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灣勞動人權研討會登場 省視勞動法制實務困境

探討集體勞動權利爭議,中臺灣勞動人權研討會今日在東海大學登場。(臺中市府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零工經濟」興起,對於個別勞動關係中的「勞動保護」及「產業彈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引發社會廣泛討論,臺中市府勞工局15日於東海大學舉辦「109年中臺灣勞動人權與法令學術研討會」,以「非典型勞動模式及集體勞動權利之保障」爲題,透過各界交流溝通與勞資政學者對話,重新省視及思考我國勞動法制實務上的困境

研討會開幕式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博主持,副市長令狐榮達勞工局吳威志陪同下出席。

令狐榮達表示,市長盧秀燕自上任以來積極爲勞工謀福利,盼創造勞資和諧共好環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產業受挫,面對訂單銳減,事業單位不僅面臨營運考驗,還肩負調配人力及照顧勞工責任,考驗勞僱雙方和諧。

市府透過臺中律師公會及彰化律師公會協助,薦派律師擔任調解人及提供勞動法令免費律師諮詢服務,促進勞資和諧,保障勞工權益

市府也祭出「紓困九箭」措施,加上勞工局辦理16場次勞工紓困方案座談會及勞僱雙方協商減少工時(俗稱無薪假)說明會,並印製8000本勞工紓困手冊,幫助民衆瞭解相關申辦程序,加速辦理紓困作業流程、提供補助資源、積極向中央爭取預算,協助事業單位及勞工度過難關。

吳威志強調,非典型勞動型態的興起有別於傳統僱傭關係,對於尚未發展成熟的「零工經濟」在我國現況及實務上面臨的難題,不僅是勞動者本身,也對產業發展、工作安全、環境安全及作業勞動程序,都有不同程度的挑戰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外,在集體勞動關係中,涉及公衆權益的事業是否可以罷工,在保障勞工集體勞動權與兼顧僱主營運下,考驗雙方權益如何平衡。

勞工局與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社團法人臺中律師公會、社團法人彰化律師公會、臺中市六大總工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及東海大學法律學院合作辦理研討會,透過專題演講及學術發表,作爲未來臺中市勞動政策擬訂或實踐參考。

今日研討會邀請前勞動部政務次長劉士豪以「非典型勞動者權益保障」爲題進行專題演講,下午進行學術論文發表,主題爲「不當勞動行爲裁決制度與救濟程序」、「零工經濟之外國立法案例」、「工作時間認定標準與實務及檢討」及「各國於合法罷工之界定與行使程序-以美、德、法爲例」,邀請僑光科技大學法律系教授翁志宗、臺中律師公會理事長楊銷樺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馬財專及東海大學法律學院院長林更盛擔任與談人,聚焦非典型勞動模式及集體勞動關係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