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點燈祈福,臺灣的拜拜經濟學

▲不少外國觀光客來臺,都指定要去艋舺龍山寺。(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鍾文榮

每年的歲末,臺北市一些知名的大廟都會吸引諸多信衆搶着安太歲與點功名燈,但每每在開放前一個月就已經有信衆的「板凳大隊」開始進駐排隊了,更甚者還有黑市交易碼牌,以及爲專屬富豪打理的點燈服務

想取得神明祝福,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不是靠勞力與時間公平的排隊,就是用錢來解決,然我們應該更好奇一件事,爲什麼愈來愈多的人願意花個把月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裡選擇排隊點燈祈福呢?

從簡單的經濟分析來論,點燈祈福這件事當然是資源有限與慾望無窮的經濟問題,然實際上燈位有限,黑市價格的出現當然是無法避免的問題。但經濟學並不全然反對黑市價格與黃牛充斥的現象兩者甚至還能夠互蒙其利,這個前提是我們願意付出的價格(經濟學上的保留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以點燈祈福這件事來論,代表我們願意得到神明的祈福所付出的代價遠低於點燈的總成本(包含一個月的徹夜排隊),而對有錢的富豪來論,由於槓桿作用太大,砸大錢請人代辦,還是「便宜又大碗」啊!

萬華龍山寺光明燈排隊,椅子一望無際。(圖/樑芳瑜攝)

經濟學認爲在資源的分配上,主張資源分配給需求最高的人,因此,早起的鳥兒需求高,當然容易取得資源,但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當早鳥,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臺北市冬天,當早鳥的門檻和代價真的很高。因此,總有一些不願意當早鳥的人,要是得知有號碼牌的黑市交易市場,且這個黑市價格不高於他的機會成本,他還是有可能選擇找黃牛以黑市價格成交。

有一年,龍山寺號點燈碼牌的黑市交易行情是一位4,000元,這代價算貴嗎?以臺灣的平均上班族薪資大約53,000元而論,每天8小時計,每月工作22天,平均時薪約是300元,黑市交易的4,000元,約是13.33小時的代價。簡單計算一下排隊點燈的機會成本分析如下(放棄工資):排隊一天的機會成本2,400元;排隊二天的機會成本4,800元;排隊三天的機會成本:7,200元;排隊四天的機會成本:9,600元。

如果你是上班族,你願意排隊嗎?還是願意掏錢請人代爲排隊呢?從上述的分析來看,只要排隊超過兩天就不划算了,因爲機會成本高過4,000元的黑市代價。簡單來說,當信衆發現要排隊超過兩天以上時,他寧可花錢在黑市進行交易,這成本比起他請假來排隊划算的多。要是有信衆真的很閒,代表他的機會成本不高,漏夜排隊對他而言,照樣是划算的,只須排隊加上繳納一些點燈的費用(均一收費),爲了得到神明的祈福,這個代價與成本真的不算什麼。

我總覺得,臺灣的傳統信仰似乎愈來愈向市場經濟靠攏,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靠錢的多寡來解決,點燈祈福這件事當然也不例外。

因爲祈福的需求不同,點燈的代價還不一樣,最貴的燈馬上就額滿,大燈絕對比小燈貴,不同的祈福需求自有不同的價格,大需求高價,小需求算便宜一點。現代社會中的個人健康問題,對信衆而言就願意花大錢點燈,信衆的需求高,顯然支付給神明祈求「照顧」的代價也要高一點,這也合乎經濟理論

拜拜經濟學,傳統宗教信仰向前錢看,早已經是不爭事實了!

作者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衆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更多名家觀點,敬請鎖定ETtoday名人論壇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