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試題及答案

刑法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1~2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甲於 1997 年 8 月實施了故意殺人行爲,於 2004 年 7 月被抓獲歸案。在 1979 年刑法和 1997 年刑法中故意殺人罪定罪 處刑標準、法定刑完全相同。對本案

A. 應適用 1997 年刑法 B. 應適用 1979 年刑法

C. 由審理本案的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適用 1979 年刑法還是 1997 年刑法

D. 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適用 1979 年刑法還是 1997 年刑法

2.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的主要根據是

A. 犯罪的一般客體B. 犯罪的同類客體 C. 犯罪的直接客體D. 犯罪的對象

3. 甲因爲重男輕女,將妻子剛生下才 3 天的女嬰包裹好放在醫院門口,躲在一邊觀察。見有羣衆圍觀、議論,便放心 離開。第二天一早,甲又到醫院門口查看,見女嬰還在,但女嬰卻因晚間氣溫過低被凍死。法官據此判決甲構成遺棄罪。甲 的行爲屬於

A. 純正的作爲犯 B. 不純正的作爲犯C. 純正的不作爲犯 D. 不純正的不作爲犯

4. 使罪犯在有關人士幫助、監督、輔導下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自由生活,減少該犯罪再次犯罪的機率。下列選項中較能 體現這一觀念的制度是

A. 緩刑B. 管制C. 假釋D. 減刑

5.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實施嚴重危害社會行爲的

A.不負刑事責任

B.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應當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D. 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6. 根據我國的刑法學說和司法實踐,最有可能排除某種犯罪故意的認識錯誤

A. 法律上的認識錯誤B. 對象認識錯誤C. 手段認識錯誤D. 客體認識錯誤

7. 下列那一種情形,尚不能認爲是犯罪行爲

A. 甲打電話邀約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實施搶劫

B. 乙向其朋友趙某表示要殺掉仇人陳某

C. 丙爲了盜竊張某家財產,毒死了張某家的看家犬

D. 丁爲方便對劉某實施搶劫,對劉某的活動規律進行跟蹤調查

8. 甲前往乙住所殺乙,到達乙居住地附近,發現周圍停有多輛警車,並有警察在活動,感到無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爲屬於

A. 犯罪預備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沒有犯罪行爲

9. 下列行爲中,應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的是

A.甲在與錢某爭吵中,突然抽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向錢某刺一刀後揚長而去,致其重傷

B. 乙在非發拘禁孫某過程中,使用暴力致孫某死亡

C. 丙在綁架李某、向李某家屬勒索財物過程中,殺害李某

D. 丁對公共建築物放火,大火燒燬該建築物,並且燒死二人

10. 甲僞造國家機關公文用於實施詐騙活動,分別構成僞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和詐騙罪,這種情形屬於罪數論中的

A. 牽連犯B. 想象競合犯C. 繼續犯D. 連續犯

11. 下列哪一種犯罪在既遂之後犯罪行爲也隨之而結束,但由犯罪行爲造成的不法狀態仍可能繼續存在

A. 詐騙罪B. 故意殺人罪C. 非法拘禁罪D. 非法持有槍支罪

12. 趙某犯 A 罪,依法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合儀庭提出以下四種量刑意見,其中必定錯誤的意見

A.判處有期徒刑 2 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1 年

B. 判處有期徒刑 2 年,緩刑 3 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1 年

C. 判處管制 2 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1 年

D. 判處拘役 6 個月,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1 年

13. 甲於 2003 年 6 月與乙合謀共同詐騙李某 30000 元,甲乙平分各得 15000 元。在審查本案期間,甲主動交待曾在 1997年 3 月間詐騙張某 4000 元的犯罪事實。在處罰甲詐騙罪時其犯罪金額應爲

A. 34000 元B. 30000 元C. 19000 元D. 15000 元

14. 交通肇事並具有下列哪種情形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A.致 3 人死亡,負事故次要責任的 B. 致 2 人死亡,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C. 致 1 人死亡,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D. 造成財產損失無能力賠償數額 20 萬元以上不滿 30 萬元,負事故全部責任的

15. 甲開辦一間小汽修店,因修理一進口轎車缺零配件,便於晚間在一停車場將一同型號小轎車備用輪胎一個(價值1200 元)和發動機(價值 50000 元)拆下盜走,甲的行爲

A.構成盜竊罪和破壞交通工具罪,數罪併罰

B.構成盜竊罪和破壞交通工具罪,屬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即破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

C. 只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 D. 只構成盜竊罪

16. 境外走私阿某中國境內走私石油,偷逃關稅 50 萬元,王某得知後,向阿某收購了這批走私進境的石油。王某的行爲構成

A. 非法經營罪B. 走私普通貨物罪C. 收購贓物罪D. 偷稅罪

17. 集資詐騙罪與吸收公衆存款罪區別的關鍵是

A.是否涉及鉅額資金  B. 是否涉及衆多被害人

C. 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D. 是否由單位組織實施

18. 甲男(15 歲)與乙女(13 歲)在同一所中學上學,二人在參加校文體活動時相識併成爲好友關係日漸密切。某 日二人在公園發生性關係時被發現。據甲交待,二人還曾在家中發生過一次性關係。甲、乙均表示是雙方自願。乙的家長要 求追究甲的刑事責任。經調查二人確屬自願且未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甲的行爲

A.構成姦淫幼女罪  B. 構成強姦罪

C. 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爲是犯罪 D. 構成兒童罪

19. 下列行爲,不屬於妨害公務罪的行爲是

A. 甲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作人員依法查處僞劣商品的行爲

B. 乙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公司經理依法履行組織生產經營職責的行爲

C. 丙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市人大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行爲

D. 在發生重大洪災中,丁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防疫職責的行爲

20. 下列哪一選項最恰當地指明瞭僞證罪的主體範圍

A.證人B. 證人、鑑定人C. 證人、鑑定人、記錄人D. 證人、鑑定人、記錄人、翻譯人

二、多項選擇題:21~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21.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下列哪些情形適用屬地管轄原則

A. 外國人甲在中國境外打獵,因疏忽大意擊中中國境內的外國公民斯某,致其重傷

B. 外國人乙乘坐外國航空器,當該航空器進入中國領空時在該航空器上實施犯罪

C. 中國人丙乘坐中國民用航空器,當該航空器進入外國領空時在該航空器上實施犯罪

D. 中國人丁在中國境內打獵,因過於自信的過失造成中國境外外國公民布某重傷

22. 甲武裝掩護走私毒品,法院判決其構成走私毒品罪,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甲的下列哪些財產可納入適用 沒收財產刑予以沒收的範圍

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槍支B. 甲被查獲的毒品和販毒資金

C. 甲在銀行帳戶上的 500 萬元存款  D. 甲所有的 2 輛豪華轎車

23. 下列情形中,應當數罪併罰的有

A. 判決宣告前,查明甲分別實施了三次受賄行爲,數額分別爲 2 萬、3 萬、5 萬元

B.乙因受賄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在緩刑考驗期內,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賄 2 萬元的罪行

C. 丙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間又犯故意傷害罪

D. 丁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執行完畢後,發現其在該次盜竊以前還有一起重大盜竊犯罪行爲

24. 甲誤認爲遭到乙的緊急的不法侵害,而對乙實行防衛行爲,致乙死亡。事後證實乙的行爲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質。 甲的行爲

A.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  B. 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 可能屬於意外事件  D. 可能屬於防衛過當

25. 甲未獲菸草專賣許可,擅自購進明知是假冒的“中華”牌香菸 100 箱進行批發和零售,在被查獲時已銷售出 80 箱, 受款 120 萬元。經檢驗該批香菸屬於不合格產品。甲的行爲

A.觸犯非法經營罪  B. 觸犯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

C. 觸犯銷售僞劣產品罪 D. 屬於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定罪處罰

三、簡答題:26、27 小題,每小題 6 分,共 12 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6. 我國刑法規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條件及累犯的法律後果。

27. 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界限。

四、辨析題:28 小題,8 分。要求對命題進行判斷並着重闡明理由。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8. 請對“凡教唆他人犯罪的一律以共犯論處”進行辨析。

五、法條分析題:29 小題,10 分。要求符合立法願意和刑法理論。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9. 刑法第 266 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處罰金;數額 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請用犯罪構成理論分析該條確認的犯罪構成。

(2)該條中“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的含義是什麼?

(3)該條中“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的含義是什麼?

(4)假如甲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法官卻判處甲八年有期徒刑,作出這種判決的依據可能是什麼? 六、案例分析題:30 小題,15 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0. 甲爲了騙取保險金,花 1 萬元買來一輛二手名牌轎車,通過在某國有保險公司擔任業務員的好友乙經辦,向該保險 公司謊報轎車價值爲 20 萬元,投保車輛盜搶、毀損險。之後,甲找中學生丙(男,15 歲),給丙 5 千元報酬,請丙將停在 甲自家平房前的轎車燒燬。丙問爲什麼,甲說那是鄰居的車,要燒掉報復鄰居。丙說沒問題,十天以內解決。丙拿錢帶上同 學丁(男,15 歲)一起吃喝、上網吧。丁問丙哪來許多錢,丙告以實情,並請丁幫忙,丁答應,並搞來一大瓶汽油放在丙 家,準備點火用。

此間,甲擔心轎車離自己家太近,燒車會燒到自家和鄰居的房屋,就打電話告訴丙放棄燒車,並讓丙將 5 千元錢退回。 丙已將錢花去大半,無法償還,聽後十分着急,一邊答應停止行動,過幾天退錢,一邊通知丁就在當晚行動。丁答應,約定 當晚在燒車地點匯合。晚上,丙帶上汽油瓶到燒車地點,丁因害怕未去。丙久等丁未果,遂決定單獨行動。丙將汽油潑到車 上,點火燒車,然後躲在一邊察看動靜。丙見火越燒越大,十分害怕,急忙打電話報火警,並急叫附近四鄰滅火。由於丙報 警、喊人救火及時,僅燒燬轎車、烤糊了鄰近該轎車的幾間房屋的門窗和屋檐,未造成其他後果。

事後,甲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乙覈定險損事故。乙明知甲虛報保險的價值、惡意製造了這起保險事故,但考慮是 朋友關係,還是給其出具了保險事故評估證明,致使保險公司全額賠付甲 20 萬元保險金。 案發後,乙在審訊期間主動交待:在三個月前曾利用職務上便利虛構一起車險事故,從本公司騙領到 5 萬元賠款,據爲已有 。

閱讀分析上述案例後,請回答以下問題:

(1)甲、乙、丙各構成何罪或何罪的共犯(只需指明甲、乙、丙分別就哪一事實成立何罪或何罪之共犯,不必說明理 由)。

(2)丁的行爲是何種犯罪形態(既遂、未遂、預備、中止)?並簡要說明理由。

(3)根據本案給出的事實,指出哪些被告人具有何種法定量刑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