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政府牽拖卸責 農漁企業大失血

中國時報社論

大陸海關總署8日宣佈禁止臺灣漁水產加工品入關,包括國人熟悉的秋刀魚和午仔魚等,涉及產值逾60億元,是迄今爲止,大陸禁止臺灣進口農漁產品中,金額最大的一次,漁民陷入恐慌。總統蔡英文痛批這是大陸的「突襲」;行政院長蘇貞昌更以輕蔑口吻說「又來了!」,他還強調,政府會「再」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蔡英文、蘇貞昌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保證,不會讓漁民的權益受損。

並非大陸刁難臺灣

不過,蔡政府的話纔剛落口,陸方又宣佈禁止臺灣啤酒、金門高粱、黑松沙士、噶瑪蘭威士忌等知名品牌輸入。業者還透露,「聽說下週被暫停進口的還會更多。」

根據蔡政府的說法,大陸對臺灣的產品輸入特別苛刻,蘇貞昌更曾說,臺灣農漁產品輸往美日都沒有問題,就只有中國大陸「在那裡一直叫」,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例如大陸禁止臺灣鳳梨進口後,農委會協助業者輸往日本,卻因檢疫時驗到有蟲,日商因此減少訂單,不少日本批發商甚至自今年5月起停止採購臺灣鳳梨。6月分大陸禁止臺灣石斑魚,農委會又想轉往日本市場,卻遭打臉。日本政經觀察家福澤喬表示,如果品質有問題,日本消費者也不會接受。今年9月,臺灣蘭花輸美因介質檢驗到雜草,有高達23櫃遭到美方退櫃。可見臺灣農漁產品輸往美日時,也頻頻出包。

而這次水產類遭到大陸禁止,更不是蔡英文口中的「突襲」,或是如陳吉仲所說的「大陸針對食品貿易要求註冊程序卻沒有主動通知臺灣,而且還對臺灣還特別嚴格。」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21年5月新聞稿指出,陸方早在2019年11月26日就這項新制公告徵詢各方意見,2020年11月再經由WTO辦公室向各會員國通報新制。接着,大陸官方在2021年4月發佈規定,要求國際所有輸往中國的食品都須申請註冊。之前臺灣已有100多家業者送件,這表示業者知道大陸方有這規定;期限截止前,臺灣竟只有1家業者1次就過關;另有幾百家顯示爲暫停進口或註銷。目前臺灣已有2199項產品遭到大陸暫停進口,佔比高達68%,業者損失極爲嚴重。

面對大陸新增這項規定後,日本政府嚴肅因應,並在2021年8月公佈「農林水產省對輸入中國食品製造業者之註冊申請受理」,除了詳細說明陸方的相關規定、教導業者如何因應之外,更重要的是,農林水產省會輔導業者申請註冊。

政府沒有掌握訊息

與陸方對口的衛福部食藥署在2021年10月宣佈設置申報專區,並舉辦業者宣導會。但食藥署有沒有輔導、協助業者申請?從食藥署近日表示他們「正在看大陸的網站了解中」可知,蔡政府的反應根本不知慢了多少拍,就別奢談協助業者了,恐怕官員自己都搞不清楚。這次陸方暫停臺灣業者進口的訊息,也是由漁船捕撈及食品加工業者主動通報,農委會和食藥署完全沒有掌握。

事前狀況外的政府官員,面對業者的損失,也只有狀告WTO、分散外銷市場與增加內消費這幾招。在臺灣仍全面禁止大陸農漁產品進口的情況下,可以預期,農委會在WTO提出申訴不會有什麼結果;而分散海外市場,蔡政府上任後於2016年成立臺農發公司,做爲拓展農產品海外市場的平臺,但成效不彰且累積虧損已達1.5億元,蔡政府要如何說服業者相信政府真有本事把臺灣的農漁產品帶向大陸以外的國際市場?

至於增加國內消費,更是笑話。陳吉仲的「班班有石斑」跳票後,難道現在還要再推「班班有秋刀魚配臺灣啤酒」嗎?臺灣產品大量依賴大陸市場,屢遭陸方限制或禁止進口,都是其來有自,蔡政府除了「抗中」與表達嚴正關切之外,難道不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嗎?蔡政府與其整天信口開河亂牽拖,不如想辦法趕快與對岸進行會談,否則接下來不知道還會有多少臺灣業者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