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特:新能源汽車的探礦者,新勢力背後的隱形冠軍

最近,新能源汽車的事故頻繁發生,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受到挑戰。新能源汽車以電腦控制爲中心設計理念傳統汽車以安全和運動控制爲中心的設計理念將產生重大的交集。新能源汽車未來設計不僅僅引入新科技還要引入傳統汽車的安全和運動控制理念。鑑於此新能源汽車設計公司的核心作用就彰顯起來,如果將這兩大設計理念整合起來中國就能夠在新能源汽車上實現徹底的彎道超車和進口替代。

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羣雄逐鹿,中國汽車工業的各個細分領域迎來機遇,第三方汽車設計公司阿爾特(300825)絕對是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如果把中國汽車工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比作淘金熱,那麼阿爾特扮演的就是幫助淘金者勘探金礦的角色;天風證券稱公司爲:新能源汽車行業水人

日前,中信證券最新深度跟蹤報告中表示,阿爾特是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汽車設計公司,具備全鏈條設計開發能力,並積極佈局高端動力總成零部件領域,訂單放量可期。公司擬定增募資7.89億元,燃油、新能源配套能力和動力總成平臺研發能力有望進一步拓展,智能化變革帶來未來增量。維持“買入評級”,維持公司2021/22/23年EPS預測0.84/1.40/1.84元,給予公司2021年40倍PE的估值,對應目標價33.6元。截至6月4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7元/股。

勢力造車入局,第三方龍頭崛起

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求多元化,新能源成爲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華爲、小米、滴滴美團等科技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智能化的軍備競賽即將開啓,行業格局正處於重塑的前夜;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出現也給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

一方面,汽車的智能程度將成爲產品差異化的決定性要素,整車廠將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提升自身的軟件能力;相應的,部分傳統的造型設計、工程研發工作將更多地外包給第三方設計公司完成。另一方面,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已經逐漸進化,吸引科技、互聯網公司等新勢力紛紛入局,汽車設計需求爆發。

阿爾特是我國首家上市的獨立汽車設計公司,主營業務爲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全流程研發及其他汽車行業相關的技術服務,是我國技術領先的汽車開發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開創了獨立汽車設計公司整車研發“交鑰匙”服務和發動機/動力總成研發製造的先河,公司產業生態圍繞服務汽車生產企業展開,產業生態的各業務板塊融合發展、相互支撐。

資料顯示,阿爾特客戶幾乎覆蓋國內外所有主流品牌,國內前十大汽車集團中8家爲公司客戶,且與日產、大衆、奔馳、現代和本田等外資品牌均有合作。同時,公司積極拓展與造車新勢力的合作,蔚來、理想小鵬、天際、合衆威馬等均爲長期客戶,另外,公司還爲滴滴、美團等知名互聯網公司開發專用新能源車型。公司已成功研發超過200款車型,包括北汽新能源ARCFOXα、一汽紅旗H5等自主高端車型,以及理想ONE、小鵬G3、合衆哪吒N01等新勢力車型。截至2020年報告期末,公司存量的設計研發訂單總額近24億元,89%爲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研發業務。

目前國內大排量發動機供給稀缺,阿爾特國內競爭對手較少;同時大排量發動機開發投入大、回報週期長但車型相關需求量小,主機廠傾向將相關業務外包採購。阿爾特投資的柳州菱特公司所研發生產的V6型發動機,爲目前國內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V6型汽油發動機之一。

中信證券深度跟蹤報告中認爲,阿爾特高端動力總成系統配套落地,貢獻第二曲線。

業績將快速釋放,機構組團來點

市場風格從一線龍頭的“價值投資”演繹切換爲以“細分龍頭”爲標籤的“中道成長”。在此背景下,賽道景氣上行的行業隱形冠軍有望成爲下半年首選品種。

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的阿爾特備受機構的青睞,6月1日,博時基金、招商基金、華商基金、國泰君安證券等知名金融機構到公司調研,此前,嘉實基金、安信基金、中信證券、廣發證券、鵬華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浦銀安盛基金、鵬揚基金、國聯人壽、廣發資管、IDG資本、成泉資本等知名機構都曾到訪公司調研。

6月1日,在回答關於公司與國際同行業企業比,主要優勢的問題時,阿爾特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林玲表示,多數國際同行業企業主要專注於整車研發的某個環節,如造型創意、工程設計等,較少有像阿爾特這樣做整車研發全流程服務的。另外公司在全球有五大造型創意中心,雖然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才幾十年歷史,但阿爾特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對於國內客戶來說,阿爾特既具有國際化團隊,又更熟悉中國市場,能給客戶更貼心的服務。

在傳統汽車領域,我國起步較晚,主要市場被外國企業所佔領,在目前汽車電動轉型過程中,國產新能源車企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且行業頭部企業特斯拉受剎車問題所困擾,川財證券研究所認爲國產新能源車企和造車新勢力有望乘着汽車電動化轉型的春風,實現彎道超車,掌握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核心技術。

中信證券認爲,阿爾特公告擬定增募資7.89億元,以鞏固汽車設計業務能力,拓展燃油和新能源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動力總成平臺,同時積極佈局智能網聯相關業務,未來增長可期。公司業績增長迅速,且商業模式相對不受汽車行業整體“缺芯”帶來的銷量影響。

除了中信證券持續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天風證券、國海證券、長城證券等券商也都長期跟蹤公司發展情況,給與買入評級。

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0億元,同比增長38.2%;淨利潤0.4億元,同比增長86.4%。

長城證券表示,阿爾特整車設計業務爆發式增長,2021年至今整車設計業務新獲訂單總額18.56億元;零部件業務從培育進入收穫期在手訂單全生命週期收入規模在35~65億元,2021年開始放量。

國海證券認爲,目前公司已基本擺脫疫情影響,下游需求回暖帶動公司一季度業務量大幅提升,2021年Q2~Q4公司所擁項目部分節點將逐步完成驗收工作,全年業績實現高增長具有一定確定性。公司景氣度維持高位,並將貫穿全年。

天風證券則認爲,阿爾特是國內知名獨立汽車設計公司,受益於造車新勢力的興起,進入業績快速釋放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