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支架? 先做血流壓力差測量
「心臟疾病」是我國十大死因排名第二,安裝心臟血管支架是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根據健保局統計,2011年國人就裝了高達3萬8000支心臟血管支架,不僅造成健保高額支出,患者術後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更是精神及經濟上的雙重負擔;若未按時服藥,有機會出現血栓,導致更嚴重的心肌梗塞。
▼心臟血管支架裝不裝? 做了「血流壓力差測量」再說(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教授表示,在臺灣有相當高比例的心臟病患者,其冠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介於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之間,介於該以服藥治療或以介入手術治療之間的模糊地帶,「這種邊緣型血管狹窄的心臟病患者,以往必須靠醫師的主觀判斷來決定給予的治療方式。」「但冠脈造影檢查還是有其限制」常敏之教授解釋道,「動脈硬化狹窄嚴重程度的計算,受限於血管本身彎度、走向、角度…等狀況不同時,從影像上經常並不易判斷血管內的真實情況。」
常敏之教授指出,目前判定動脈狹窄嚴重程度最客觀且準確的爲「血流壓力差測量」,是使用一種特殊且極細的壓力導絲進入冠狀動脈血管,測量冠狀動脈病竈處前後的壓力比值(簡稱FFR值)。對於血管狹窄程度介於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的病人,當FFR值大於0.8,代表冠狀動脈雖有病竈,但血液流通量足夠,認爲此病竈不需要作介入性治療,只需以藥物控制即可;如果經測量的FFR值小於或等於0.8時,即表示該病竈已造成血流量的不足,進而引起心臟缺氧,必須以介入手術治療,包括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放術來擴張冠狀動脈狹窄病竈,以恢復血流量,並改善心臟缺氧的狀況。因此,當冠狀動脈病竈屬於中等程度邊緣型狹窄的病患,有了FFR測量值作爲決定是否進行血管介入治療的依據,可協助醫師作出更正確的判斷。
2012年10月1日開始,健保局將血管狹窄程度介於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的病人納入「血流壓力差測量」健保給付,提供患者全方位的心血管檢查。常敏之教授認爲,FFR納入健保給付,提供醫生們在判斷中等程度邊緣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時,多一項評估依據,對於心臟疾病患者是一大福音。不僅能更精準的找出造成主要缺血原因的狹窄病竈斑塊,進而以置放心臟血管支架,降低其後心肌缺血及梗塞的風險,還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費用支出,造福更多的病人。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