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創能力不斷提升 多項指數西部第一

在今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重慶再次入選全球城市創新集羣100強,排名第77位,較2019年上升了11位。在《自然》雜誌全球科研指數排名中,重慶從2018年的第98位升至2020年的第79位,上升了19位。根據《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和《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年重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和區域創新能力排名保持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名。

重慶近年來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爲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正爲重慶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大力推動創新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

9月,由長安汽車參與主導的首箇中國汽車多媒體國際標準在瑞士日內瓦國際電信聯盟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並全球發佈,該標準核心採用中國自主創新的“5G+衛星天地一體”網絡深度融合技術,打破了歐美日韓在汽車電子領域的長期壟斷。

重慶汽車產業的研發創新和高端化發展,不僅讓汽車產業量質提升,也成了拉動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經濟增速2.6%,其中全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9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

據統計,2019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接近1.6%,位居全國第四、繼續保持西部第一。長安汽車、京東方等排名前十的企業研發投入佔全市企業投入總量的22.3%。

從政府到企業,重慶拿出“真金白銀”推動科技創新。2017年—2019年,重慶市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年均增速13.5%,高於全國11.5%的增速;投入強度由1.88%上升到1.99%,高於全國同期0.08個百分點的增幅。

重慶大力實施科技企業成長工程,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聚集,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2338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41家,今年突破3500家。

2019年重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較2015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

戰略平臺引領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10月30日,西部(重慶)科學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創新平臺項目集中籤約活動在重慶新區舉行,24個高校、科研院所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總投資額達212億元。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中國自然人羣資源庫重慶中心、醫用重離子治療及研究裝置、重慶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項目等一大批重量級項目落地

這只是重慶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科學城的一個小節點。今年9月11日,重慶召開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啓動了科學大道、科學谷等總投資1300億元的79個項目,拉開了大創新、大發展格局。重慶目前已引進建設電子科研究院中電科聯合微電子中心、中鋁高端製造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43個,培育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7個。

兩江新區,正在打造的兩江協同創新區,兩年時間已經吸引哈爾濱工業大學等28家高端創新機構落戶、產出成果;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打造的汽車毫米波雷達項目落地,預計3年內產值突破1億元;兩江新區規上數字經濟企業產值達到3595億元。作爲國家首批高新區的重慶高新區,聚力打造升級版,美國通用、華爲鯤鵬、中國電子重慶信創產業示範基地、華潤微電子12英寸晶圓生產線等一批重點項目入駐。兩江新區與重慶高新區正成爲重慶創新發展“雙引擎”。

11個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市30%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40%以上。榮昌畜牧科技城、璧山科技創新小鎮、永川科技生態城、北碚智慧科技走廊、渝北國家農高區巴南國際免疫研究院、萬州科創中心……重慶各區縣差異化佈局創新資源,特色化推動科技創新。

重大項目牽引 積蓄高端產業發展新勢能

我國首個自主開發的180納米成套硅光工藝在重慶發佈;重慶市首臺國產化計算機成功下線,該計算機從處理器、主板到操作系統等全部硬軟件,均完全實現國產。全球最小間距顯示屏、高塑性鎂合金、高精度智能壓力變速器……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紛紛涌現,重慶核心技術能力明顯增強。

重慶市科技局通過編制《重慶市技術圖譜》,改革技術創新項目生成機制,實行重大技術項目張榜招標,聚焦汽車、電子信息、大數據、大健康等重點產業領域的“短板”問題,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項目2125餘項。

“十四五”規劃的藍圖正在繪製,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表示,全市科技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突出改革、開放、創新,精心編制好全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着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實施更加開放、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統籌推進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提升科技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早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記者 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