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推藝術療愈海洋書包特展 講述海島子民的N種永續生活

海科館推藝術療愈海洋書包,講述海島子民的N種永續生活。(海科館提供/吳康瑋基隆傳真)

海洋委員會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於18日在海科館主題館的Museum Port以「島居-海島子民的N種永續生活」爲題開展,其中,將展出竹圍工作室與基隆國教藝術輔導團的學校師生所完成的海洋書包創作成果,讓民衆可透過這些國際藝術書包的創作與觀賞,感受不同的國家書包陳蘊故事及與環境的關係,展期自18日至11月29日止。

海科館長陳素芬表示,計劃與海洋委員會共同主辦及竹圍工作室的策劃下,這些書包於2020年3月開始在臺灣校外教學旅行,並邀請臺灣創作者發展主題創作,與校園師生們進行對話交流,以「永續海洋」爲概念衍生更多與臺灣產生連結的新作品

竹圍工作室則指出,「書包」是每個國家伴隨着學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的物件,透過書包所承載的故事,也可看出每個國家與學子所經歷的生活,這次特別選在921地震紀念的前夕開展,以「環境」、「教育」、「社會關係」、「臺灣與東南亞」四個主軸嘗試從臺灣自身的海洋環境與社會議題,迴應日本311大震災,也作爲自身處境的提醒同爲島國的臺灣,如何永續生活。

竹圍工作室說,展出作品除原有計劃所完成的海外作品外,還包含不廢跨村實驗室、A.P.D.計劃、魏欣妍李依佩等四組臺灣藝術家分別與基隆高中、基隆女中、碇內國中、正濱國小所完成的創作,並且透過作品讓民衆面對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環境議題,也經由創意的激盪與交流中產生更多的對話與落實,以尋求永續島居的生活和作爲,透過每個藝術創作書包,也有了更多生活連結的對話及省思參觀博物館的同時,也可細細觀賞這些跨海巡迴展開校外旅程的書包物語

竹圍工作室指出,這計劃源自於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造成日本東北沿海地區毀滅性的破壞後,日本藝術家——武谷大介(Daisuke Takeya)所發起的「Field Trip Asia Project」參與式藝術計劃,計劃集結了多位藝術家,以創作的形式迴應近年亞洲天災與環境災害相關的環境議題和在地社會議題,當這些創作的書包再被送回災區也成了藝術療愈、凝聚地方社區力量

竹圍工作室表示、自2014年開始,這70個書包在加拿大、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泰國等地展開了他們的「校外教學旅程」,當書包停留在新的國度當地的藝術家就再創造新的書包作品,成爲旅行團的一部份,這次經過5年的旅行,作品數累積至84件,經由這個計劃國與國間社區與社區間也因此而產生的記憶和連結效益,更是整件行動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