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攝影攻略:在版納邂逅金色佛光

曼飛龍筍塔。1/200s,ISO200,F/16

數百年前,南傳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爲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裡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佛寺旁邊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

這些佛塔基本上由磚砌成,外敷石灰、塗料,大多是實心。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羣衆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爲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塔的樣式主要有:緬式鐘形佛塔、亭閣式佛塔、泰金剛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態。

每一位走進西雙版納的遊人,在驚豔於繁複華麗的熱帶植物同時,也會被西雙版納身上那層金色佛光震撼,彷佛一腳踏進了一座金燦燦的聖域。

曼飛龍筍塔。1/100s,ISO800,F/16

佛祖的金腳印 曼飛龍筍塔

曼飛龍筍塔在景洪市勐龍鎮曼飛龍寨北側的小山丘上,塔園所在地,地勢平坦,連基的子母塔屹立在塔園正中,子塔共有八座,與主塔形成八角之狀。塔基周圍有16個託蓮圓柱。筍塔底座屬多棱形彌座。底座南側有一處深洞,洞內保存有一個長約0.9米,寬約0.8米的金色足印,民間傳爲佛祖釋迦牟尼的足印,據說是佛祖留給佛門弟子修建筍塔的標記。

屹立於須彌座上的主塔與子塔都是多層葫蘆相壘的圓錐形體,八座子塔的底座上各建有一個屋宇狀拱門佛龕,佛龕宇沿用具有民族特點的浮雕裝飾人字形檐邊上側,飾有許多傣語成爲“咪睞”的飾物,脊頂立着一座裝飾性的小塔。8個佛龕內各供着一尊佛像。主塔的塔身用瓷磚貼面,中部設有四個佛龕,供有四尊佛像。筍塔的塔身以白色爲基色,有黃、白、紅、綠相間的槽臺,具有鮮明的多層立體感。

據史料記載,曼飛龍筍塔建於1203年,據傳,釋迦牟尼到此地講經傳教時,該寨名叫曼桂,佛祖正在苦口婆心地講解佛教經典時,曼桂人不知何故,發出幾聲“尾龍”“尾龍”的呼喊,並迅速奔回村寨。佛祖十分生氣,指責曼桂爲“曼尾龍”(意爲快速下逃之寨)後來人們自行將“尾”字改爲“飛”字,使寨名變爲曼飛龍。若干年後,當這裡的傣族全部成爲佛門弟子時,爲了在哪裡建一座佛塔而爭執不休,於是佛祖便在此留下了一個足印,也就是上面提到過的那個塔座底下的金色足印。

當地傣族人歡度傣歷新年時,都要到塔園內舉行“贖塔”(拜塔)的活動,會熱鬧非凡,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民俗愛好者,建議在傣歷新年的時候到此遊覽。

總佛寺。1/125s,ISO400,F/16

金碧輝煌總佛寺

總佛寺位於景洪城區東南側,坐落在曼聽公園東南角,是西雙版納佛寺之首,昔爲西雙版納宣慰使拜佛場所,現在是西雙版納佛門弟子朝覲的中心。

據說寺廟始建於公元六世紀以前,現存的寺院是1989年重建的。總佛寺大殿屹立於院落中央,殿基高約一米,塗爲紫紅色,牆壁乳白色。磚木結構殿宇稿約7米,用古銅色掛瓦覆蓋的屋面分爲兩個層次,上層爲五面坡歇山式,屋檐與屋脊都形成三級臺階。下層爲一面坡歇山式,兩層間裝有約一米高的隔檐板,屋面形狀顯得與衆不同。五面坡屋脊正中屹立着三座造型不同的小塔,小塔兩旁的屋脊上飾有陶質裝飾。大殿門前的院心內建有一座底部爲十字形的供臺,供有金身立佛一尊,備有香爐燭臺,供信徒膜拜敬香。

金色佛光。1/200s,ISO400,F/11

總佛寺是西雙版納寺廟中等級最高的佛寺,州內各地佛寺主持不時前來參拜、議經;外地香客遊人也常來朝拜,拜佛求經者參觀問卜者絡繹不絕,因此總佛寺的香火是當地最旺的,金燦燦的寺院和嫋嫋的香火相映襯,爲美麗的版納披上一層金色的佛光。

★低調金色曼閣佛寺

“曼閣”爲傣族地名,意爲哈尼族居住過的村寨。傳說哈尼族南遷進入西雙版納時,在此渡江暫住,稱此地爲“打閣”,意爲哈尼族渡口。後來,傣族在“打閣”近旁建寨,沿稱曼閣。

原曼閣佛寺始建於1164年,原址在“打閣”渡口北側,1598年在現址重建。曼閣佛寺院內建有佛寺大殿、經堂、鼓房、門庭引廊。佛寺大殿牆壁用紅磚築砌,三面坡結構的重檐屋面,用傳統的掛瓦覆蓋。屋面上部呈人字形,狀若兩間寬度不等的房屋重疊,使屋面屋脊呈現中部高、兩側低的臺階狀。屋脊正中裝有一座精巧的陶塔,兩側有許多蓮包狀、火焰狀飾物和龍、鳳形陶塑。整座大殿給人一種古樸寧靜的美感,沒有奪目的光澤,經過時間打磨的金色像是在訴說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讓每一個踏進這裡的遊人都不自覺地噤聲、慢步、駐足。

曼閣佛寺。20s,ISO400,F/14

佛殿中堂是兩行列柱擡樑結構,在列柱與牆壁之間架設副樑,建蓋偏廈,副樑末端都安有伏象馱柱式飾柱,使房架結構顯得別緻古樸。殿堂靠西一側設有一座約高2米的須彌座佛壇,供有一尊高大的釋迦牟尼塑像。殿內還建有一個以七頭小象爲柱基的木質亭閣和一個誦經閣。舉行拜佛和重大佛事活動時,佛寺主持登閣主持儀式、誦唸經文。

點擊下載古建攝影攻略

歡迎報名

古建築攝影貴陽免費大講堂即將開課

雪花純生古建築攝影公益課堂將於2014年4月16日在貴州貴陽舉辦,紐約攝影學院攝影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專家將詮釋古建之美、揭秘攝影獲獎秘籍。所有影友免費參加,期間還有抽獎環節,專業攝影包、攝影背心、充電寶等精美禮品等你來拿。>>>>報名通道

★西雙版納攝影攻略

金色佛光。1/320s,ISO400,F/8

·曼飛龍白塔

建議拍攝時間:下午、日落時分

曼飛龍白塔坐落在當地傣族居民生活區內,一般遊客來的比較少,因此相對清靜。曼飛龍白塔和“金佛”是主要的兩個標誌性建築。拍攝前,建議繞行一週,以便尋找最佳角度

在順光時,可通過尋找有趣或有特色的前景與之搭配;在逆光時,可通過藉助日落與之搭配。爲了實現暖意洋洋的效果,可將相機色溫值調整到8000K-10000K之間。

逆光會增大場景的光比,建議拍攝時要保證高光細節,之後可通過後期軟件提亮暗部細節,亦可通過HDR方式進行拍攝。

南傳佛教建築顏色豔麗,是其一大特點,因此建議採用色彩模式進行拍攝。走出曼飛龍白塔,會經過傣族居民生活區,可拍攝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築裝飾及人生風情

總佛寺。1/250s,ISO400,F/8

·景洪西雙版納總佛寺

建議拍攝時間:清晨、上午時分

總佛寺金碧輝煌,佔地面積最大,遊客最多。建議儘早達到,在遊客大批涌入前,先拍攝全景。待人多時,可採用中長焦端拍攝局部特寫

寺院中,有多個可供登高的建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改變拍攝角度,以達到滿意效果。

在拍攝大場景時,可尋找適當的元素做爲前景,以增加藝術效果及縱深感。

在拍攝特寫場景時,反映建築細節和帶有上香者、僧侶的場景,是不可缺少的。

傣族園潑水節。1/2500s, ISO800,F/5.6

·橄欖壩西雙版納傣族園

建議拍攝時間:全天。以陽光明媚天氣爲佳。

傣族園內有兩個較大的大佛寺院,氣勢宏大且內飾精美,加之遊客不多,所以很適合進行精細拍攝。拍攝大殿內景時,一般可採用兩種方式:第一,採用廣角鏡頭大幅度仰拍,利用線性畸變特點實現整體的匯聚效果;第二,採用廣角鏡頭,使鏡頭與大殿立柱成平行角度,即可得到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視覺效果。

園內現居大量居民,人文風情濃郁:特色民居紡線、紡布等手工藝製作將成爲拍攝的一大亮點。拍攝民居時畫面可藉助熱帶植物,以表現熱帶地域特徵;拍攝紡線、紡布時,建議採用較慢的快門,虛化畫面中較快的運動部分,從而達到虛實結合的動感效果。

遊客參與的“潑水節”熱鬧非凡。傣族人特有的彩色花傘極具藝術效果,採用低角度仰拍配合逆光效果,即可達到良好效果。拍攝潑水場面時,應採用高速快門(1/100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以凝固飛濺的水花及人們精彩的動作瞬間。

★西雙版納小百科

南傳佛教。1/4s,ISO100,F/20

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西雙版納地區的佛教就屬於南傳佛教範疇。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南傳,是從其源流及地理而說,因爲這個派系是由印度南傳到斯里蘭卡而後發展起來的。在教義上,南傳佛教傳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統,遵照佛陀以及聲聞弟子們的言教和行持過修行生活。

傣歷新年(潑水節)

傣族的新年是每年的4月13日-15日之間,由於會舉辦潑水活動,便被大家稱作“潑水節”。節日一般爲3天,第三天裡傣族人要到佛寺裡聽經拜佛,堆沙塔,滴水超度亡靈,浴佛,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大家把新年到佛寺浴佛之水視爲吉祥和幸福之水,可以消災納福,使人忘掉一切憂愁和煩惱,故將浴佛的水節餘下來引用或互相潑灑,以表對彼此的祝福。當然,如果你趕不上傣族新年也沒關係,在西雙版納傣族園裡,每天都有“潑水節”給你過,保證你帶走滿滿的祝福。

★周邊聯遊&交通指南

推薦聯遊線路:景真八角亭——勐泐大佛寺——曼閣佛寺——總佛寺——橄欖壩傣族園——曼飛龍筍塔

重點聯遊景點:

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重建的,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爲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節日傣王就親臨寺院,舉行大型法會,以紀念愛妃同時弘揚佛法。據史料記載“景飄佛寺”始建於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徵十二版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佛寺依山而建,落差達122.8米,呈坐佛形,爲國內外所獨有。景區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動爲主線,巧妙融入到景觀及建築羣體中,充分展示南傳佛教的歷史與傳統文化色彩。從萬佛塔前廣場俯視景洪市區,旖旎的熱帶風光盡收眼底。

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於景洪以西14公里,地處勐海縣景真山上,亭子因山而得名,是西雙版納的重要文物之一,建於公元1701年。八角亭爲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亭身 有31個斜面,鑲嵌彩色玻璃,並用金銀粉印出各種花卉、動物、人物圖案,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相傳,這座八角亭是佛教徒們爲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臺帽“卡鍾罕”建築的。

廣允緬寺

廣允緬寺俗稱“學堂緬寺” 始建於清代,爲南傳佛教建築。廣允緬寺建築風格較多地受到漢族建築風格的影響,保留了南傳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漢式建築外形與傣族庭院內部裝飾的有機結合,在建築藝術風格上獨具一格。整座大殿由一圍廊式歇山頂三重檐殿堂與四方型五重檐亭部長組合而成。亭閣作重檐歇山頂,檐下飾斗拱,五重上跳,拱部雕刻雲紋。

交通指南:

昆明到西雙版納每天都有多次航班,航程僅需50分鐘左右,且淡季會有非常便宜的折扣票。還可選擇從昆明南部客運站乘坐班車到達,客車每日班次衆多,昆明到景洪的高速公路已全線貫通,但由於全線限速,行程可能需要花費十小時以上。

昆明南部汽車客運站

地址:官渡區矣六鄉新昆洛路東側

電話:0871-73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