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美互信的起步

(圖/新華社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已兩週,在外交方面政策立場也已日益明朗,尤其布林肯國務卿等重要相關人士頻頻發言,以至於在美中關係方面的輪廓清晰可見,也引發北京相應的迴應,這對臺灣安危更會產生相當的影響。

日前布林肯明確表示,若中國對臺採取行動美國會確保軍事佈局,阻止中國的侵略,所有選項都在美國的控制範圍內。因爲美國國會民間抗中的立場濃烈,以及前政府所設下的一些框限新政府自然必須有所依循,乍聽之下,此一立場好似與其前任蓬佩奧雷同,但其中仍有不同之處。

首先,因爲拜登與布林肯都曾表示,中國雖是美國最大的挑戰,但雙方之間仍有合作部分,兩大國乃一種競合關係;相對地,川普時期則是對抗多於合作,導致前者談判部分要多於後者。因此,雖然布林肯對於大陸的立場也十分強硬,但因要顧及談判的氛圍,比如即將要在4月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以及未來的《伊朗核協議》等,美方就難以像川普時期如此頻繁地打臺灣牌來刺激北京。

再者,以拜登極爲資深政治人物經驗觀之,與川普有天壤之別。因而可知,目前拜登政府的作爲將會迴歸理性,一切按牌理出牌,降低突發驚奇的可能性。更進一步,由於美中之間的利益相對比以前高,因而臺灣對美方的角色與功能將會有所侷限

在北京方面,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篪最近向拜登政府放話,指美國應嚴格遵守「一箇中國原則」,並停止介入香港西藏新疆等關乎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迴應表示,北京應該停止對臺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施壓,而應該與臺灣民選領導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當美國與盟友夥伴緊密配合時,纔會與中國接觸。

可見,北京對臺的立場並未有太大的改變,所謂對臺灣施壓,乃因川普政府積極拉攏臺灣並破壞一中原則所致,當前大陸解放軍仍未放鬆對臺灣的空中侵擾,就是要防止拜登政府重蹈川普的覆轍

另外,美方還以「臺灣民選領導人」取代川普時期經常採用的正式名稱如總統等,亦可看出新政府迴歸美式「一中政策」的軌跡,儘量以尊重北京爲考量,這確實是重建中美互信的起步。

至於建立防中聯盟一事,也是拜登念茲在茲戰略思考,因而拜登如今已與重要的盟友甚至俄羅斯領導人都通過電話了,獨缺中國的習近平。但以目前的情勢觀之,RCEP的簽訂與「歐中投資協定」的談成,要建立此一防中聯盟並不容易,就算建成,北京單點與各個突破的機會也不小。

最後,美方不斷提及兩岸的對話更是重要,當美中之間有意改善關係,再比較兩岸各自對於美國的價值與利益,這對臺灣的壓力就會明顯增加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