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賺4倍的五星產品 今年也曾“驚悚一跳”

能否跟着基金評價機構的“星星評級買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末,儘管部分機構三年期五星的“滿級”基金今年總體勝率全部基金更勝一籌(僅統計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但也不乏一些產品跌幅超12%的情況。其中,幾隻5年給投資者賺了近4倍的牛基,今年淨值還曾出現“驚悚一跳”。

“滿級”基金牛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基金星級評價。

目前基金業協會共批准了10家基金評價機構,包括4家券商基金研究部門、3家第三方基金研究機構和3家媒體,除媒體擁有的是基金評獎資格外,其餘7家機構則擁有着基金評價的資格。每家擁有基金評價資格的機構,給基金打分時會有細微的不同,但殊途同歸。

這些基金評價機構選出的三年期五星牛基今年來收益如何?

以某兩家評價機構三年期五星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型基金爲例(此處指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下同),相比較全部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1.4%的年內平均回報,被這兩家機構“打最高分”的基金總體表現更勝一籌,年內平均回報分別達到了3.9%、2.4%。

同時,從年內正收益基金情況來看,這兩家機構圈出的五星優等生盈利佔比超七成,較全部基金的65%勝率更高。

若拉長時間維度至近三年,這兩家機構三年期五星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平均回報率更是分別超過127%、81%,遠超全部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的66%。

頭戴評價機構給予的“滿級”光環,就一定給基民賺錢嗎?實際上,年內不少“滿級”產品淨值也不無例外地出現了“過山車走勢,基民如在跳水過程中下車或來回頻繁操作,投資體驗可不會太好。

比如由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近五年漲幅接近400%,如果長期持有收穫確實頗豐,但該基金年內最大回撤一度臨近30%,出現了驚鴻一跳。不過,該基金隨後再度乘風而上,快速填坑。

不僅如此,部分獲得機構高評級的基金即便沒有遭到基民的非理性操作,在今年的市場調整下,業績也不比一些低評級的基金更優秀。數據顯示,上述兩家評價機構的三年期五星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中,均有近三成的產品年內虧損。其中,年內虧損最多的“滿級”產品,跌幅甚至達到12%。

如此看來,基金評價機構的“滿級”基金也並不是總能旱澇保收的。那麼,投資者是不是沒有選對運用評級選基金的方式呢?到底還能不能跟着評級買基金?

能不能按“星星”買基金

格上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王禕表示,基金的星級評價具有一定的基礎參考價值,可以幫助投資者快速篩選一些定量指標比較優秀的基金。指標一般包括收益、風險、風險調整後收益、收益穩定性歷史業績時間、管理團隊等,星級較高的基金通常爲歷史表現較優秀的基金。

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評價總監李蘭分析稱,星級評價並不是簡單的“星星”,背後暗含許多專業要點。比如分類,所謂先有基金分類後有星級評價。以醫藥行業基金爲例,去年來這類主題基金業績不錯,但是其中有不少是賽道因素使然,評價機構需要對行業基金進行分類,給同類基金中更優秀的產品以高評價,纔會顯得更爲客觀。除此之外,還有星級評價看的是風險調整收益,即同等風險下的收益,而並非單純的看收益排行等。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就已達到8314只,普通基民要從龐大的產品隊伍中篩選出優質基金無疑是大海撈針,而基金評價機構給出的星級評價則可以減少一些干擾項,降低選擇難度。

王禕認爲,基金評級是評級機構客觀地基於基金歷史數據定量分析和比較,並用星級來進行打分的體系,但畢竟還是歷史結果的分析、展現,而投資基金主要是看重基金未來的業績表現,投資者不能簡單地刻舟求劍。

具體運用基金星級評價時,李蘭認爲,不能因爲某隻基金被評定爲五星就“追星”,具體要看是什麼原因獲得的五星評價,如果背後高分的原因能保持,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此爲參考進行購買,如果優勢逆轉或可能逆轉,就不能盲目買入。

星級高分的背後往往有四個成因,這也是李蘭認爲投資者若要按過往星級評價來選基,需要重點考察的方面:

1.產品設計

該基金是否是因爲過往3年、5年的行業、賽道正好表現出色,未來這種優勢又能否延續。

2.投資風格

比如過去3年成長風格基金表現不錯,那今年年初風格有明顯的轉換,如果過去3年是因爲高成長風格業績出色而評級較高,那市場風格轉變時可能就沒有那麼適合去買。

3.基金經理

過去評價較高往往和基金經理能力掛鉤,如果基金經理換人了,未來基金的表現可能也要重新評估

4.基金投研平臺的支持

比如有些產品長期運作過程中換過多名基金經理,但是業績始終不錯,這就體現出基金公司投研平臺對這隻基金的支持。

編輯張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