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侯友宜要拿回和平創造者話語權

中國時報社論

侯友宜2日結束日本訪問返臺,此行他清楚向國際傳達「臺海安定、臺灣安全、日本安心」主張,引起日本政界高度重視。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於1日重申一中政策,再度洗臉賴清德「臺灣總統進白宮」之說,兩相對比,讓「戰爭與和平」的問題重新浮上臺面。侯友宜若能順此國際情勢,深化兩岸和平創造者角色,勢必能替選戰加分;只是,身陷茶壺風暴的他,接得住這些難得的國際紅利嗎?

國民黨家務事 淹沒政策

侯友宜自5月獲得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以來,因郭臺銘的執意參選,讓早該定於一尊的局面,演變成派系山頭傾軋的亂鬥。外界一度以爲,侯友宜在7月23日獲得國民黨全代會的正式提名,加上與韓國瑜同框相挺、盡釋前嫌之後,就能徹底走出陰霾。未料,黃袍加身的蜜月效應還未看見,「挺郭派」的黨籍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就宣佈退黨,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也證實還有2、3位正副議長蠢蠢欲動,地方派系出走潛藏的骨牌效應,在在讓侯友宜的選情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儘管從民調來看,郭臺銘絲毫不具備勝選的民意基礎,但銀彈的力量確實讓所謂的「挺郭派」縱使逆着民意也能自成一格,力量很小但聲音很大,成事不足卻敗事有餘。這導致侯友宜在這段時間以來,他所提出的任何政策主張,全被淹沒在國民黨的分裂家醜之中,遲遲難以對外清楚展現出他的價值與願景,民調因而墊底迄今。

以具體數字來看,自去年底開始追蹤2024總統支持度趨勢的《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在三腳督的賽局下,賴清德支持度爲35.1%、柯文哲24%、侯友宜19.9%。不僅如此,若以年齡交叉分析,會發現20-29歲年輕選民對侯友宜的支持度只剩6.5%,遠低於柯文哲的40%、賴清德35.4%;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則發現泛藍選民對侯友宜支持度僅64%,比例明顯偏低。

近年來,臺灣幾次大選都有「得年輕者得天下」的趨勢,如今,侯友宜除了未能得到足以左右選舉氛圍的年輕人支持,連基本盤都已明顯鬆動。此番景象,在其他民調機構也都有類似趨勢,唯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黨中央的內參民調顯示侯友宜已超越柯文哲、追上賴清德。

無論侯友宜是民調的老三,抑或已「超柯趕賴」,選民看不見侯友宜的主張、聽不到侯友宜的聲音,這應是難以否認的事實。對此現象視而不見,光喊下架民進黨、執政大聯盟,都只會是半夜吹口哨。

訪日和平論述 未被聽見

其實,侯友宜在今年5月前,不只擁有極佳的市政滿意度,也普遍被朝野一致認定「最耐打」,何以一被徵召就豬羊變色?試問,這段時間侯友宜有犯下任何大錯嗎?又或是,除了被民進黨抹黑喂毒案,新北市政有出任何大亂子嗎?如果沒有,同樣一位侯友宜,爲何一瞬間就從最強變最弱?如果個人條件都沒有改變,追根究柢,其真正肇因不就是源自於國民黨的內亂嗎?

以此次侯友宜訪日爲例,他在訪問期間,多位日本國會議員當面表達對臺海局勢的憂心;前首相麻生太郎高度關注區域安全問題;日本主要媒體NHK、《朝日新聞》的專訪,也同樣聚焦臺海情勢。然而,這些攸關臺灣前途的問題與解答,有多少臺灣民衆聽到了?更甚者,有多少人曉得侯友宜到日本訪問了?

當臺灣最大在野黨的總統參選人,提出要讓臺灣扮演「風險降低者」角色的論述,卻因「家務事」導致主張變得支離破碎,難以被選民辨識,沒有了話語權,何來議題主導權?要爭取選民支持談何容易。

再好的木材,遇到大海只能漂浮。侯友宜仍是藍軍現階段最強戰將,如果國民黨繼續任由內鬥掀起滔天巨浪,縱使他的本質再好,註定都無法發揮「侯侯做代志」的本色。

更重要的,侯友宜能見度偏低,一方面受內亂遮蔽,另方面受限於欠缺將論述化繁爲簡的功力,導致主張難以口耳相傳。當年韓國瑜選高雄市長,短短11個字「人出去貨進來,高雄發大財」;現在他談在野整合,則說「清一色無法胡牌,必須打湊一色」,創造金句簡單明瞭。以此借鑑,侯友宜要如何拿回和平創造者的話語權?一則,先安內再攘外;二則,開口前先下標題再想內容。做到這兩點,「超柯趕賴」纔不會只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