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逃課上網的問題少年如今身價千萬:在他背後,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操縱

(原標題:16年前,逃課上網的問題少年如今身價千萬:在他背後,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操縱)

來源:桌子的生活

前段時間,有一條視頻刷上抖音熱門。

視頻裡的男孩叫做鍾生明,是2005年福建省武平一中的一名高三學生

在班會上,這個搖頭晃腦,校服隨意地耷拉在身上,看上去挺不正經的男生,卻說出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講。

“龍生九子各個不同,我覺得既然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分別,像我一樣的差生可以做到不氣餒或者不放棄。有一句歌詞唱得好,也許有一天我們再相逢,睜開眼睛看清楚,我纔是英雄。”

還有結尾那一句霸氣的“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話音剛落,便引得周圍的同學的陣陣掌聲。

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能在班會上發表這樣一番豪言,有這樣的抱負和志向,屬實難得。

然而,鍾生明就像自己說的那樣,在班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

一整個高三學期,鍾生明就沒怎麼去參加過早讀,甚至經常一睡就是一上午,翹掉上午所有的課程

即便是待在教室裡,他也不怎麼聽課複習,而是伏在桌上睡覺。

而他之所以在課堂上犯困,是因爲每到半夜,宿舍熄燈之後,他就會跟幾個夥伴一塊,從學校圍牆翻出去,溜到街上的網吧去上網,一玩就是一整晚。

他去通宵上網,卻也不僅僅是爲了打遊戲,更是爲了靠遊戲賬號賺錢。

自認爲不是一塊讀書的料的他,在2005年,就靠着幫別人經營遊戲賬號賺了上萬元,成了班級裡最早用上手機的學生。

這一切,全部都被他的班主任錦春看在眼裡。

這個孩子,心思完全沒放在學習上,一心只想着打遊戲,在很多的老師眼裡,會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選擇放棄他,任由他自己去糟踐人生

但王錦春並沒有這麼做。

他知道這個孩子胸有大志,很聰明,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爲,但他目前並不應該被打遊戲和短暫的利益給迷惑,他應該通過高考走上更高的平臺,去擁抱更好的未來。

所以自始至終,他都在想辦法勸說他去參加高考,想要把這個迷途的少年挽回正道。

鍾生明不來上早讀,他就起得更早,親自跑到男生宿舍裡去叫醒他。

找不到鍾生明的時候,他就到處去問其他男學生,想辦法去了解他的動向。

瞭解到鍾生明逃課是因爲通宵打遊戲,他也沒有嚴厲地喝止,而是跟他約法三章,只許週六晚上上網,讓他專注於學習,適當娛樂。

暑去寒來,他就這樣一直苦口婆心地勸誡,不厭其煩地去喊鍾生明起牀。

可是即便是這樣,鍾生明卻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沒有一點要悔改的意思。

終於有一天,在鍾生明又一次半夜翻牆出去上網之後,恨鐵不成鋼的王錦春終於爆發了,在宿舍裡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

人們認爲,連脾氣溫和的王錦春老師都被他氣得半死,以爲他從此不會管鍾生明的死活了。

然而有一次,鍾生明因爲再次翻圍牆,被學校的保安抓住,事情鬧得很大,被叫了家長,甚至在家長來了之後,他依然不思悔改。

由於影響惡劣,學校決定給他一記大處分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中學裡的大處分,都會被計入學生檔案,在日後,這個處分會一直留存,伴隨學生的一生,對參軍等等很多事情,都有着很大的影響。

而此時,王錦春又一次站了出來,力排衆議也要阻止學校給鍾生明處分。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只是不想讓鍾生明的履歷留下污點,如果以後鍾生明選擇去找工作或者當兵,這個處分對他而言就是個致命傷。

即便是學生一次次冒犯他,不聽勸告,但他關心的依舊是學生的前途

你可能會問,王錦春費了這麼大的勁,付出這麼多的心血,只是爲了挽救一個“問題學生”,值得嗎?

在我們看來或許不值得,可在王錦春看來,卻沒有什麼比得上讓學生們能走出鄉鎮更重要。

作爲鄉鎮教師,他看過了太多那些面孔尚且稚嫩的孩子,因爲讀不下去書,而選擇輟學,走進了田間、工廠和建築工地。

那些孩子明明好不容易有了學習的機會,有可能靠着自己的知識去改變現狀,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的人生本不應該就在此折戟,他常常對此現象懊悔不已。

所以,即便是再成績再差勁的差生,他也不會放過任何一點點殘存的希望。

即便是再麻煩,再疲累,他也要用力地把那些孩子往上推一把。

這就是2005年發生的故事,也是在一個高三考生和一個班主任身上發生的故事,被收在紀錄片《高三》裡面。

然而十幾年過去了,那個半夜爬牆上網的“差生”後來變得怎麼樣了?

毫無意外,當年的高考他因爲成績太差,落榜了。

然而他痛定思痛,選擇復讀,在經過一年的刻苦努力和刮骨療傷之後,他終於考上了一所泉州的大學

大學畢業後,頭腦敏銳的他聞到了互聯網電商的風口,選擇進入了當地一家知名的物流公司,乘着互聯網電商的東風,一躍成爲副總經理。

在這個公司積累到足夠的資源能力之後,他隨後自己創業,很快公司的流水一天就高達八千萬。(數據來源:搜狐號@後窗《這一個班級的“尖子生”“差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麼多年過去,當年那個在班上豪言壯志說“差生也有大好前途”的孩子,終於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

他真的實現了當年說過的話:再相逢時,別忘了誰纔是英雄。

鍾生明“逆天改命”的故事在網上曝光之後,很多網友都說這就是“讀書無用”活生生的例子

說這樣話的人,不過無知且愚蠢罷了。

自從第一次高考落榜後,鍾生明就醒悟,不斷懊悔,痛恨自己沒有努力,所以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復讀。

通過一年的努力,他也終於考上了大學,並且努力去追趕自己落下的部分。

至今,他的手機密碼,依然是自己高三的座位號

不可否認,鍾生明確實是很聰明,在2005年的時候,他就可以通過打遊戲賺到一萬元,但如果他不讀書,不去上大學,那麼他的人生可能就這樣了。

上大學,讓他的聰明和努力得到更好地發揮,也走上了更好的平臺。

至今,鍾生明還在感激高三班主任對自己的挽救,是他一次次把自己從危險的地方給拉回來,讓他醒悟,讓他去復讀。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王錦春在他迷茫的時候拉他一把,他的人生又該走向何方何處。

大海邊,一個人不斷把擱淺的小魚扔回大海,有人忍不住對他說:"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他頭也不擡地回答。

"哦?你爲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他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

王錦春就是那個在沙灘上不斷把魚扔回大海的人,他就是最樸素、最簡單的鄉鎮教師,但他的使命就是讓一個個在迷途的孩子,去改正自己的航向,去拼命走出鄉鎮。

很多人都在爲鍾生明的命運而感到驚歎,而我恰恰爲王錦春這樣的鄉鎮教師而感到偉大和折服。

他對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和優勢弱勢都瞭如指掌,下班路上隨便路遇的學生,即便是不屬於他任教的科目成績,他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在班會上,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每一個學生,一定要肯吃苦,肯奮鬥,去靠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在家長會上發言時,他也從來都是一針見血地告誡家長不要影響孩子的學習,要離婚等到孩子考完再離。

他挽救的,不僅僅是“一條”鍾生明。

他的班上有一個叫做張興旺的學生,因爲考試沒考好,借酒消愁,崩潰大哭。

王錦春知道之後,親自在半夜把他攙回自己的家,爲他加油鼓勁,讓他堅強起來。

離高考十天不到的時候,張興旺又一次陷入迷茫,他給王錦春留下一封決定放棄高考、準備出去打工的信,一聲不吭地決定離開。

看到信之後,王錦春二話不說,騎着電動車就衝向了武平縣的車站。

售票處、候車廳裡沒找到,他就沿着附近的早餐店一家一家地詢問、追尋,最終還是找到了張興旺,成功地把他勸了回來。

最終,這個在挫折面前幾次跌倒的孩子,也在王錦春的攙扶下,完成了自我的挑戰,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學。

王景春的班上有很多很多的差生,他們資源匱乏,和城市裡面的孩子相差太遠,但王景春不管這些,他總是勸孩子,一年沒有考上,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

無論如何都不要待在農村,應該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他的身上有一股催人奮進的狼性,不斷鞭策每一個學生,在高考這個人生最大的轉折點中去奮力一搏。

他的班上有個叫林佳燕的孩子,儘管家境貧寒,但她學習卻異常刻苦。

早讀時,她總是捂着耳朵大聲朗讀課本;別人都休息的時候,她依舊挑燈夜讀,每天奮戰到凌晨才罷休。

但這樣一個優秀且努力的女孩,卻因爲一次退步而覺得壓力很大,常常會感到害怕和失眠。

王錦春注意到了她的情況之後,他就會主動找她聊天,給她做心理疏導課程。

他鼓勵學生,如果壓力太大,就哭一場好了。

他對女孩說:“我去跟你父親說,你哭出來是好事,這是我教你們這樣做的。”

那一年的高考,林佳燕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座北京的985院校,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現在的林佳燕,已經成爲了北京一員,成爲了能夠獨當一面,舉手投足間滿是自信的精英女性。

有人還專門收集整理他說過的很多激勵學生的話,集合成了“王錦春語錄”:

“讀書不會死人,你就拿出半條命來讀就可以了”;

“你不要去問接下去會怎麼樣,你只需要去付出就行”。

既勵志,又充滿着力量。

在高考那天,王錦春早早地就守在校門口,和班上的每一位即將要考試的同學用力地握手,對每一個人說:“要有自信,祝你成功。”

那一年,王錦春所帶的班級,許多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有985和211的,也有普通的一本二本。

而落榜的18個學生,也有17人選擇了復讀,繼續爲了美好的前景而奮鬥。

記得我之前在一篇文章裡寫過,那些鄉鎮裡的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告訴他們知識能改變命運,但同時也給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啓蒙和引領他們走向更大的世界的人。

而王錦春老師,正是一個這樣的啓蒙者

那些受他影響的學生們,也的確因爲他的用力推舉,闖出了縣城

或許他們並沒有都成爲名校學子,或許他們沒有都成爲所謂“人上人”的精英階層,但他們至少都已經改變了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存狀態,也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如果不是王錦春,如果不是他拼了命地激勵他們,那些孩子,就很難走出縣城,看到父輩們從未見過的景色,過上自己之前從來不敢想象的生活。

什麼是鄉鎮教師?

他們可能沒有良好的條件,穿着洗得發白的或是泛黃的舊衣服,頭髮也總是灰白乾枯,講課時也帶着濃重的鄉音。

他們可能沒有值得期許的前景,窮盡後半生都守在小縣城或者山裡,領到的薪資也可能僅僅能夠贍養父母,照顧孩子。

可正是這樣的他們,卻把一個又一個窮困的學生,從那些不爲人知的偏僻地方送進了大學,送進了城市,讓那些孩子們有機會穿上了意氣風發的西裝,搏到了前途無量的職位。

正因爲他們看過太多的鄉鎮的孩子,因爲沒有好的文憑,困在工地,困在土地,困在髒活的累活裡面,所以他拼命也要讓孩子去改寫這樣的軌跡。

曾經的王錦春也是這樣的例子,他也和自己班裡的很多學生們一樣,出生貧寒,家裡距離縣城20多公里路,需要走路去學校。

他的8個兄弟姐妹無一例外繼承了父親的傳統,在家裡種田,在土裡種菸葉,只有他通過高考打破了命運的束縛,從大學中文系畢業,成爲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高考,讓他的雙手放下了農具,握住了教案;

高考,讓他的雙腳從田地間,走上了三尺講臺。

他走過這樣一條路,知道這條路的艱辛和重要,所以他盡全力引領自己的學生走上這條路。

自從《高三》這部紀錄片火了之後,許多人看到王錦春,都說從他身上,能看到自己曾經的班主任的影子。

王錦春不僅僅是王錦春,而是千千萬萬個樸素無華鄉鎮教師的縮影。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錦春當年的許多同事,都一個個選擇跳槽升遷當上領導,或者去了大城市教書,過上了不一樣的人生,可王錦春卻選擇了留在原來的學校。

即便是《高三》在電影節獲獎之後,很多知名學校看中了王錦春的能力,開出了很高的薪水聘請他去教書,也都被他婉言謝絕。

直到如今,他仍舊過着十幾年如一日的生活:

五點五十起牀,趕到學校喚醒孩子們,監督着他們晨讀,培養着一批又一批學生,也同時改變着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運。

他不是不想去過更好的生活,而是他自己的經歷,讓他深刻地明白,只要自己還在鄉鎮教一天書,就可能多幫助一個窮苦家庭的孩子走出貧窮,飛向一個全新的世界。

中國的鄉村教師有290餘萬,我們不僅僅只有張桂梅校長,更有着成千上萬處在鏡頭之外的“王錦春們”。

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那些拼不過北上廣的資源,拼不過富二代的爹媽的貧困孩子,纔有了能力去參加高考,獲得一個與他們掰一掰手腕的機會。

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纔有無數孩子放下了外出打工的行囊,握住了那支改變他們命運的筆桿,飛出大山和村鎮,結束了他們曾經的貧窮。

他們或許沒有得到太多媒體和鏡頭的關注,但將無數孩子帶出大山和縣城的他們,同樣值得我們的尊重。

對於鄉鎮中的孩子們來說,高考就像是一條洶涌的大河

一岸的命運,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活,是老舊工廠鏽跡斑斑的流水線,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人生。

而另一岸的命運,是繁華似錦車水馬龍的都市,是整潔明亮的大學教室,是無限的機遇與可能。

對窮苦的孩子來說,想要改變命運,想擺脫貧困向上走,他們唯一的途徑,就是跨過這一條大河。

而鄉鎮教師們,就是這一條洶涌大河中的擺渡人。

他們奮力駕駛着那一葉扁舟,替那羣想要改命的孩子們擋住無數風浪,拼死將他們從這一岸,帶去另一岸,幫助他們實現階層的翻越,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

建者以匠心築城,師者以傳道築魂。

這些鄉鎮教師們所播下的桃李,終將接下他們所傳承的精神,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散發出熠熠的光輝。

◇  參考資料:

紀錄片《高三》

抖音@毒舌電影

騰訊大湘網《道德偶像洪戰輝辭大學校長助理 下海創業欲打破職業教育魔咒》

荊楚網《夫妻紮根鄉村支教十三年 用心托起教書育才夢》

搜狐號@後窗《這一個班級的“尖子生”“差生”,後來都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