基本只在白天直播。”

記者在地圖上搜索“直播基地”,有近50條搜索結果,多數位於白雲區海珠區越秀區荔灣區。目前,直播電商基地人員流動性很大,今年一些基地的入駐機構,甚至基地負責人選擇離開或轉型。

洋灣超級供應鏈基地某前任員工表示,自己已搬出基地,轉型直播教育、供應鏈和輕醫美方向。“基地有場租,通常從效益抽點,一旦直播帶貨效益下降,無法負擔場租,入駐機構就會流失。”

連日來,記者先後走訪了廣州市10家直播基地,僅有一家成立於2019年之前,80%以上經營時間不足一年,最短的一家剛剛營業5天,還沒有正式取名。其中,目前已經搬遷、倒閉或變爲倉庫的共計6家。餘下4家中,1家的主要角色爲物業方,1家專做直播培訓,2家屬於針對自家品牌進行直播的直播部門。

變化

馬太效應顯著 頭部企業有望獲獎勵

目前,整個直播電商行業都呈現出馬太效應。“頭部主播銷量強、口碑好,還有一定的議價權;許多中小主播銷量上不去,因此商家大都盯着頭部主播。但從盈利情況來看,即使請帶貨能力很強的頭部主播,商家依然‘只賺吆喝不賺錢’。”某MCN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認爲,包括拍照、攝影、直播、第三方服務等仍亟待加強。記者獲悉,4月7日,廣州市發佈了《廣州市直播電商十一條措施指引彙編》,被認定爲廣州市總部企業的直播電商企業,根據產業分類、經濟貢獻情況、落戶年限、註冊資本等不同情況,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5000萬元獎勵。同時支持頭部示範企業,對行業帶動作用明顯、影響力強的直播電商企業,優先考慮認定爲廣州市電子商務示範企業,並給予一次性不超過200萬元資金獎勵。並在加快直播人才培養、高端人才資金支持、落實人才培訓補貼,以及相關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補貼和優惠,動員MCN機構積極加強直播電商人才培養。

商家普遍選擇自播 MCN轉向品牌服務方

廣經觀察

目前,廣州直播電商行業商家自播十分普遍。“盲目跟風進去絕對是虧錢的,只有自己才最瞭解自家的產品,即便是專業的主播可能都沒你瞭解自家的產品。” 廣州市博牌皮具服飾有限公司直播總監周賢程告訴記者:“網紅要價太高,我們更喜歡招聘素人,花一週時間進行產品特性、講解要點以及企業文化培訓,把素人打造成專業主播。”

因此,許多MCN機構從原來的專業主播孵化機構,轉向了品牌服務商。“如果商家有自己的品牌並建立了直播矩陣,培育自己的主播比外包給機構成本小很多。”某MCN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包括其在內的許多MCN機構,目前的主要業務,都從原來的承接直播帶貨、孵化主播,轉向了爲商家直播提供相應的代運營、主播培訓、拉流量等服務。

趨勢

除了“全網最低價

需更多場景化呈現

淘寶直播、抖音和快手直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已加大對品牌商家和中腰部主播的扶持力度。但在流量被頭部主播吸走的行業環境內,自播能否給商家帶來更多收益,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對於頭部主播,直播平臺給予了非常大的流量支持。吳曉波承認,他的兩次“新國貨首發”直播,得到了淘寶巨大的流量支持,新浪微博進行了千萬級曝光,巴九靈公司還投放了上海、杭州等七個城市的機場、高鐵站和寫字樓廣告。爲提高銷售額,團隊還聯繫了林依輪烈兒寶貝等四位頭部直播網紅,同期推薦“首發”上的幾個產品。

大量補貼和流量紅利是一場成功直播不可或缺的條件,這在中腰部主播及店鋪直播中,顯然難以複製。

“直播不應該只有‘全網最低價’,不應該只有一種或兩種呈現模式。”吳曉波在覆盤文章中寫道,當下,直播間裡動銷最好的是食品、美妝和服飾,平均單價在百元以內。隨着越來越多的行業品牌入局衝動性購買將讓位於品牌價值傳導,需要更多場景化的呈現,需要在品銷合一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創新。

他發現,一些高定價的複雜產品,如家電、家居、汽車、教育及金融理財產品都對直播躍躍欲試,卻找不到合適的主播和直播模式。全媒體記者倪明、趙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