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中日政治文件涉臺內涵需重溫(王鍵)

中國政府代表、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赴日本出席安倍晉三前首相葬禮,圖爲萬鋼(右)28日在東京會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鬆野博一。(新華社)

一,溫故知新、鑑往知來。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50年前,兩國領導人以卓越高超的戰略智慧和政治膽識,作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決斷,開啓了中日關係的嶄新一頁。50年以來,中日雙方先後達成四個重要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識,奠定了兩國關係的政治法律基礎,推動中日兩國關係總體保持穩定發展。但50年期間亦歷經跌宕起伏與疾風暴雨,既曾經歷順暢發展的黃金期,也曾多次瀕臨衝突的巨大風險。當前中日關係機遇和挑戰並存,在中美關係處於戰略對峙的階段,日方對華消極動作頻繁集中,尤其在涉臺問題上屢屢違背四個政治文件的「基本原則」,臺灣問題日趨成爲兩國關係間最主要的對抗性矛盾之一。

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是日方接受了中國政府提出的臺灣問題爲核心內容的「復交三原則」。在1972年9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的『復交三原則』的立場上,謀求實現日中邦交正化這一見解」。

2021年10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同岸田首相通電話時強調:中日要認真汲取兩國關係正反兩方面經驗,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切實踐行「互爲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妥善處理歷史、涉臺等重大敏感問題,管控好分歧,把握好正確方向,維護好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和大局。

第二,不忘初心、積微成着。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與不進則退的中日關係,中日應堅持四個政治文件與四點原則共識,爲中日關係注入更多正能量。在此,很有必要重溫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涉臺內涵。第一個政治文件《中日聯合聲明》強調「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簽署於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內容是:「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開羅宣言規定:「(中美英)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如此,《波茨坦公告》這一條款明確了臺灣歸還中國的國際法依據,亦體現了中美英蘇四大國處置戰敗國日本的目標指向。

第二個政治文件就是承上啓下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8月12日由中日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並經兩國最高立法機構批准生效,該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亦確定了發展中日關係的政治法律基礎。第三個政治文件《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1998年)重申「日本將繼續,只同臺灣維持民間和地區性往來」。第四個政治文件《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2008年)第五條以「日方重申,繼續堅持在《日中聯合聲明》中就臺灣問題表明的立場」的闡述形式再次確認日方涉臺立場。

括而言之,大約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的二十年間,日本基本上遵守了有關臺灣問題的承諾,但在上世紀90年代世界冷戰格局結束與臺灣李登輝「臺獨」分裂勢力主政臺灣之後,日本涉臺動向愈來愈趨於消極甚至是嚴重違規。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即使在面對中日關係的重大節點,日本政治家亦很少提及四個政治文件,其原因之一恐怕在於上述提及的涉臺條款。因此,必須促使日本政治家在涉臺問題上做出「清晰化」表態,必須促使日本對華政策由戰術性調整向戰略性調整,必須促使日本領導人公開承諾切實遵守四個政治文件與四點原則共識。如此,未來的中日關係纔有可能真正取得突破,纔有可能構建契合新時代的中日關係。

三,展望未來、砥礪前行。王鍵表示,日方政治家亦曾有一些積極的涉臺言行,2007年12月28日,時任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與溫家寶總理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日方決不支持「兩個中國」,或者「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臺灣的「入聯公投」。他強調,「我們一貫都知道,臺灣問題關係到中國的核心利益,我們一直遵循我們之間的承諾,日本對臺灣的立場正如在聯合聲明中所表達的一樣,沒有任何改變。」

2017年7月8日,習近平主席應約在漢堡會見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時強調: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雙方先後達成4個政治文件和4點原則共識,就妥善處理歷史、臺灣等問題確立了原則。希望日方重信守諾,按規矩辦事。安倍晉三表示,日本在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中闡明的在臺灣問題上立場沒有變化。

2018年5月9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在東京同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時強調,在臺灣問題上,希望日方信守承諾,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安倍晉三則承諾,日方將按照日中聯合聲明的規定,僅同臺灣保持民間往來。

2022年9月16日,在中日兩國同時舉行「2022中日友好交流會議」視訊會上,前日本駐華大使、日中友協會長丹羽宇一郎表示:日中實現邦交正常化時,日本政府明確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基礎。習近平主席在與拜登總統電話時告誡,玩火者必自焚。在紀念邦交正常化50週年之際,我們有必要重溫當年的歷史,順應歷史潮流,爲世界和平而奮鬥。

政治互信對於中日關係是至爲關鍵的,中國古代先賢講,「與國人交,止於信」。1972年邦交正常化談判談判之際,周恩來總理引用「言必信,行必果」寄語兩國關係未來,田中角榮首相當即手書「信爲萬事之本」予以迴應。兩國必須恪守四個政治文件和迄今做出的承諾,對於涉臺等涉及中日關係根本的重大原則問題,絕不能有絲毫倒退。但安倍自2020年10月下臺以來,不僅對其多次在臺灣問題上的政治承諾「反顏相向」,更以日本保守右翼勢力總代表以及自民黨最大派系會長的多重身份不斷在涉臺問題上「肆意」發表言論,嚴重破壞中日間的政治互信。2021年12月1日,安倍「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涉臺言論更是引發臺海局勢極度緊張的顛覆性錯誤言論,其負面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2022年8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臺灣問題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和兩國間基本信義,不容絲毫含糊動搖,更不容任何挑釁越線。日方多次就此向中方作出過嚴肅政治承諾。「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日方理應清楚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深刻認識到爲「臺獨」勢力張目的危險性和危害性。我們敦促日方汲取歷史教訓,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和迄今所作承諾。

從總體看,雖然中日間存在包括涉臺問題等一系列矛盾與糾葛,但兩國尚未形成全面、長期的戰略競爭,未來亦很難發展至中美關係那般的全面戰略競爭。由此,對於當前中日關係的基本定位應是在戰略互惠基礎上構建契合新時代的中日關係,中日應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這一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爲兩國與東亞和平穩定做貢獻。

8月1日,中國政府頒佈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指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不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之福,也是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之福。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臺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爲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希望日本政治家與有識之士讀懂並理解中國實現統一大業的戰略意志與民族夙願,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完全統一的中國將促使中日關係更加和諧穩定發展。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自古以來交往頻繁,「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當前中日關係行至承前啓後的關鍵階段與重大節點,雙方應錨定初心、相向而行,秉持不負歷史與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慶賀半個世紀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作者爲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評智庫高級研究員)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原刊於中評社刊發、中評智庫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