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豈是偶然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會議決定,中共十九大四中全會將於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圖爲2017年中共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情形。(新華社資料照片)
毫無疑問,人類從20到21世紀之交的最大事件就是中國的崛起。不過40年,中國不但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亞洲,改變了世界,從而讓全球普遍陷入前所未有的複雜情境之中,困惑、震撼、焦慮、對抗、期待,百味雜陳,也因而對這樣的「中國異象」產生了以下三大關注:一、它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二、它是暫時,還是可持續的?三、當中國果真重返世界中心之後,接下來,世界會如何?在本文中,我想從「中國崛起的大歷史觀」這樣的分析角度,來回應以上的重大關注。
首先,作爲第一步,應該對中國與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幾點基本的認識與觀察:一、在過往3000年的歷史中,中國的經濟力與綜合國力基本位居世界前沿,甚至第一,且文化始終延續,這種民族生命力的強韌,世所罕見;二、1842年之後,中國運勢出現了約百年的下行,因而受盡屈辱,此亦爲中華民族歷史所僅見;三、近40年,以及未來還將持續的中國崛起,應可視爲中國向她原本世界地位的迴歸,此一回歸因爲如下的發展邏輯,因而是一種必然。
我所謂的發展邏輯,指的是三次關鍵的思想解放,這三次思想解放分別發生於1919、1978及2019年。
一、1919年五四運動的意義之一,是在清末廢除實行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後,又通過文化大辯論終結了2000多年的「獨尊儒術」。
中國的科學、技術從周朝以下,到春秋戰國、秦漢,一直位居世界前沿,從秦兵馬俑到長沙馬王堆的墓葬均可證明。但漢武帝獨尊儒術,等於貶抑了其他百家,隋唐之後以科舉開科取士,讓天下所有讀書人皓首窮經以謀一官職,無人再去研究科學技術了,這是中國科技出現停滯,並在近代大大落後於西方的關鍵背景。所以近代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從清末民初開始。
瞭解了這樣的背景,才能明白何以民國時期各學術領域大師輩出,以及上世紀末改革開放至今,不過40年,中國即可從一個農業經濟轉型爲工業經濟,並一躍而爲全球製造業大國,與此同時,也以極快速度渡過了山寨階段,並開始在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出現並跑,甚至領跑現象的緣故了。
換言之,這第一次的思想解放,解放的是巨大的科技力與創新力,解放的是中華民族從來就有的,卻被獨尊儒術加科舉制度束縛了一、兩千年的科技能量。這一解放自然就再無回頭之理,也就無異是確保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源源動力。
二、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第二次思想解放,這次解放針對的是之前30年(1949至1978年)中國發展進入的三個誤區,即100%的計劃經濟、100%的的公有體制及100%的閉關鎖國。這「三個100%」徹底地封鎖住了中國的資源生產力,竟把從來第一的中國搞到了一窮二白。
所謂改革開放,就是把計劃改向市場,把公有改向民營,把封閉體制打開,與全球接軌。因此,改革開放作爲一種思想解放,解放的是巨大的經濟力與資源力,這一解放才30年,就將中國的GDP在全球排名從1978年的第15位推升到2010年的全球第2位。必須看到,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的思想解放,都是現在進行式,其所解放的科技力、創新力、經濟力、資源力,也都在未來對中國崛起持續不斷地注入越來越大的活力。
三、2019年,中共第19屆四中全會決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意味着中國在先後解放了科技力、創新力、經濟力、資源力之後,開始關注如何進一步解放社會力和政治力了。換言之,在解放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之後,接着要解放的就是政府「那隻看得見的手」了。
在長達一個世紀或更長的時間中,中國的崛起是建立在這三次思想解放的發展邏輯之上,這也許就註定中國向世界中心的迴歸將是必然的結果。至於回到世界中心之後又如何?也許可以聽聽上世紀偉大歷史學家湯恩比晚年與其好友,日本社會學家池田大作合著的對談錄─《展望21世紀》中的一些觀點,由於中華民族的世界主義、人道主義、合理主義、自然主義,湯恩比說,「將來統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方國家,也不是西方化的國家,而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