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休閒城市——四川樂山
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歷史上屬古蜀國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世界雙遺產城市、2008奧運火炬傳遞城市之一。
樂山旅遊景點
1.樂山大佛景區(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爲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樂山大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專家讚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谷媲美”。
凌雲山緊傍岷江,上有凌雲寺,建於唐代。依山開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腳背寬8.5米,爲當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爲唐代開元名僧海通和尚創建,歷時90載完成。大佛爲一尊彌勒座像,雍容大度,氣魄雄偉,被詩人譽爲“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2.峨眉山風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主峰3079.3米,山勢雄偉,隘谷深幽,飛瀑如簾,雲海翻涌,林木蔥蘢,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多佛教寺廟,爲著名佛教名山和旅遊勝地,其日出、雲海、佛光、聖燈爲峨眉四大奇觀,是一個集佛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爲一體的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996年,峨眉山與樂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成爲全人類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2007年,峨眉山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景區山巒錯落有致,溝壑縱橫,林竹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浩浩蕩蕩,綠浪接天。平均海拔450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長有觀音蓮座蕨、桫欏、貞楠樹、相思樹等珍貴植物,錦雞、竹雞、巖蛙、琴蛙、竹牛等珍貴動物棲息於竹海中,是觀光、休閒、避暑的理想勝地。除一望無際的竹海之外,可供觀賞的景點還有簫洞飛虹、白巖寨、桃園新村、觀音巖、五里橫、千島湖、鴛鴦湖、鳥棲巖等。穿過長約500米的岩石隧道水月洞,到達桃園新村,可觀賞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記載的相似景觀。村莊內造紙作坊原始古樸,梯田層次分明,對面山崖爲丹霞地貌,在翠竹掩映下,生動秀美。這裡沒有賓館、飯店,只有錯落的幾個農家樂,身臨其境,使人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懷抱。
犍爲羅城的建築佈局極爲獨特,全鎮坐落於山頂,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築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傳明代崇禎年間,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當地民衆苦於缺水,生活極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唸幾句“羅城旱碼頭,衣冠不長久。要得水成河,羅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當地人居然也認定改造建築是解決缺水難題的好辦法,於是紛紛捐資修建,其結果就是這座舉世罕見的小鎮。
這座船形古鎮全長2000多米,寬約650米。主街道爲南北走向,兩端較窄,中間寬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濤中的甲板;街中戲樓高聳,如高揚的風帆。而街尾的靈官廟又如同航船的船艙。街道兩側各有一排長約200米,寬約6米的蔭廊,彷彿船篷一般,又稱“船廳街”。羅城的建築佈局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重視,1983年,澳大利亞有關方面就在墨爾本依羅城的風格建成一座“中國旅遊衛星城”。至於修成船形之後,羅城是否就解決了缺水的困難,就只有請遊客自己去觀察了。 據說由於附近水庫嚴重污染從而引起地下水污染,鎮上自來水只能勉強使用,引用水全部買自附近農村井水。
詩人郭沫若出生於樂山西南36公里處的沙灣,沫若二字,得之於故鄉兩條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經沙灣的大渡河,若水則是家鄉附近的青衣江。自己取的名字當然與自己的性格有聯繫,“智者樂水”,詩人郭沫若無疑是聰慧過人的。
郭沫若舊居坐落在沙灣老街中段,爲一座四進穿斗的結構平房,共有大小房舍36間,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舊居最早建於清代咸豐年間。最外側是兩間經商的匍面,入內則分別有郭沫若父母,兄長的往室。還有一間則是郭沫若1912年結婚時的住房,郭沫若婚後三日即出走,直到27年後奔父喪纔回家。後面是郭家的私塾----“綏山山館”。整個郭氏舊居給人的感覺是低矮壓抑,色調深沉的,很難想象這裡誕生了一位歌唱《女神》的詩人。門外的街道行人匆匆,一片市聲。
6.夾江千佛巖
千佛巖景區位於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里處。這裡風景如畫,依山傍水,被稱作“青衣絕佳處”。大觀山和依鳳崗對峙,青衣江從中蜿蜒而過,形成“兩山對峙,一江口流”的旖旎風光。 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餘尊,故稱“千佛崖”。像開鑿於隋,興盛於唐,延及明、清;造像排列錯落有致,少則獨佔一窟,多則上百尊集於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優美,技藝精湛,姿態各異,絢麗多彩,尤以“淨土度”爲佳;顯示了中國古代高超的石刻藝術水平。除摩崖造像外,還有琳琅滿目的歷代題刻。
7.凌雲寺
凌雲鐵寺門外有一副極具氣勢的楹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切景切事,大氣磅礴,實爲海內不可多得的傑作。惜乎人們到此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大佛,反使此聯名聲不著,這實在是很令人遺憾的事。凌雲寺舊名報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傳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早於大佛的開鑿。後廢毀,今存建築爲明、清兩代所重建,其中絕大部分建於清康熙年間。殿門兩側分列着4座記事石碑,記載了歷代重修的經歷。凌雲寺爲蜀中著名佛寺,主體建築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部分組成,各爲一重四合院,佈局嚴整。大雄寶殿,人有三尊大佛,爲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大佛;佛家講 輪迴,又叫三生佛(前世、今世、來世)。其左殿的方丈室已被改建爲楠樓賓館,有興趣到寺內一隹的遊客可以就近欣賞佛門景觀。天王殿外有數株參天楠森,盛夏季節,清蔭宜人。
8.靈寶塔
凌雲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還因山有集鳳、棲鸞、靈寶、丹葭、擁翠、望去、就日、交兌、祝融九峰,而名爲九頂山。靈寶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靈寶峰上。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傳通法師的骨灰就安入在靈寶塔中。史載靈寶塔始建於宋代,從形制風格看與西安小雁塔頗爲相似。塔爲四方形13層空心密檐式磚塔,中空,內實爲5層,高約38米。自塔門入內,可經95級紅砂石階登頂。五層樓內均有佛龕,內設佛像。遊客合頂眺望,可盡覽嘉州風光。
凌雲山碑林位於兌悅、祝融兩峰之間的叢林之中,陳列有近200通古今名人書法碑刻,多爲凌雲寺所藏書法珍品,由凌雲寺文物保管部門拓刻而成。其中有黃庭堅、鄭板橋、康有爲、趙熙、郭沫若、張愛萍竺人的墨跡,碑石均選用產自雅安的雅石。碑林入口處石碑上的“詩書畫”三字,爲集鄧小平手書而成。凌雲山碑林是書法愛好者樂山之行的必到之處。
9. 凌雲山古摩崖石刻
擁有集鳳、棲鸞、靈寶、丹霞、擁翠、望去、就日、兌悅、祝融九座山峰的凌雲山,又叫“九頂品”,自古就是遊覽勝地,人稱“上朝峨嵋,下朝九頂”。留下了許多詩文和摩崖石刻。蒼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間,承受處可見筆走龍蛇、意趣無窮的書法精品。大佛景區門內的“凌雲義渡”四字記載了當年古渡義務服務的歷史,大字旁還有小字註明“不收錢”,可見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風,頗令後人深思。“龍湫”之上的“龍”,長約3米,筆意連貫,大氣渾成,人稱“一筆龍”。此外,凌雲棧道旁有今人題刻十餘處,與一排水丹山相映,自有無限的文采風流。
10.東坡樓
東坡樓原爲明末奸臣魏忠賢的祀祠,後人爲紀念宋代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而改今名。這歷史令人對忠奸之別有了更新的認識。蘇軾爲樂山附近的眉山人,宋時曾在樂山讀書,後人出於對東坡先生的景仰,便在此塑以詩人的塑像。樓前的洗墨池,相傳爲蘇軾的洗硯之處。又因樂山特產一種其色深濃的鯉魚,傳說是因食用了東坡的洗墨之水所致,因而名爲“東坡墨魚”。美食之外,東坡樓附近江邊有載酒亭,是紀念蘇軾而兼供遊客憑高望遠,欣賞風景之處。亭名取自蘇東坡的詩句:“載酒時作凌雲遊”。當得月白風清之時,遊客攜酒至此,相伴浩蕩江聲而醉,也是人生極樂之事。
麻浩是岷江邊的一處地名,在四川話裡,“浩”常指江面較寬,江流較緩的地方。麻浩就位於岷江東岸凌雲山與烏尤山之間的溢洪道一側,距凌雲山後門不遠,是往返於烏尤寺和大佛之間的必經之地。當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紅色砂岩鑿成,洞內寬敞,有的深達數十米,多爲東漢年間所鑿,是古人特有的一種喪葬方式。樂山的東漢墓廣泛分佈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難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 一帶數量既多,分佈又相對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縱橫500多米的範圍內,墓穴多達數百座,重重疊疊 ,密如蜂房。當地現已建成“漢崖墓博物館”,集中了從樂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供人蔘觀。
12.麻浩漁村
麻浩漁村距麻浩漢崖墓博物館不足100米處。這座漁村建築別緻,整體呈船形。兩側店匍多經營鮮魚酒席,但是否全都是出自河中,恐怕就要他細分辨了。街道中間有座閣樓,形體彷彿船上的駕駛室。遊人到此可小憩片刻,品嚐河鮮。附近隹有若干戶漁民,日日在江中打魚。漁村東門正對的江面上漁船三兩,別具畫意。
13.烏尤古寺
烏尤寺始建於唐朝(原名正覺寺),北宋年間始改今名,是佛教禪宗(曹洞宗)寺廟。寺內建築依山取勢,高下相間,佈局巧妙。山門兩側集杜甫和蘇軾的詩句而撰成一副對聯:“寺門高開洞庭野;蒼崖半入去濤堆。”寺內有天王殿、彌陀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殿、羅漢堂竺殿宇。其中大雄殿內釋,文殊、普賢三尊佛像由香樟木雕成,身高3米,全身巾金,是1930年重修大殿時從杭州運回的。烏尤寺羅漢堂塑有五百羅漢,爲“文革”後所重塑,五百羅漢均高約1.3,形神各異。烏尤寺各處還多名人題詠,其中尤以近代著名書法家趙熙所書最爲有名。鐘鼓亭璧所嵌石碑上的《船若心經》書刻俱佳,爲書法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