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避稅肥咖 臺灣有招嗎

本月初,國際調查報導記者聯盟與德國的《南德日報》,共同揭露巴拿馬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利用避稅天堂客戶規畫設立紙上公司,避稅、藏匿資產、洗錢、規避法律制裁等等1150萬份文件。其客戶對象包括各國權貴、貪官污吏、毒梟黑道軍火商等。其中至少有12位現任前任國家領袖,超過60位國家領袖或政治人物的親友也牽連其中。

例如俄羅斯總統普丁及其親信等,據稱還有至少8名現任及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家族成員。至今,冰島總理岡勞格鬆利用境外公司隱匿財富遭到曝光,已成第一位因而下臺的政府領袖,未來中箭落馬者可能更多。與臺灣相關的案件共計1萬6785筆,也有不少政商名流涉入,正有待進一步的揭示。

這一波風暴正隨着事件發展而日益擴大,涉及範圍之廣已超過2010年維基解密所揭露244萬份美國外交電文,未來的影響可能會擴及全球近50多個免稅天堂,以及利用免稅天堂的所有客戶。到目前爲止,各國都表示要主動清查不法行爲,美國、法國、英國、西班牙、澳洲紐西蘭等國都宣佈,要主動調查「巴拿馬文件」中,存在的逃稅和洗錢等不法情事

我國財政部也表示將依風險等級就臺灣的資料進行分類,並希望立法院儘速通過「反避稅條款」。

事實上,從20世紀中期開始,全世界的主要國家都爲了各地的免稅天堂頭痛不已。免稅或低稅的待遇,安全、隱密、快速、方便的金融環境,讓這些地點成爲真正的資金天堂,富人爲了規避各國的高稅負,紛紛將資產經由免稅天堂隱匿,企業則經由免稅天堂的紙上公司,除了節稅、逃稅之外,還可以改頭換面的隱匿身分,從事投資,方便資金調度。當然,許多地下的毒品軍火交易黑社會洗錢也經由免稅天堂進行。如英屬開曼羣島號稱爲私募基金的天堂,歐洲美元交易總額的11%經過這裡,全世界的大銀行幾乎都在此設了分支機構,其金融規模已是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

臺灣工商界熟悉的英屬維京羣島是彈丸之地,卻擁有80萬家左右的註冊公司。在這裡相關公司與客戶的資訊嚴格保密,大約爲臺幣35000元即可註冊一家紙上公司,臺灣多數的假外資幾乎都是來自維京羣島,同時,投資中國大陸的外資中,維京羣島一直高居第2位。

其他如號稱美國投資者的避稅港、香港上市的中轉站百慕達;印度與非洲的香港─模里西斯;澳洲、紐西蘭跳板東加等,都有專門的投資仲介機構、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等提供服務。

2009年G20公佈免稅天堂的黑名單,英、德都立法反避稅,可惜效果具皆不佳。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海外帳戶遵行稅務法案(FATCA),臺灣膩稱爲「肥咖條款」,強制各國銀行向美國國家稅務局(IRS)提供美國公民在銀行內的相關金融財務資料。多數國家的金融機構都被迫配合,雖也有少數如中國大陸等不理睬者,但到目前爲止,實行得仍算頗有成效。

臺灣也趁機推出「反避稅條款」,惟避稅畢竟與違法逃稅有一段距離,財政部爲增加稅收,堵住稅制漏洞,如何界定避稅行爲的不法性可能是最大的困難。至於美國的鴨霸手段,強制他國的金融機構提供資訊,以臺灣目前的身分與國際地位而言,顯然會有問題,總不能永遠等待類似「巴拿馬文件」或維基解密的爆料來反避稅吧!如何着手有效地達到反避稅目的,似乎有待財政部發揮最大的智慧。(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

★保護自己、遠離毒品 中時新聞網與你一起拒絕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