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中美科技戰新局 半導體廠夾縫求生

臺廠憂心若美國進一步擴大管制會受到波及。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2年第四季美中科技戰來到2018年兩強對峙以來的新高,主要是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發佈臨時最終法規,主要鎖定管制貨品、管制用途、管制實體、限制美國人等主軸,等同美方全力截斷中方的先進製程技術來源、人才的支援,企圖圍堵對岸半導體業的發展意圖相當清晰,管制相較於以往更加具備精準與策略性,特別是運用美國在AI晶片設計、晶片設計軟體、半導體制造設備及零組件等供應鏈市佔率及競爭力高的優勢,緊掐住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關鍵,讓其在建立自主可控供應鏈的同時無法動彈。

也就是此次美對中的新增管制貨品方面包括限制先進高效能之AI/GPU晶片、14/16奈米以下邏輯晶片或生產18奈米以下DRAM記憶體或生產128層以上Flash記憶體之半導體制造設備及技術,此部分則可留意短期內中國是否先採取大規模採購囤積的因應;而用途方面則是規定最終用於中國超級電腦等可供軍用半導體開發或生產須經許可,此部分也考驗未來美國是否有辦法管制中國透過軍商融合體制將商用AI技術移轉作爲軍事用途的途徑;管制實體則以銷售高階超級電腦予28個幫助解放軍現代化實體須經許可,其中28家業者/機構不外乎是AI技術與應用、積體電路設計、伺服器、超級電腦系統、學研機構等範疇,而限制美國人部分,則是指支持中國發展半導體制造設施或生產半導體須經許可。

美國擴大對中國半導體管制,對於鞏固美方半導體及科技霸權地位顯著,箝制與封殺中方半導體業的發展意圖明顯,而對於臺灣半導體業來說,目前在中國設廠將以獲得美方一年豁免權的臺積電南京廠爲觀察重點,其餘記憶體廠均不受影響,而對於在臺灣內部的廠商來說,以先進運算晶片製造爲主的臺積電自行評估目前影響是有限而可控,而以成熟製程業務爲主的晶圓代工業者,目前僅處於歐美客戶詢問有關於規劃未來將原先於中國下單的部分移轉至臺灣,但實際轉單效應尚未發生。

不過臺灣半導體業者面對美中科技戰的不確定性仍感到不安,畢竟部分供應鏈的合作伙伴或終端應用客戶方面仍多少牽涉到中國,且全球超級電腦或先進運算晶片多由美系業者供應,此部分由晶圓代工龍頭進行代工居多,臺廠難免憂心未來若美國進一步擴大管制,仍會受到波及,況且未來也須留意中國若大舉發展成熟製程、中低階晶片產品,對於我國部分半導體廠商的競爭壓力也會增大。

而在人流的部分,美國以鞏固國家安全作爲緣由限制專業人才在中國從事半導體制造工作,未來是否擴及非美籍的外籍員工任職於中國晶圓廠或設備廠,以及積體電路設計領域的高級管理人才於中國當地任職,則值得留意;且不論如何,目前美國籍人員正在逐步撤出中國,而此批人未來的動向備受市場矚目,臺灣若可藉由此機會進行攬才的動作,則對於舒緩國內半導體人才短缺的情況能夠有些微的助益,但這端視臺灣對於外國專業人才的工作、居留規定、租稅優化、社會保障等權益之吸引力;否則此批美籍半導體人才從中國離開後,相信美方會因短期內要建立自有完整供應鏈,並拉高在地半導體制造的比重,而招喚這些人才回到美國進行服務。

值得留意的是,在美國對於中國進行半導體管制升級之際,除了關注後續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是否有預算及人力有效執行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新的相關管制外,亦須觀察對岸是否藉由空頭公司規避出口管制的情況,或是透過海外子公司獲取美國管制的晶片,甚至中國在先進製程全面性遭到美國箝制下,是否轉而專注發展成熟製程、第三類半導體,而讓該類市場未來面臨供過於求,則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