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最大黑店"!賣人賺5.5億 800萬買人賣8000萬 就這還虧損

2021年6月23日,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廣州城俱樂部)成立十週年。

從2011年一支搖搖欲墜,發不起工資、坐不起飛機、住不起酒店的深圳鳳凰足球隊,搖身一變成爲了“廣州富力足球隊”,廣州職業足球重要一員,10年成長,有高有底,踢過亞冠,也曾驚險保級,不變的是身邊總有一個巨人的身影,雖不至於是“吵鬧的鄰居”,但總會被人拿來對比。

俱樂部董事長黃盛華給俱樂部這10年的發展打70分:“巨人恆大”給富力帶來了壓力和困難,但更多的是推動力和向前的決心。

選擇站在巨人身邊是需要勇氣的,當富力進入中國足球,便胸有成竹,無所畏懼。

球迷

4月10日廣州富力2021賽季的出征儀式,羊城的春天已開始炎熱,氣溫幾乎達到30攝氏度。

位於大學城的富力足球基地人頭攢動,大約200名球迷自發前來爲球隊加油。新賽季更名爲“廣州城”的富力隊,在扎哈維薩巴、主教練範布隆克霍斯特離開後,失去了不少“星”味。

“我哋支持嘅系廣州隊,球隊裡有誰並太重要。”一名十八九歲學生模樣的男孩用粵語說到,他身穿富力藍白相間球衣,手裡拿着簽名筆和本。

“認同感”是廣州富力建立之初最需要的。

黃盛華是2015年年底進入富力俱樂部管理層的:“在我開始進入富力管理層時,外界還有不少對俱樂部廣州屬性質疑和譏諷的聲音,但現在除了很少部分的極端球迷還這樣說之外,大部分球迷對廣州富力已經很接受和認可的。”

有一組數據顯示,如果以廣州球迷的佔有量來分析:富力2011年大約只有5%的球迷羣體,10年過去這個數據已經變爲30%。

10年球迷份額增長6倍,單純看這個數據似乎也不是很靚麗,但富力是在恆大身邊“搶”到這些球迷的。

“同城對手恆大的確如巨人一般,但也正因爲有恆大的存在,我們富力需要更用心,更周到,更接地氣,從俱樂部的方方面面,每一個細節去建立球隊文化,去吸引更多球迷的關注,用行動去獲得球迷的認可和歸屬感”,黃盛華不否認恆大在廣州巨人般的存在,給富力俱樂部的發展帶來一定壓力,甚至困難,但他認爲恆大帶給富力的更多是促進力和驅動力。

本土化社區化和年輕化,是富力逐漸獲得廣州球迷認可的基石。

作爲職業聯賽和球隊,球員的地域屬性其實並不太重要,但如果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也能夠兼顧本地球員培養,那麼肯定能得到更多本地球迷支持。

本賽季富力32人中超名單中有9人來自廣東常飛亞儘管籍貫是安徽,但他是廣州青訓出品;黃政宇葉楚貴、常飛亞和陳志釗基本上都是球隊主力,曾超、溫永駿王鵬等人則屬於常規替補。此前曾效力過富力的李建華、吳坪楓吳偉安和盧琳,都是廣東名將。

當然富力的本土化政策並非簡單的引進幾名廣東球員,或者從省市足協梯隊幸運的挖掘黃政宇、王鵬等人,其實他們一直在打造廣東足球的“兵工廠”。

富力梅州足校是以阿賈克斯模式培養梯隊人員的,主要輻射地區就是梅州、湛江和潮汕一帶。如果是廣東球迷,就會知道這三個城市是出廣東出足球苗子最多的。而在廣州以及珠三角地區,富力已經打造俱樂部的職業青訓體系多年,俱樂部的青訓以日本青訓模式爲主,不但在廣州有青訓中心,而且在廣州每一個區都有合作的中小學,俱樂部直接派送職業教練團隊進駐學校,然後從每一個區挑選最好的苗子進入到俱樂部梯隊,接受日本教練的培養,再加上和省市足協合作的專業隊模式,可謂三線齊下培養年輕球員,而其中90%的球員都來自廣東。

按照黃盛華的估算,03年齡段後的球員是富力模式下培養起來的,他很有信心再過2-3年時間,這些球員會逐漸進入到一隊。

另外,富力俱樂部的管理層本土化程度更甚,管理層和工作人員80%都是本地人,交流也基本以粵語爲主。

社區化是富力學習歐洲俱樂部模式的一種體現,他們在社區築建一張“富力足球”的大網,把富力足球元素下沉到每個社區生活細節中。

比如,富力已經多年贊助和承辦廣州市中小學足球聯賽,打造廣州市的領館杯足球賽,房產聯賽、CBD聯賽,各區各村的村居賽事,樓盤業主聯賽……,開設職業俱樂部康復診所,球迷商品旗艦店,打造官方TV平臺“富力TV”,推出官方雜誌《看臺》,組建電競職業團隊……

基本上只要你在廣州生活,你總能夠在身邊發現一些富力足球元素。

黃盛華希望通過社區化的推廣,讓更多人潛移默化的接受富力,認可富力,支持富力:“我認爲社區化我們這幾年做得其實做得還不夠深入,是不及格的,我們需要把富力足球的元素以各種方式,更加滲入到社區生活,深入到在每一個廣州定居的人的生活中。”

黑店

能夠獲得球迷的認可和接受,球隊成績和俱樂部的經營管理自然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吃飯,睡覺,打恆大”已成爲富力一個標籤。

作爲同城球隊,要想獲得更多本土球迷認可、對手的尊重,球場上的成績纔是根本。21次同城德比,富力6勝3平12負,而這已經是恆大征戰中超後最難啃的對手,能夠一場比賽打進恆大5球的球隊並不多。

其實不少廣州球迷對於恆大和富力都是喜愛和認可的,畢竟兩支都是廣州子弟兵。但前些年支持富力的廣州球迷,總是被一些只支持恆大隊的球迷嫌棄和吐槽,而富力在德比戰中的成績,爲支持自己的球迷贏得了足夠的尊重,也給了他們繼續支持球隊的理由。

富力在俱樂部管理上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特別是在球員買賣方面,賺了個滿堂紅。

“富力引援主要看兩點。第一是融入性,第二就是性價比”,黃盛華認爲富力俱樂部不管是他進入管理層之後,還是在更早的那幾個賽季,俱樂部引援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外援就找有實力,但性價比高的。內援就找潛力股,然後去打磨。哪怕是根據球隊需要而購置即來即用的實力派球員,轉會費和薪酬也不能破壞俱樂部的標準。”

談起富力外援,所有人首先想到的是扎哈維。

這位以色列球星是以630萬歐的轉會費從特拉維夫馬卡比淘到的寶,這筆引援可謂性價比超高,他第一年年薪也就300多萬歐元,對比當時中超市場上,轉會費就4000-5000萬歐元的特謝拉、奧斯卡、胡爾克、馬丁內斯、保利尼奧這些頂級外援,再加上他們每人都過千萬歐元的年薪,哪怕扎哈維後期不斷要求加薪,富力這筆買賣依然超級划算。

同爲以色列外援的薩巴進球效率也很高,特別是在扎哈維離隊後,他爲球隊2020賽季的保級貢獻不少。薩巴是不到400萬歐元的轉會費加盟,而他離隊時俱樂部收回300多萬歐的轉會費,幾乎是免費使用了一名實力球員。

本賽季發揮出色的吉列爾梅,他的轉會費180萬歐,年薪110萬歐,黃盛華認爲這就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球員,適合球隊踢法,有一定實力,而且能夠把實力轉化爲實際數據。

蒂亞戈原本是香港富力的球員,這賽季富力把他放進了中超一隊,年薪大約50萬歐。但他在前5輪總共上場150分鐘已經貢獻2個進球。

其實富力歷年的外援都不錯,比如雅克布、達維、拉斐爾、哈默德、雷納迪尼奧等等,黃盛華說這些球員買進來都不貴,而且年薪都在中超外援都屬於中下游的,但發揮的作用都非常明顯。

至於國內球員的引進和轉出,富力堪稱“黑店”。

2015年年初800萬引進的金洋洋,一個賽季下來沒踢幾場比賽,2016賽季就以8000萬賣給河北華夏

同樣是2015賽季,以1000萬從北京國安引進的於洋,踢了兩個賽季之後以6000萬給回國安。

2000多萬在上海申鑫打包引進的姜至鵬和朱寶傑,踢了4賽季之後姜至鵬一人就以1億的轉會費賣給河北華夏,而且還免費得到了同爲國腳的丁海峰。

同樣是申鑫引進的劉殿座,在隊內是二號門將,不但以5000萬賣給恆大,還從同城對手那免費要來了現任隊長弋騰。

2017賽季4000萬把34歲的汪嵩賣給蘇寧,王曉龍4000萬賣給權健,姜寧4000萬賣給華夏。

目前隊內常規主力球員李提香、胡睿寶、姜積弘、張功都是富力免費簽入的;唐淼、黃政宇、葉楚貴、曾超這些就是球隊原有球員;弋騰是恆大送的,主力門將韓佳琪轉會費也只不過幾百萬;現在隊內身價最貴的,應該就是當年2000萬從國安引進的陳志釗;其他球員基本以租借爲主,比如曾經效力的鄒正、陳哲超、李鬆益。

“賣人收入了大概5.5個億吧”,黃盛華認爲這是歐洲中游俱樂部很普遍的生存模式,西甲的塞維利亞和比利亞雷耶爾就是這樣的經營理念,“國內球員方面,我們不太會引進很出名的球員,更喜歡引進一些適合球隊又有一定實力的半成品,然後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提升,法甲的摩納哥俱樂部也是類似這樣的模式。至於轉出球員,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平衡,對球隊的平衡,考慮到這點之後,我們會把應該放出去的球員放出去。”

黃盛華說目前俱樂部的定位就是中超中游位置,在引援上不會太大手筆,這也與富力集團高層,此前曾主管過俱樂部的陸毅表達的意思一致:

“俱樂部嘛,只要能夠立足在中超就好,其他的就盡力去做好吧。別太焦慮,大家都放輕鬆一些。”

終極目標

富力賣人賺了5.5億,但是在中超卻依然每年虧本經營,只是虧得比較少而已。

2011中甲那一年,富力投入3000多萬就衝超成功,之後每年的投入開始以億計算。

2012賽季第一年中超投入2億,第三年打進亞冠用了4億,2015征戰亞冠的賽季投入5億多,2017賽季由於賣人得到不少轉會費,所以那一年的虧損下降至3億,賽季最後一輪與重慶的比賽之後,黃盛華當時就頗爲感觸的說:

“我們一年花3個億的成績和花30個億的球隊成績一樣……”

2019賽季富力的投入達到最高點,接近10億的投入,那個賽季扎哈維不斷要求加薪,球隊也引進了比利時國腳登貝萊。

黃盛華說那年的投入和俱樂部的定位有些背離,最近幾個賽季的投入已經逐漸下降,今年的投入大概在6億左右,俱樂部的目標是把投入控制在3-4億之間,每年在青訓上投入的8000萬也已計算在內。

“4億投入,其中8000萬是投放在青訓之上。這在中超非常高的青訓投入,甚至在世界上的職業俱樂部來看,都是很高比例的。”黃盛華強調富力一直在青訓上不嗇成本,就是希望完成俱樂部的年輕化目標,以及達到俱樂部的三大終極目標:

“第一,若干年後,用南粵子弟兵組建的球隊去爭奪中超冠軍,甚至亞冠冠軍;

第二,輸送球員到歐洲發展;

第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