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樓市開局:打新高熱預警 數城調控層層加碼

(原標題:打新高熱預警 調控層層收緊 六大維度解析2021年樓市開局

1月樓市在局部高熱中迎來密集調控。

先有深圳樓市瘋狂打新,從投機客到剛需族,全都抱着“買到即賺到”的心態遊走各大網紅盤。後有上海杭州從萬人搖變爲“千人搖”,剛需族仍然一房難求,“徐博士”們在領導信箱怒甩求助信,呼籲“推出優秀無房家庭以及二胎家庭優先搖號政策,並且嚴查離婚買房,經營貸買房,代持買房等擦邊球行爲”。

搖號難疊加二手房供應不足,上海局部學區房熱炒之風從去年12月延續到1月,“房東兩小時跳價40萬”之風盛行,市場遊走於炒作邊緣。

管理層反應迅速而及時,調控在新年首月打響,政策層層收緊,市場熱度應聲減弱。

克而瑞數據顯示,1月29城樓市成交環比下降24%、同比增66%。

深圳嚴查“萬人哄搶”紅盤所涉12名違規人員 數城調控層層加碼

1月,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等房價出現非理性上漲的城市先後升級調控政策,以加強限購、收緊房貸、保障剛需等手段抑制“搶房潮”,“打補丁”、抑投機,促進房地產市場理性迴歸。

先是深圳市住建局一週內三次發佈關於樓市調控的指示,繼1月22日深圳住建局針對之前“萬人哄搶”的潤璽中12名違規申購住房人員進行處理之後,再度發文要求強化使用購房意向登記系統,提出要從購房者資格、收入證明、徵信、購房款來源等各個方面,嚴格審查和管理購房者資格。

上海10日內相繼打出“調控組合拳”,多次加碼調控,調控政策先劍指假離婚炒房,並向無房家庭傾斜,隨後嚴控個人住房信貸管理。1月21日,上海8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政策,夫妻離異的,任何一方自夫妻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同時調整增值稅徵免年限,將個人對外銷售住房增值稅徵免年限從2年提高至5年;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證搖號選房制度,優先滿足“無房家庭”自住購房需求。”

1月25日,上海再將法拍房納入限購。1月29日晚間,上海銀保監局連夜下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包括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覈、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風險排查等8條要求,其中明確將重點支持借款人購買首套中小戶型自住住房的貸款需求,且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

廣州各大銀行1月27日上調房貸利率,同日杭州也迎來一道重磅限令: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調整二手房交易增值稅、升級人才限購、加碼限售年限及交易成本,並關閉投機通道。杭州調控與上海同樣直指一二手房價倒掛所產生的投機性需求,同時針對無房家庭和高層次人才給予了更多搖號優先傾斜。

1月30日,北京表示將嚴查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北京銀保監局已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組建聯合工作組,於近日赴銀行機構開展專項覈查。

同策研究院分析認爲,2016年開始的調控也是從深圳和上海起步,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無法控制一線城市的漲勢,後面就很難避免漲價向其他能級城市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1月底這輪調控是前期調控的進一步加強,也帶有一定的預防意味,而北京目前市場較爲平穩,尚未出現其他一線城市的快速上漲現象。如果房價仍無法平抑,不排除進一步出臺更多政策的可能。

深圳新房成交面積同比暴漲174% 一線城市房價同比上漲4%

據克而瑞,1月29個重點城市合計成交266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4%,同比增長66%,較2020年月均成交增長10%,總體持穩。

其中一線城市成交39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8%,同比增長151%,較2020年月均增長43%。深圳前期火爆打新的“網紅盤”集中網籤備案,成交面積一舉刷新近年來單月新高,環比大增50%,較去年月均更是倍增達104%。

1月29個重點城市商品房住宅成交面積(萬平方米) 來源:克而瑞

1月,珠三角長三角區域市場依舊活躍,東莞、揚州、金華等新建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居前列;京津冀區域新房價格普遍下跌。

上海、杭州、深圳樓市幾乎同時在打新、認籌、搖號上高燒不退。杭州、上海頻現“千人搖”項目,而深圳樓市一二手價格倒掛令“代持打新”成爲投機炒房的溫牀。

市場持續火熱終於引發調控升級。但由於上述城市長期執行限價政策,調控的威力暫未反應在新房價格上。

從中指院數據看,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爲15853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37%,同比上漲3.56%。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上漲0.44%,同比上漲4.08%;二線城市環比上漲0.34%,同比上漲3.71%;三四線代表城市環比上漲0.32%,同比上漲2.67%。

百城住宅中,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爲64個,較上月減少15個。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數爲34個,較上月增加15個。

1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指數漲幅前十 來源:中指院

十大城市中,8個城市環比上漲、2個城市環比下跌,具體來看,上海、南京、廣州、杭州以及重慶(主城區)環比漲幅均在0.5%(含)~0.8%(含)之間;深圳、北京新建住宅價格環比分別下跌0.08%和0.06%。

同比來看,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同比上漲4.48%,漲幅較上月擴大0.17個百分點。十大城市中,除深圳、天津同比分別下跌0.45%和0.32%外,其餘城市同比均上漲。具體來看,杭州、廣州、南京以及上海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均在5.0%~10.0%之間;武漢、重慶(主城區)以及北京漲幅在5.0%以內,其中北京同比漲幅相對較小,爲1.87%。

上海個別學區房單週漲幅近4成 二手房市場熱度延續

新房市場的熱量一定程度上也傳導至二手房市場。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深圳、上海、北京仍是二手房價格最高的三座城市,深圳二手房均價達到75882元/平方米,同比漲幅達到17.26%;上海二手房環比上漲2.39%,僅比去年微漲0.85%。

來源:鏈家

上海的二手房上漲,源頭就在學區房。記者在1月首周查詢的數據顯示,對口明珠小學的“老破小”朱家灘小區單價已經飆升至130952元/平方米,“秒殺”隔壁世茂濱江豪宅,而單週價格漲幅更是高達39.4%,是世茂濱江漲幅的10倍。不少買房人在論壇上吐槽,上午看的房子,下午跳價30萬元;中午看的房子,還沒到家就被加價賣了。更有業主待價而沽,頻繁調高掛牌價格,幾日內上調了200萬元。

數據來源:鏈家

整體漲幅來看,環比漲幅前十的城市以長三角、西北以及中部的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爲主。中部城市上饒以2.7%的漲幅居首,上海以2.39%的漲幅位居第二,西北城市延安以1.99%的漲幅位居第三。長三角經濟圈共有4城上榜,市場熱度仍在延續。

而環比跌幅前十的城市以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爲主,環渤海經濟圈佔據半數以上份額,其次爲東北和西南。其中,環渤海經濟圈的保定以2.3的跌幅位居首位;東北城市長春以2%的跌幅位居第二,環渤海經濟圈的唐山以1.86%的跌幅位居第三。

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月,18個重點城市鏈家二手房實際成交量環比增長約23%,其中一線城市交易量增長超過20%,深圳、北京交易量增長較快。從貝殼二手房價格指數看,重點城市中,上海、合肥房價指數上漲幅度較快。應當看到,1月份在資金充裕、需求提升的疊加因素下,熱點城市核心區域供需矛盾激化,導致階段性量價升溫。

1月重點城市二手房價格指數 來源:貝殼研究院

百強房企門檻同比近翻番 開局強於2020年

2020年,房企通過積極影響、搶收回款,逐步走出疫情的影響,41家房企躋身千億軍團,進入2021年,這一勢頭較之去年更勁,單月銷售額超百億的房企比去年同期增加15家,達到29家;而超50億元的房企達到53家。從權益金額看,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均值爲73.0億元,權益銷售面積均值爲52.5萬平方米。

1月房企銷售業績排行 數據來源:中指院

延續了2020年的市場格局,房企不同陣營之間繼續發展分化。分陣營看,29家百億以上房企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爲87.4%;24家50億~100億第二陣營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爲128.9%;增長率均值最高的當屬第三陣營(30億~50億)26家房企,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爲135.8%;第四陣營共21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爲85.9%。

TOP100門檻值爲21.5億元,與2020年相比接近翻番。其中,TOP3房企門檻值爲614.2億元,較上年增長51.5%;TOP10房企門檻值爲201.0億元,較上年增長82.1%;TOP30房企門檻值爲90.8億元,較上年增長75.6%;TOP50房企及TOP100房企門檻值分別爲55.0億元、2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2%和93.7%。

杭州單月賣地收入526億元全國第一TOP20總額同比增2成

新年伊始,在全國土地供應量、成交量整體環比減少的情況下,長三角地市交易持續活躍,杭州、上海分別以525.6億元、466.1億元位列城市土地出讓金第一、二名,與此後序列的城市拉開了絕對差距。

據中指院測算,TOP20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較2019年同期增加逾兩成,但城市間分化繼續加大,長三角9個城市入榜並且排名靠前。從城市能級來看,二線城市入榜13席,成爲榜單主力。

1月出讓金TOP20(市本級數據)來源:中指院

1月份全國總價地王TOP前三名爲上海2塊、杭州1塊,上海城投控股以176億元拿下上海市中心豫園社區宅地嗶哩嗶哩以81.2億元拍得東外灘商辦用地;濱江集團則以49.1億元摘得杭州市一幅宅地,這一價格也令其成爲今年新晉杭州總價地王。

頭部房企在長三角拿地的熱情不減。從50家代表房佈局城市看,長三角佔比達到56.5%,粵港澳大灣區次之,佔比爲8.1%。而50家代表房企拿地面積TOP10城市中,長三角城市佔6席,其中杭州和南京進入前三位,杭州更是以171.5萬平方米位列第一,較第二位商丘市多出近100萬平方米。

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區域分佈情況 數據來源:中指院

除了城市間,房企間的分化也在擴大。

2021年1月,百強企業拿地總額2240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增長17.8%。50家代表企業中部分現金流較穩定企業拿地態度積極,如第一陣營內的萬科、碧桂園、招商蛇口、第二陣營內的綠城等,拿地同比均有所增長,但也有部分企業選擇觀望,拖累整體金額同比下降14.1%。

房企在一二線城市依舊抱團取暖。新年首月,房企在三四線拿地增多,因此招拍掛市場的合作力度有所下降,但在一線城市的拿地爭奪中,合作力度仍然不減。如融創聯合中交1月4日以26.14億元競得杭州富陽區2宗地塊;1月26日,金地聯合保利20.5億元競得北京順義區一宗不限價地塊。

1月房企拿地金額及面積TOP10來源:中指院

內地房企海外融資成本下降 發債規模環增464.5%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1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630億元,同比下降5.3%,增幅較2020年同期收窄11.2個百分點。

但面臨2021年大規模的債券到期和借新還舊的巨大壓力,不少房企抓住融資成本較低的窗口期抓緊“搶跑”美元債市場。中指院統計顯示,內地房企1月份海外債發行規模達到811.2億元,環比大增464.5%;而信用債發行規模546.1億元,環比增長73.28%。

2020年~2021年1月房地產行業海外債、信用債發行情況 來源:中指院

從融資成本來看,信用債、海外債融資成本均有所下降;其中1月信用債平均利率爲4.69%,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海外債平均利率爲7.44%,同比下降1.18個百分點。

貝殼研究院認爲,2021年房企融資新規與銀行金融機構的集中度管理均處於過渡期中,金融監管更趨嚴格,房企對金融環境預期緊張,境內融資環境承壓,房企開年搶跑美元債市境外債市趨勢回暖,短期主導債券市場。隨着春節假期的到來,交易日減少將影響2月發債規模。

記者手記:房企的“就地過年”到底紅利有多少

2021年,中國樓市迎來了全新開篇。從深圳、上海到杭州,“打新”、“代持”、“學區房暴漲”,各種樓市不穩定現象開始冒頭,於是1月中下旬開始,調控政策頻頻出臺,以加強限購、收緊房貸、保障剛需等手段抑制“搶房潮”,“打補丁”、抑投機,促進房地產市場理性迴歸。

但與2020年1月因春節+疫情效應帶來的成交減弱相比,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仍然同比增長了75.0%,特別是長、珠三角代表城市仍然表現強勁,成交面積同比均大幅增加,增幅繼續領先整體水平。

作爲晴雨表的土地市場,由於出讓截止時間的關係,1月整體成交規模同比下降約兩成,但優質地塊成交佔比突出,成交面積結構性漲幅顯著,溢價率也有所回升。一線城市繼續成交放量,新一線城市杭州重回土地出讓金榜首;二線城市整體供應量同比增幅近15%,三四線城市供應量和成交規模則均有較明顯下降。

春節假期即將來臨,房企也摩拳擦掌推盤搶收“就地過年”紅利,但居民觀望情緒可能再調控之下繼續走高,部分市場繼續面臨去化壓力。

記者:包晶晶

編輯:陳夢妤

視覺:帥靈茜

排版:陳夢妤 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