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中重建互信 機會仍在
旺報社評
中美關係緊張,大陸企業到美國上市熱度反增。彭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大陸企業在美國透過IPO籌集了66億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8倍。德勤中國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共20家陸企在美國上市,去年同期僅6家,成長233%;總融資金額43.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3.7億美元成長1081%。
去年,大陸企業透過IPO在美籌集了150億美元的資金,僅次於2014年創下的紀錄。而就在今年美國對大陸企業赴美上市訂出更嚴格規定的背景下,陸企仍爭相赴美上市,紐約證券交易所預估,今年約有60家大陸公司計劃在美國上市,規模可能超過去年。
爲何大陸企業要冒險去美國上市呢?背後原因是多方面的。相較大陸,美國資本市場流動性更強,投資者基礎更廣泛,審批與流程相對寬鬆、簡化。大陸經濟轉型速度很快,出現了很多新業態公司,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互聯網公司、高科技公司普遍看好,會給予高估值。在美上市也有助於提高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和良好聲譽,會更容易吸引高品質的管理和技術人才。
由此可見,不管美中政治環境如何變化,市場運作仍有其自己的邏輯。雙方市場對彼此仍有天然的磁吸力:北京海關4月26日發佈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第1季,北京地區對美國進出口均出現大幅成長。對美國進出口812.6億人民幣,同比成長133.4%,佔同期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12%。
百日新政後,拜登政府確立了以「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來定義美中關係,但在現實層面,三者不是平均分的。在對中戰略設計中,競爭面尤其是對抗面的比重最大,有學者總結爲「動用全政府、全社會、全方位、全世界的力量與中國競爭」。近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提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要與大陸全面競爭,並得到了兩黨的支持。
但是,有意思的是,中美關係基本盤卻是合作面最大。過去經貿關係被稱爲美中關係壓艙石,兩國經濟聯繫至今依然密切。新冠疫情之下,中美經貿合作仍逆勢成長,2020年中美貨物貿易額爲5800多億美元,同比成長超過8%。國際事務層面,無論應對氣候變化、控制疫情還是重振全球經濟,沒有大陸的參與和合作,美國的國際戰略雄心是難以實現的。
基於全球利益達成諒解
無論美國國內反中的立場看起來多麼「政治正確」,也要靜下心來分清中美關係的主流和支流。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比喻,中美共乘一艘救生艇在波濤的海上前行,不論兩國對彼此的觀感如何,都必須爲彼此提供戰略保證,儘可能合作。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前在紀念中美「乒乓外交」50週年活動致辭時說,「乒乓外交」代表了許多人對於未來的一份期待,那就是美中兩國人民能夠基於兩國在世界格局和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在彼此之間達成一種諒解。
美國有識之士的觀點,值得聆聽。當下中美之間仍有兩件事可以做。一是尊重市場的選擇,維護全球產業鏈。中美經濟脫鉤幾乎是不可能。市場會以強大的力量衝破政治壁壘。大陸幾十年來建立了完整有效的產業鏈,沒有其他國家、地區可以複製和替代。美國經濟復甦仍需大陸龐大的市場和產業鏈。中美兩大國攜手恢復經濟,才能提振全球經濟活力。
二是在全球治理上展開協調。上週「氣候峰會」開了一個好頭,美方主動邀請,中國領導人蔘與併發言,互釋善意,給世界氣候治理注入了信心。疫情後的世界需要新的協調機制,大國能夠無國界地思考和行動,修復多邊主義,以推動全球治理的更新與進步。這種協調機制有效運轉的前提,是正視這個世界的「和而不同」: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治理模式並存乃至互鑑。
中美是應對共同挑戰和維護全球秩序的兩個支柱,爲兩國競爭設立原則並注入正面因素、通過加強對話重建政治互信擴大合作,是未來的方向。美中建立建設性大國關係的機會之窗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