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慕課數量世界第一 輟學率高版權不清成瓶頸

國家名義推出精品慕課490門,我國慕課數量世界第一

輟學率高 版權不清成慕課發展瓶頸

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學校的“圍牆”,在線也能聽名師講課,這就是從2012年開始大規模興起的在線開放課程(慕課)。近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包括本科教育課程468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22門,共490門。其中有院士長江學者加持的佔比達七成。值得一提的是,廣東高校有9門課程入選,包括《積極心理學》、《新媒體素養》、《數字營銷:走進智慧品牌》等。

中國,慕課從無到有,再到數量居世界第一,發展迅猛。但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慕課在國內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輟學率高、版權不清成慕課發展瓶頸。

我國慕課數量居世界第一

提到大學,你是否想到的只是每天抱着書本穿梭在不同的教室聽課?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在大學學習一門課程有多種選擇:可以選擇進入傳統教室聽課學習,也可以選擇在網絡上學習,甚至可以跨校選課,而只要通過考覈,便可拿到相應學分,還可提前畢業……這並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慕課將這種想法變爲現實。

2013年被稱爲“中國慕課教育元年”,清華大學發起建立了全球第一個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如今“慕課”已成爲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詞彙。

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慕課建設與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有關高校和機構自主建成十餘個國內慕課平臺,460餘所高校建設的3200餘門慕課上線課程平臺,已有5500萬人次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

此外,我國慕課數量已位列世界第一,有200餘門慕課登陸國際著名課程平臺,“清華漢語”等中國慕課進入2016年國際著名課程平臺前列。如果說2013年中國慕課還處於試水階段,那麼如今已和世界站在同一高度,有實力也有能力與世界一流大學比肩。

廣東高校9門“爆款課”入選

據介紹,本次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這不僅在中國是第一次,在國際上也是第一次。羊城晚報記者統計,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爲主建設的課程有344門,佔70.2%;教授領銜的課程有340門,佔70%,其中還包括一批院士、長江學者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廣東高校入選的本科教育課程有9門,課程種類豐富,不少課程也是高校依據自身特色來建設的。其中包括:中山大學的《新媒體素養》、《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醫學統計學》、《創新思維訓練》;暨南大學的《數字營銷:走進智慧的品牌》、《中醫與診斷——學做自己的醫生》;華南農業大學的《畜產食品工藝學》;深圳大學的《積極心理學》、《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入選的精品課都是“爆款課”,深圳大學教授王曉鈞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上線僅一年,總訪問量近4萬次,目前選課人數達5493人。

“輟學率”高成爲慕課瓶頸

寒假來臨,廣州某高校大三學生小張的郵箱裡收到多封慕課網站開課提醒郵件,爲他推薦“不可錯過的海量免費課程”。不過,小張常常順手一點,郵件被丟進了垃圾箱

雖然慕課在中國從無到有,但是相比高校“扎堆”建設慕課乃至學生選課的火熱,學生的實際應用情況和效果卻讓人難以樂觀。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陳陽(化名)在大一時便聽說過慕課,在某網站上報名了法語課程,打算“利用課餘時間學門外語”。但堅持不到一個月,課程進展就停滯了。“平時都在寢室學慕課,偶爾室友來聊天就走神了。”陳陽認爲,慕課缺乏課堂氛圍,自己也從未和慕課裡的老師與同學交流過。

據陳陽觀察,身邊學習慕課的同學大多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免費的視頻資源大多不珍惜,純粹靠興趣去學習,很難堅持下去”。

深圳大學土木專業的阿賢已使用慕課一個學期,選過的課程可以列出一串清單,內容涉及品牌營銷、廣告學、心理學等。“在慕課上,你能發現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像個知識寶庫。”但細數自己拿到的結業證書,阿賢反思大部分課程都學了一點兒,最後完成的課程其實只有一兩門。

不少學生認爲,線下上課效果比線上好。據王曉鈞調查,同一門課程,如果學分相同,僅有39.84%的學生選擇慕課,60.16%的學生會選擇線下上課。“很多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認識,如對線上課程質量的認可程度、課程管理、線上評價、考試辦法、學分管理等因素的認識還不夠清晰,選課率還不夠理想”。

與此同時,王曉鈞表示,慕課方便了學生,但給教師課程輔導帶來了挑戰,例如,他的《積極心理學》課程,沒有采用賽裡格曼《積極心理學》體系,外校教師輔導團隊若不與任課教師充分溝通,吃不準課程體系和內容,勢必在輔導中疑慮重重。他建議,制定聯盟課程配套教材管理辦法、出臺慕課課程輔導團隊培訓協調辦法解決上述難題。

版權歸屬不清制約慕課發展

提到慕課, 汕頭大學外國專家、教授田廣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慕課在火爆的同時,還會帶出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新的版權問題,值得關注。

“說白了,慕課的知識產權問題就是這門課程究竟歸誰所有。是學校、教師個人還是慕課平臺?”採訪中,田廣表示,“比如在edX,大學擁有課程內容的版權,至於學校和課程製作方(教師)如何分配版權,平臺並不干涉。”而這種版權分配的不明晰,很容易損害教師的知識產權。但教師恰恰又是對知識產權最爲敏感的羣體之一。

田廣表示,在慕課課程的學習中,學習者需要發言互動,並需要在線提交作業。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慕課學員的發言或作業,如果構成作品的,其版權如何確定歸屬?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一次有關開放教育資源會議上,一位大學教師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作爲教師,我並不擔心其他人使用我學術工作中的材料,但是我非常擔心對方會拿走我的成果,並宣稱是他人的成果。”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鄭勤華也表示: “必須承認,目前教師在慕課方面的總體態度並不積極,因爲做好一門慕課課程是十分耗費精力的。然而當教師付出數倍於平時的努力完成慕課課程後,既沒有經濟上的保證,又沒有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證,他們爲什麼還要做呢?”(周聰)

名詞解釋

慕課

慕課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直譯爲“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這種新型課程及教學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學校的圍牆,顛覆了傳統大學課堂教與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