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二次學習 刺激產業發展【藝術科系的另一條路】

圖、文/非池藝術

專業藝術家,只是念藝術的其中一環,最具象徵性的一環」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老師黃建宏表示,視覺藝術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它可以與很多不同領域相結合。他表示,如果不當藝術家,在社會學生可以將自己定位爲「視覺創意的管理髮展人才」。

創作技術,也擁有豐沛的藝術知識,這就是種優勢。黃建宏表示,畢業生若不當藝術家,也可以拿這些優勢做競爭,去服務其他產業。但黃建宏提醒道,進到非藝術領域,畢業生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接受二次教育」。

這個「二次教育」不單指重新學習其他專業的技術與能力,黃建宏認爲,更要去探索自己「視覺藝術」的專業,如何去跟其他產業做鏈結,刺激出新的可能,讓產業有正向發展

黃建宏解釋道,在色彩造型美感感知能力上,藝術科系的學生歷經長年訓練,都比其他領域敏銳得多。更重要的是,學生還能把這些「美」實踐出來,做成作品讓人看見。不只如此,學校藝術史的訓練,也讓學生能輕易掌握各類美術風格流派,擁有足夠藝術資料庫做爲應用的參考。

從事其他產業的工作,在工作裡刺激新的可能,對黃建宏而言,這個過程其實與創作無異。黃建宏表示,創作是種「實驗」,「是一種跟自我與這個世界的一種實驗」,藝術家則是一羣持續在刺激社會思考的人,用作品當作媒介,只是最常見的方式。…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