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華潤、萬科或無緣上海首次集中供地

圖蟲創意 圖

市場傳聞中海萬科以及華潤三家房企,由於2020年的圍標事件,被上海土拍拒收報名參拍資料。 多家房企的投拓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

隨着廣州北京杭州、深圳等熱點城市首輪集中供地相繼落幕,行業關注點也投向即將啓動的上海。

作爲2020年土地出讓金第一的城市,上海向來是房企重點佈局之地。然而,正當房企紛紛籌措資金,備戰集中供地之際,卻傳出三家龍頭房企無緣此次土拍的消息。

近日,市場傳聞中海、萬科以及華潤三家房企,由於2020年的圍標事件,被上海土拍拒收報名參拍資料。

多家房企的投拓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某TOP 10房企人士表示,此前聽到的消息確實如此,不知道後續是否會有變動。有規模房企投拓人士直言,“上述三家的情況在上海投拓圈已經不是秘密,基本上行業都知道了。”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肖雲祥認爲,如果情況屬實,此舉除了是對去年三家企業違規拍地的處罰外,更多在於對行業的警示作用。

圍標事件發生在去年4月。彼時,坊間傳聞的處罰結果是,三家公司保證金罰沒,萬科2年,華潤、中海3年不能在上海拿地

事實上,出事後,中海、華潤、萬科3家確實鮮少在上海公開市場露面

去年4月後,華潤置地在上海公開市場並無斬獲。萬科則捆綁中建,深度參與到寶山楊行的舊改中,1月競拍後,4、5、9月萬科聯合體再以底價形式接連拿下楊行的城中村舊改項目。中海的補倉同樣來自於舊改,7月底中海宣佈對黃浦區建國東路67-71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五幅土地進行開發建設,預計總投入約590億元,這也是其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值得注意的是,舊改項目前期獲取週期較長,因此上述項目雖於去年確定,但大概率早已提前孵化。

《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到,圍標事件後,上述房企曾與其他同行溝通過合作拿地的事宜,有TOP 10房企人員表示,“他們希望以我們的名義去拿地,雙方此前接洽過,但最終沒有談妥。”也有規模房企投拓人士對這一合作較爲謹慎,在其看來上海的項目不缺合作方,“拿地後股權合作,開發報建、申請預證、竣備交付等一系列環節對方參與其中還是會被發現,沒必要冒此風險”。

作爲上海市場的活躍客,過去一年中海、萬科、華潤在上海市場均有不錯的表現。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華潤置地分別爲174.42億元和78.63億元的全口徑銷售額權益銷售額位列上海市場第10名和13名。相較華潤置地,中海和萬科在上海市場的優勢更爲顯著。多年身居上海市場前三的萬科2020年繼續以355.47億元全口徑銷售額問鼎榜單,權益金額中萬科以200.64億元的銷售額位居第二,僅次於中海的227.6億元。

這也是中海1992年進入上海市場以來的最好戰績,全年中海火力全開,相繼推出中海臻如府、中海匯德里、中海九�o裡�Z苑等項目,最後一月中海建國裡和長寧第兩盤齊推,直接增加了103.32億元權益銷售額,臨門一腳超過萬科,登頂榜首

如果未來一段時間無緣集中供地,上述三家的現有土儲能否支撐其下一階段的發展?

年報顯示,2021年萬科可供開發的項目包括徐匯萬科中心、安亭新鎮項目、天空之城、中興路項目、上海天際、上海七寶商務區兩幅地塊、四季都會、青藤公園、上海曉風來、上海華漕項目等12個項目,2021年計劃總竣工面積爲115萬平方米,結合單個項目權益計算,權益竣工面積爲71.67萬平方米。

中海則在去年初拿下了普陀紅旗村的三幅地塊,加上黃浦區的舊改項目,年報顯示,其上海總土儲爲164萬平方米。這一體量雖不至於讓中海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但要延續2020年第一的榮光也並非易事。此前北京的集中供地中,報名了18幅地塊的中海最終顆粒無收。京滬的困境,或讓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對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的重點加磅”策略將在上述兩地面臨落地挑戰。

相較萬科和中海,華潤在上海市場的“餘糧”顯得更爲捉襟見肘。根據年報,其主要物業中上海僅有靜安府一個項目,項目尚未出售的可售面積爲23.31萬平方米,其中華潤權益佔比50%,權益可售面積不到12萬平方米。

上海市場的土儲承壓,也讓華潤置地近期在其他市場瘋狂補倉。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兩個月裡,華潤置地先後在北京、廣州、杭州、南京、西安、瀋陽、長春、無錫佛山等城市拿下10塊土地,總地價高達411.21億元。其中溢價率最高達226%,普遍溢價率超過20%。

411.21億也讓華潤在中指院統計的首批集中供地數據中,購地金額僅次於融創,位居第二。

肖雲祥坦言,如果三年內不能在上海拿地,那上述三家公司目前存量土儲確實會比較緊張的,但其並非無計可施,三家企業仍可通過舊改、土地二級市場等渠道獲取土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