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雜誌/做生意教我的33個不敗智慧

圖、文/30雜誌提供

在現今步調匆匆的社會裡,在一切都講求快速有效率氛圍中,無論是展店速度一家比一家快、汰換速度也一家比一家快的街頭上,又或者職場中人能力也不斷淘汰更換,以應付變動環境時,卻總有一羣人可以長治久安地在他的專業領域裡,任憑世道如何改變,快也好,慢也好,依然堅持自己的步調穩穩賺,又能久久賺錢。

他們是臺灣非常有趣的「頂真職人

我們想了解爲什麼這羣人可以堅持他們做生意的智慧,這種堅持爲什麼可以爲他們帶來穩穩久久的生意財?

本期封面故事,《30》雜誌特地走訪臺北中山商圈,遴選10個店家做深入的訪談。因爲,早在50年代,中山北路就開始有興盛商業活動,至今,它依舊是臺北市商家的一級戰區

》賺快錢?賺慢錢臺灣整個商業活動的小縮影有兩個原型,一個是像臺北東區時髦快錢,一個是像臺北中山商圈賺行家的慢錢。這兩股勢力多年來在臺灣商業汰換的生態中,可以看到生存下來的門道

就像韓國熱門連續劇商道》裡所講的一句話:「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賺快錢的商家,本只有100元,卻硬是要槓桿到5000元;賺慢錢的商家,100元的本,只花了20元,卻能存上80元。兩種賺錢方式,因爲思考模式的迥然不同,在商業邏輯上產生的化學變化與質變就更大不相同了。

賺慢錢的人,重視的是得人爲先,獲利次之;賺快錢的人,一心追求的卻是利潤極大化。但是把賺快錢與賺慢錢的人放在時間的長河裡拉長來看,最終你會發現,原來,賺慢錢的人,因爲不追求賺最多,反而最終賺最多,他們可以把單一產品做到最極致最好,他們的菜單或許永遠都不換,但是他們就是有辦法顧客老店死忠,他們對專業的堅持,從來不跟着流行趨勢而汰換經營態度

賺慢錢的人,其實就是把職人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人。即使是小店,也要堅持把小店達人精神做到最極致,他們把武功練到最上乘的境界,讓客人自動被吸引上門,而且死忠。

我們在中山商圈實地調查的10家人氣店,他們都有萬變不離其宗的終極商道,那就是無論過去、現在或是未來,做生意就是要把自己變成行家、變成職人,只有做到拔尖的地步,你纔不必彎腰噓寒問暖求客人,而是讓客人自動上門。

不賺最多,反而賺最多,這就是人氣店告訴我們做生意的道理

》做生意懂得3×3,就能久久賺 商道,不外乎就是商業智商(IQ)、人際智商(EQ)與文化智商(CQ)的組合。

》商業IQ:不賺最多反而賺最多商智,其實追求的就是長長久久生意經。不追求最大利潤,追求的是專業的極致,反而因爲不賺最多而賺最多。

]短視近利的人,只顧眼前利益,崇尚賺快錢,翻桌率愈高愈好;但是真正懂得商道的人,追求的是做長長久久的生意,他們不追逐眼前的潮流與起伏,他們看的是5年10年後,顧客是否還願意持續回籠。

]不做一次生意,這是很重要的賺錢智慧。這就是爲什麼中山商圈會被認爲是臺北市商家的一級戰區,爲什麼老店在這一級戰區裡可以一開數十年而不衰的硬道理。

》人際EQ:關係不是用嘴巴說 賺慢錢的商家都非常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與顧客的關係不是嘴巴的噓寒問暖就可建立的,他們崇尚的是不打擾客人的服務,只希望顧客進門來好好吃一頓飯就好了。

賺慢錢的店家不講求熱絡的服務,因爲他覺得跟你已經很熟,不需要虛禮以待;他們賺慢錢,收斂,不給客人壓力,所以可以長久。

》文化CQ:把簡單做到最好的職人精神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劉維公說: 「街頭商學院最重要的就是達人精神,你可以賣一個非常單一的東西,但是要做到最專業。」

作者:楊倩蓉攝影:關立衡林育緯 更多文章請上30雜誌網

►►►更多『30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