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爬不起來了還要堅持 戒掉10個運動壞習慣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常常聽到人抱怨,運動很久卻沒效果,甚至可能還有點不舒服。《生命時報》引述運動人體科學專家指出,不科學的運動會損傷健康,降低人運動的積極性。專家也列出常見的10種壞習慣,提醒大家這些壞習慣會給運動帶來負面效果。
1.跟風鍛鍊不針對自身狀況,跟潮流運動,容易造成運動損傷,還不能帶來預想的效果。如盲目參加馬拉松造成猝死、需要減重卻跟風做力量訓練等;另外,疾病期間運動不對反而可能加劇病情,如糖尿病患者動得不對,會導致血糖劇烈波動。
2.集中式健身週末「抓緊時間運動」的效果遠不如長期堅持、適量運動的效果好。一般情況下,集中式鍛鍊時運動量、運動強度較大,更易帶來運動損傷,效果也會在休息時逐漸消失。不規律的突擊鍛鍊還會使身體疲勞積累加劇,影響正常休息。
3.透支鍛鍊爲獲得更好的效果,我們常常咬着牙「再堅持一會」,殊不知,運動到大汗淋漓、爬不起來、跑不動了還要堅持,易使身體出現異常,如過度疲勞、損傷、免疫力降低等。運動後,經過一晚修整,還非常疲倦,說明已經運動過度。
4.睡眠不足缺少睡眠會使神經調節紊亂,運動過程中更容易出現血壓增高、心率失常等運動心血管疾病。睡眠還能幫助修復運動中的損傷,代謝酸性物質。因此,在進行跑步、登山、羽毛球、籃球等大強度運動(心率達到150次/每分鐘以上的運動)前一定要規律睡眠。
▼睡覺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5.精力不集中跑步時聽音樂、健身時看視頻能幫助對抗枯燥感。但分心時,我們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減弱,對速度、環境的判斷容易失準,動作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變形,健身效果會大打折扣;動作不規範,輕則起不到健身作用,重則產生運動損傷。
6.裝備不適宜冬季寒冷,穿着厚重的衣服、靴子健走的不在少數,這樣很容易出問題。運動時,鞋子是受力點,不合適的鞋子會產生錯誤的受力傳導,引發運動損傷。衣物過緊、過厚會限制動作幅度,降低運動效果,劇烈運動時還易造成肌肉拉傷。另外,佩戴基本護具能保障運動安全,如自行車、輪滑時要佩戴護膝、護肘、頭盔等。
7.餓着肚子運動飢餓時,身體能量供應不足,會造成運動中疲勞感加劇,直接影響大腦和肌肉的運作能力,使動作控制能力下降,更易受傷。體能不足還會影響運動強度和時間,降低運動效果,還易產生暈厥、乏力、低血糖等極現象。習慣晨練的人不妨在運動前吃些麪包、水果糖等零食。
8.運動後馬上吃東西運動時,血液主要集中在骨骼肌、心臟、循環系統,人體消化能力相對較低。剛結束運動就吃東西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一般情況下,運動後30分鐘至60分鐘進食爲佳。
9.口渴才喝水暫停、休息時要強迫自己規律喝水,運動後及時補水。運動中補水應少量多次,每15分鐘至20分鐘一次,每次100毫升左右最佳。持續運動1小時以內或運動前吃過正餐,喝白開水、礦泉水即可。運動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或運動前沒吃正餐,可以喝運動飲料。
10.盲目堅持不考慮天氣、環境情況盲目鍛鍊,如霧霾、沙塵天外出鍛鍊、冬天晨練太早、馬路上慢跑等,不但無益健康,甚至可能給身體帶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