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換黨執政才能導正能源政策

中時社論

上週國際間有兩項重大的核能政策,一是韓國新政府最近提出新能源政策,目標是在2030年前把核電比重提高到3成以上、石化燃料的進口依賴度則要大幅降低;其二是歐盟議會通過將天然氣和核能投資列入永續綠色能源的議案。不僅韓國要增加核電,一些歐洲國家亦準備增加核電比重。我們要問的是:當各國出現核電捲土重來的風潮時,臺灣何時要改變廢核這個「愚蠢的政策」?

各國政府轉向核電

韓國前任總統文在寅是「反核、廢核」派,上任後即根據其「非核宣言」,要關閉核電廠,之後雖然因民調反應與企業反對而在政策與步伐上有調整,惟其非核、廢核的立場與進程不變。但新任總統尹錫悅上任才1個多月,就走訪核電廠,表達對核電的支持,宣佈要復興韓國的核電,痛批文在寅任內的去核電政策是「愚蠢的行爲」。他的看法也馬上反映在政策上,韓國重啓新韓蔚核電廠3、4號機的建設工作,對即將除役的核電機組採延長使用年限的政策,政策目標是提高核電比重到3成。

事實上,要增加核電的不僅是韓國。今年3月間,英國首相強森與核產業高層會面,之後宣佈預定到2050年,要將核電產能提高5倍,除了藉此達到碳中和外,也要擺脫對俄國的能源依賴。法國則是在去年就宣佈了一項大規模的核電興建計劃,準備興建核子反應爐達14座,其他還有美國、波蘭、荷蘭、捷克等多國準備增建核電以因應減碳需要。至於原本就不反核的大陸、中東國家等,則更是卯足全力建核電,並視其爲達成減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除了各國政府轉向核電外,各領域的專家也有類似看法。創辦特斯拉等重要綠色企業的馬斯克,今年初就曾對外表示,「歐洲顯然應重啓核能發電廠,因應能源危機」,因爲核能對全球暖化議題有益得多,他認爲輻射風險「遠比多數人想像的低」。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年初就預測,未來幾年全球能源缺乏、成本飆漲,會讓許多國家傾向使用核能,果然歐洲議會通過把核電列爲可持續能源。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以全面廢核爲核心,但事實上各國的政策與全球趨勢早已改變,廢核縱然在日本福島事件後曾經一度成爲許多國家的政策,但在激情過後,考量到更重要的減碳目標,加上現實的成本與能源多元化等考量後,除了德國以外,原本用核電的國家全部繼續使用核電,現在甚至轉向準備增建核電廠。

非核家園鐵板一塊

只有蔡政府是永遠的鐵板一塊,爲了廢核神主牌,不惜讓全臺火力發電都燒好燒滿,火電廠所在地的民衆「用肺發電」,其他供電不足地區的人就「用愛發電」。以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而言,最終綠電佔2成,但卻是用來取代核電,其他國家優先淘汰的則是火電。換句話說,3年後完成全面廢核時,火力發電至少佔8成;而因風電與光電進度已落後,確實無法達成目標,佔比可能只有1成,因此實際上火電佔比將達9成之高。

這就是蔡政府許以全民的「非核家園天堂」嗎?縱然天然氣發電的排放與空污較煤電低,但因總量的增加,其排放必然大幅增加,殘害民衆健康。看看臺電現在正推動中的幾個大型電力計劃,增加的火力發電裝置容量超越現有的大潭電廠、臺中電廠,就可想見其影響了。

臺灣建核電廠、發展核工業,時間是比韓國還早;但在韓國已建立自主核工業,甚至對外開始輸出技術、承攬國外核電廠計劃時,臺灣卻因受反核干擾數十年,核工業面臨人才斷層甚至毀壞。雖然文在寅任內,韓國曾走上廢核之路,但尹錫悅上任馬上改變前任「愚蠢的政策」,讓核電建設持續、舊電廠延役,更準備在2030年前對外出口10部核電機組,讓韓國核工業在被毀壞前即能挽回並繼續發展。

臺灣在經歷過數次全臺大停電,民衆無奈地生活在空污惡化的環境,還有臺電減壓供電的取巧、電價大漲衝擊之後,蔡政府仍毫無檢討,無意修改這個爲臺灣帶來災難的能源政策。也許,就如韓國一樣,真要換人、換黨執政,能源政策纔有導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