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灣區這場會“含金量”超高,肖鋼、餘斌、李東榮等發聲

大咖匯聚、碰撞智慧火花……

6月29日,第六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在深圳前海舉辦,本屆會議主題爲建設金融強國與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實踐探索。

宋春雨/攝

加強金融監管和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餘斌在談及“加快打造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助力金融強國建設”時表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更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這都需要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爲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宋春雨/攝

但餘斌也指出,總體上我國金融競爭力大而不強,主要表現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效不高,金融機構核心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強,與金融強國的要求還存在着一定差距。

對此,餘斌認爲需要在加強金融監管和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當前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需要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

在新徵程上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大灣區需要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紮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國際金融樞紐,持續推動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

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金融強國的當務之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表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制度是國家基礎制度的組成部分,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

宋春雨/攝

談及金融強國,肖鋼認爲只有通過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才能夠實現金融強國。在建設金融強國的過程中,要注重走中國特色發展之路與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有機統一,走中國建設金融強國的路徑與增強國際金融規則話語權有機統一,建設金融強國與金融各方面工作有機統一。

“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金融強國的當務之急。”肖鋼表示,金融強國是一個專門的、相對獨立的子目標,應與製造強國、農業強國、網絡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等並列的。要全面認識經濟與金融的關係,深刻把握金融發展規律。經濟決定金融,經濟興則金融興,經濟強則金融強。經濟強是金融強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經濟強國不一定成爲金融強國。

粵港澳大灣區應承擔更多更高國家金融戰略需要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遵循這一核心原則:以實體經濟爲根基,通過金融服務與金融賦能兩大關鍵任務,確保金融發展方向的正確性。他表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要求粵港澳大灣區承擔更多更高的國家金融戰略需要。

宋春雨/攝

李東榮從人民幣國際化、金融高水平開放、更好發揮金融的結構性調節功能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憑藉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等特色,充分利用好四大重點合作平臺,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數字金融等領域精準發力,爲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實現“彎道超車”創造有利條件。

李東榮介紹,大灣區作爲國內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領先的區域,應在國內需求疲軟的背景下,通過金融機構在消費、收入、產品三個維度的創新與服務,激發區域消費潛力,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豐富優質產品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同時,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部投資,大灣區金融機構需加強跨區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信貸政策,支持跨境貸款和異地貸款,爲外資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此外,大灣區金融機構應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優化跨境金融業務,支持企業海外擴張,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境電商領域,提供高效、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推進大灣區金融制度型開放釋放新動能

廣東省政府原副省長宋海在論壇上表示,建設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已成爲建設金融強國的成功實踐。要探索推進大灣區跨境金融互聯互通,統一大灣區金融市場;不斷推進大灣區金融制度型開放,釋放大灣區發展新動能;不斷推進大灣區金融制度型開放,釋放大灣區發展新動能。

他認爲,大灣區要在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中勇於先行先試,廣東在發展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方面已有良好佈局,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正在推進推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加快深度融合,金融數字化新業態不斷成長壯大,假以時日必將碩果累累。同時,在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方面廣東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要繼續做好這三篇金融大文章,實現更大發展成效。

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在論壇上表示,這些年來,受益於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以及大灣區經濟社會持續地融合,在三地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創出新的亮點。歸納總結,可以看到兩個清晰的主題,一是深化民生金融,二是提升市場連通。

宋春雨/攝

陳維民表示,內地經濟蓬勃發展,創造了許多機遇,加上粵港兩地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的共通,吸引了不少港人在大灣區發展事業和定居,帶動跨境住房的需求。今年年初,兩地公佈在大灣區實施港澳居民內地購房跨境支付便利化的措施,爲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提供了清晰穩妥的跨境資金費用安排,在兩地金融管理部門、銀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大部分香港零售銀行已開通這項跨境匯款服務,至今錄得不少成功交易的案例。

6月28日,金管局宣佈香港與深圳兩地徵信機構合作,成功試點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讓香港銀行取得南向傳輸的中小企業內地業務相關的徵信信息,向這些企業提供貸款。在此基礎上,金管局鼓勵銀行充分利用徵信通,解決中小企業跨境融資的痛點。這些都是金融便商利民實實在在的例子。

大灣區是跨境金融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試驗場和參與者,爲國家實踐高水平對外開放積累經驗。

陳維民稱,近年來,大灣區金融市場連通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以互聯互通機制爲例,由早年的深港股票通到近幾年的跨境理財通,標誌着不斷深化的跨市場、跨基建、跨機構的連通,尤其是理財通2021年順利啓動後,自理財通2.0今年2月底推出以來,運作至今順暢有序,市場反應良好。3—4月兩個月內,南北向新增個人投資者3.7萬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劃匯金額達到364億元。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副行政總裁、聯席營運總監及市場聯席主管姚嘉仁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之中發揮着支撐引領的作用,在推動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深化香港與廣東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合作,這是至關重要的。

宋春雨/攝

姚嘉仁談到,在強大的一國兩制的支持下,互聯互通在資本市場上實現了很大的成就。從股票通推廣到債券通、ETF通、互換通。在這些創新的機制當中,通過與內地的交易所、清算所和金融機構的緊密合作,爲國際投資者提供投資中國的最佳途徑,也爲內地資本市場和資金配置海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據悉,深港通2016年開通以來,已經成爲深圳連接香港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樑。截至2023年底,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超過75萬億元,其中深股通部分佔60萬億元,港股通累計交易15萬億元,這些數字充分表明深港通促進大灣區資本流動方面的重要作用。

澳門金管局完善金融基建系統,促進經濟適度多元

澳門金融管理局主席陳守信在會議上強調,澳門作爲大灣區核心城市,在國家建設金融強國和打造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中的重要角色,並介紹了澳門特區在配合國家建設金融強國及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實踐與未來設想。

陳守信表示,澳門正從商業銀行和保險業的傳統業務模式向多元化金融業態轉型,重點發展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和融資租賃等業務,以促進經濟的適度多元。澳門金管局持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和快速支付系統,優化科技金融環境,鼓勵金融科技應用,並與內地及香港建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機制。在數字金融方面,澳門特區政府確立了數字澳門元的法定貨幣地位,正在打造支持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助力國家“央行數字貨幣”戰略。綠色金融也被視爲澳門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優化債券市場、制定氣候風險管理指引,以及推動綠色信貸和資產跨境轉讓等舉措,澳門正致力於促進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

責編:朱雨蒙

校對:趙燕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