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疫情民心之戰 誰將勝出

社論

新冠疫情肆虐,全民皆受其害,同島一命絕不應只是口號;但這場衝擊全球的百年大疫,在臺灣不僅像是一面哈哈鏡,扭曲了執政當局對許多狀況的正常應變,更像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政治黨同伐異亂象民進黨政府因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作梗,導致臺灣從防疫模範生淪爲抗疫後段班,除了民間團體捐贈疫苗的善舉頻遭刁難之外,地方民選首長積極自救,對防疫措施的嗆聲與動作不斷,甚至有時還帶着中央跑,形成檯面下另一場微妙的競逐民心之戰。

打壓柯侯引起反彈

這其中,尤以疫情重災區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侯友宜兩人最爲凸顯,而民調也顯示,柯、侯2人在防疫作爲上,肯定度常常高居前兩位;相對地,柯、侯2人也成爲綠媒、綠營網軍民代炮火攻訐的焦點。從成爲疫情重災區本該備受抨擊的挑戰,卻能翻轉爲柯、侯兩人大展身手,藉此贏得民意的良機,此中既有柯、侯2人的努力表現所致,更有外在大形勢與民心激盪的變化,在民進黨的全力打壓下竟然產生反效果,未來又會有何影響發展?非常值得玩味

無疑的,柯文哲更像是整個「逆時中」地方政府裡的領頭羊,從他迅速在轄區設置快篩站,戳破陳時中的「嘉玲」神話,又率先下令高中以下學校停課,逼得教育部決定讓全國學校都停課;到徵召轄內許多旅館,讓輕症者在旅館內治療,不佔用醫院專責病牀,並徵召退休醫療人員支援;再到宣佈免費打疫苗,急得府院連夜搶發新聞「澄清」中央早已編列公費預算;現在柯又宣佈萬華已是非疫區,強調就算沒有疫苗,再給1個月時間,臺北市也能做到清零,每一步儼然都精準抓到抗疫要點、打中民心、牽動中央跟進。

柯P因具備醫學專業背景,又擁有首都行政權,才能以自信的底氣言人所不能言,適時推出創新作爲,這些都是他在抗疫大戰中能超越一般政客、如魚得水的主因。尤其他連任市長後,更能將其「怪咖」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將政治語言充分融合民意感受,例如「民進黨打我的拚勁,如果用在防疫、買疫苗,就不會把狀況搞成這樣子」、「別國都在防疫,只有我們在防疫苗」等反諷金句源源而出,雖然酸味十足,褒貶互見,卻也讓許多人叫絕不已,成爲媒體標題傳頌。

柯文哲出道政壇7年,捲起千堆雪也譭譽參半,不喜歡他的人批其爲「變色龍」,但他至今堪稱「不死鳥」;曾經叱吒風雲,中間歷經跌宕起伏,總能谷底翻身,如今因緣際會,他又似乎滿血復活,看在泛藍支持者眼裡更是百感交集

綠衰敗藍未必勝出

泛藍支持者對柯P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情結,當初正因認爲國民黨不成材,柯又與民進黨鬧翻,因而才寄希望於雖屬「墨綠」卻有實力扳倒民進黨的柯;這兩年柯的聲勢走低,此議已少有人提及,如今柯與民進黨更成水火難容柯卻因疫而再起,情勢似又有新的變化。然而,柯雖因抗疫而表現耀眼,重新燃起民意對他的讚賞,但距離2024總統大選還遠,柯的聲勢還能持續到那時嗎?中間的變數其實還很多。如今民怨沸騰的情勢猶如2018大選前的翻版,這是民進黨自己都默認的,但民進黨可能重蹈2018地方大選慘敗的預測並不新鮮,重點仍在2024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果歷史「重演」,民進黨還是會先慘敗,然後全贏。

說穿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國民黨爲什麼會如此被看衰?在這場抗疫大戰中,無論是批判監督執政黨或爲受苦民衆爭取權益,國民黨、江啓臣朱立倫幾乎可說不見蹤影與力量。對於2022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早已「超前部署」,把疫災甩鍋給非綠執政的雙北市,就是明顯地切割南北戰略,國民黨可有警覺與「反超前部署」的對應良策

綠色執政的衰敗,不見得就是藍營的重返執政,情勢推演下去,國民黨有3個必須面對的問題,一是如何將勝選氣勢與重返執政的合理性延續到2024大選?二是侯友宜的角色應如何充分運用、如何透過「地方執政聯盟」的表現功能,擴大中間選民的認同、改變民意對國民黨的觀感?三是如何處理或因應與柯文哲、民衆黨的合作?

全民抗疫,此時談政治、算權謀,都會遭致民意的反感與唾棄,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一場在人心深處翻騰較勁的民意戰鬥,是非公道終究會清楚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