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第三產業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

第三產業白雲區財稅增長的主要來源和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量,要不斷提升白雲區財稅實力和經濟實力,必須繼續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本文以經濟普查數據爲基礎,對如何加快白雲區第三產業發展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發展現狀與結構特點

(一)地區分佈特點:第三產業單位和從業人員有八成分佈在街道,城區是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基地。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白雲區共有第三產業單位8944個,從事第三產業的個體經營戶6.9萬戶。第三產業從業人數達35.5萬人。其中,法人單位7841個,法人單位從業人數17萬人。

分佈在城區14條行政街的第三產業法人單位6262個,佔79.8%;分佈在農村4個鎮的有1584個,佔20.2%。法人單位數居前的依次是三元里街、景泰街、棠景街、石井街和黃石街,個體戶數居前的依次是石井街、三元里街、新市街、鬆洲街、黃石街。在部第三產業從業人數中(含個體),分佈在城區的有29.7萬人,佔83.9%;農村有5.7萬人,佔16.1%。表1:   按街鎮分組第三產法人單位數量和從業人數 法人單位(個)比重(%)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人)比重(%)合計7846100169997100三元里110614.14087124.0鬆洲4015.164183.8景泰103913.21956511.5同德3284.245292.7黃石5557.11757910.3棠景6608.489975.3新市3975.1104556.2同和2593.364143.8京溪2693.4106266.3永平2292.947792.8嘉禾1582.036402.1均禾1922.423411.4石井5917.594865.6金沙781.015490.9街道小計626279.814724986.6人和2853.631021.8太和5056.476464.5鍾落潭3204.157513.4江高4746.062493.7鎮小計158420.22274813.4

表1:   按街鎮分組第三產法人單位數量和從業人數

整體來看,白雲區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的主要是三元里街、景泰街、新市街、棠景街、石井街、鬆洲街、黃石街、京溪街。這8條街共佔全區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63.9%,佔個體戶數52.9%,佔全部從業人數65.1%,是白雲區第三產業分佈的重點區域

(二)行業分佈特點:第三產業單位分佈門類廣泛,初步形成了以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爲支柱的第三產業體系。

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均以批發零售業數量居多。白雲區第三產業活動單位分佈在14個行業門類,比重較高的依次是:批發和零售業佔37.6%、房地產業佔16.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7.6%、公共管理社會組織佔7.2%、教育佔6.8%、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佔6.6%。個體經營戶絕大部分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佔全部個體經營戶數的比重高達70%。其次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務佔13%,住宿餐飲業佔9.9%,3個行業佔全部個體經營戶數的92.9%。

單位個體戶戶數比重%戶數比重%合計8944 69257 1、交通運輸倉儲郵電5876.617272.5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211.4  3、批發和零售336337.64851170.04、住宿餐飲業2082.368869.95、金融業1782  6、房地產業146316.41300.2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6797.615772.38、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981.1  9、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3123.5898213.010、教育6086.81450.211、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3213.66811.012、文化體育娛樂業1051.26180.91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址勘察業2612.9  1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6407.2

戶數

比重%

戶數

比重%

合計

1、交通運輸倉儲郵電

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3、批發和零售

4、住宿餐飲業

5、金融業

6、房地產業

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9、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10、教育

11、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址勘察業

1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批零貿易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等行業。批發和零售業從業人數13萬人,佔全區第三產業從業人數的比重爲36.7%,高居各行業之首。  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數4.8萬人,佔13.1%,居第二位;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從業人數3.7萬人,佔10.1%,居第三位。此外,吸納勞動力較多的行業還有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房地產業,分別佔全部第三產業從業人數的9.3%、9.2%和5.9%。

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房地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支柱行業。2004年,白雲區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實現增加值132.1億元,佔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46.9%,高居各行業之首。此外,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43.2億元,佔15.3%;房地產業增加值32.2億元,佔11.4%。2005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338.6億元,增長15%(可比價格計算),第三產業經濟增長貢獻率67.6%,比第二產業貢獻率高出37.8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郵電業39.2%,批發和零售業12.3%,房地產業8.8%,其餘各行業爲7.3%。

(三)單位類型特點:企業法人發展較快,市場化程度較高。

企業法人在各類法人單位中佔主導。全區第三產業法人單位7846個。其中:企業法人5586個,佔71.2%;機關事業法人713個佔9.1%;社團法人58個,佔0.7%;其他法人單位1489個,佔19%。從各類法人單位的年末從業人數看, 企業106347人, 佔全部第三產業單位從業人數62.6%,機關事業單位47193人,佔27.8%,社會團體334人佔0.2%,其他法人單位16123人,佔9.5%。從資產規模來看,企業資產1053億元,佔83.2%,機關事業151.6億元,佔12%,社團2.6億元,佔0.2%,其他法人59.1億元,佔4.7%。企業法人在勞動力和資金使用上均各類法人單位居首位,所佔份額較大,且從事第三產業個體經營繁榮活躍,表明我區第三產業市場化程度較高。

表3: 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按機構類型分組的主要指標機構類型法人單位數年末從業人數(人)資產總計負債合計(億元)(億元)絕對數比例絕對數比例絕對數比例絕對數比例合計78461001699971001266100684.31001、企業558671.210634762.6105383.2665.697.32、機關事業單位7139.14719327.8151.612.02.30.33、社會團體580.73340.22.60.200.04、其他法人148919.0161239.559.14.716.42.4

表3: 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按機構類型分組的主要指標

機構類型

負債合計

(億元)

絕對數

比例

絕對數

比例

絕對數

比例

絕對數

比例

合計

7846

100

169997

100

1266

100

684.3

100

1、企業

5586

71.2

106347

62.6

1053

83.2

665.6

97.3

2、機關事業單位

713

9.1

47193

27.8

151.6

12.0

2.3

0.3

3、社會團體

58

0.7

334

0.2

2.6

0.2

0

0.0

4、其他法人

1489

19.0

16123

9.5

59.1

4.7

16.4

2.4

從白雲區第三產業的企業發展情況看,有以下幾大特點:

一是中央、省、市屬企業佔據着市場主導地位。2004年,白雲區轄區內有中央屬企業34戶、省屬企業93戶,市屬企業292戶,共419戶。儘管僅佔全區企業數量的7.5%,但擁有經營資產794.7億元,佔全區企業資產總額的74.5%。2004年實現營業收入331.7億元,佔企業營業收入份額的62.9%。數量小,規模大的特徵明顯。表4:      第三產業企業法人按隸屬關係分組隸屬關係法人單位數年末從業人數營業收入(億元)資產總計(億元)絕對數比例絕對數比例絕對數比例絕對數比例合計5586100106347100527.21001067.1100中央340.61410413.3193.836.8462.443.3省931.7100219.492.517.6216.520.3市2925.21263211.945.48.6115.810.9區、縣2354.235303.310.82.122.12.1街道851.511051.04.10.812.61.2鎮520.94740.51.00.26.50.6居委會210.419011.81.10.22.70.3村委會1823.323212.22.80.510.71.0其他459282.26025956.7175.733.3217.820.4

表4:      第三產業企業法人按隸屬關係分組

隸屬關係

營業收入(億元)

合計

5586

100

106347

100

527.2

100

1067.1

100

中央

34

0.6

14104

13.3

193.8

36.8

462.4

43.3

93

1.7

10021

9.4

92.5

17.6

216.5

20.3

292

5.2

12632

11.9

45.4

8.6

115.8

10.9

區、縣

235

4.2

3530

3.3

10.8

2.1

22.1

2.1

街道

85

1.5

1105

1.0

4.1

0.8

12.6

1.2

52

0.9

474

0.5

1.0

0.2

6.5

0.6

居委會

21

0.4

1901

1.8

1.1

0.2

2.7

0.3

村委會

182

3.3

2321

2.2

2.8

0.5

10.7

1.0

其他

4592

82.2

60259

56.7

175.7

33.3

217.8

20.4

二是民營企業發展較快,成爲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力量。近年來,白雲區從事第三產業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2004年已發展到4410戶,佔全部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數79%,佔營業收入的份額爲40.8%,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71848人,佔57.3%,成爲吸納勞動力的主要渠道。

三是外商投資企業規模較大。儘管外商投資企業僅有31家,但實收資本68.7億元,營業收入208.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9.6%。外商投資企業平均資本規模2.22億元,戶均收入規模6.73億元,其規模遠遠高於內資企業和港、澳、臺投資企業。

表5:      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指標經濟類型法人單位(個)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人)營業收入(億元)實收資本(億元)合計5586100125340100527.2100222100國有經濟2484.41297410.470.713.462.428.1集體經濟86015.41418311.322.64.318.58.3民營經濟4410797184857.3215.240.865.229.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70.742033.410.11.97.23.2外商投資企業310.62213217.7208.639.668.731

表5:      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指標

經濟類型

法人單位(個)

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人)

營業收入

(億元)

實收資本

(億元)

合計

5586

100

125340

100

527.2

100

222

100

國有經濟

248

4.4

12974

10.4

70.7

13.4

62.4

28.1

集體經濟

860

15.4

14183

11.3

22.6

4.3

18.5

8.3

民營經濟

4410

79

71848

57.3

215.2

40.8

65.2

29.4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37

0.7

4203

3.4

10.1

1.9

7.2

3.2

外商投資企業

31

0.6

22132

17.7

208.6

39.6

68.7

31

二、第三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

1、第三產業單位數量最多,吸納勞動力人數正在趕超第二產業。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白雲區共有第三產業單位8944個,佔全區產業活動單位的68%;其中法人單位7846個,佔全區法人單位的65.44%。從事第三產業個體經營戶69257戶,佔全部個體經營戶93.9%。全區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354967人(接近第二產業從業人數355616),佔全區從業人數44.3%。其法人單位從業人數人169997人,佔47.9%;個體經營戶就業人員184970人,佔52.1%。

2、第三產業成爲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產業升級的主導方向。2005年,白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8億元,比2004年增長13.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339億元,同比增長15.1%,佔全區GDP的比重爲64.2%,比2004年上升了1.1個百分點,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72.5%,拉動經濟增長9.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成爲拉動主要動力。從“十五”期間的產業結構調整來看,2005年三次產業比重與2000比較,第一產業下降3.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則比2000年提升了4.2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軌跡表明,第三產業是我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3、行政區劃調整更凸現白雲第三產業在區域經濟的地位。按新行政區域口徑,2004年經濟普查數據測算的GDP爲447億元,三次產業的比例爲4.6:32.3:63.1(行政區域調整前白雲區三次產業的比例6.0:39.8:54.2),第三產業的比重比行政區域調整前提高了8.9個百分點。按行政區劃調整後新區口徑計算,白雲區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的比例爲11.1%,居越秀區(30.1%)、天河區(24%)排第三,比荔灣區(排第四)多3.7個百分點,比海珠區(排第五)多4.2個百分點。與第二產業比較,白雲區第三產業佔全市的份額比第二產業(佔全市的8.1%,排第六位)要多3個百分。2005年,白雲區第三產業增加值338.6億元,佔全市比例爲11.4%,上升了0.3個百分點,在廣州市各區中繼續保持第三的位置。

上述資料表明,白雲區第三產業已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業升級出現了的新特徵:即地區產值和勞動力轉移的方向已從過去由第一產業分別向二、三產業轉移變爲從一、二產業集中向第三產業轉移,標誌着白雲區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以第三產業爲結構重心的新階段。廣州市行政區劃和城市產業功能的空間佈局調整,更凸現了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趨勢下,白雲區需要實現從昔日“城郊工業主導型”經濟向“城市第三產業主導型經濟”轉型。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第三產業發展層次較低,主要集中在流通部門

2004年,白雲區第一層次的流通部門的單位戶數佔全部第三產業的78.5%,從業人數佔61.2%,增加值佔66%。第二層次是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單位數佔17.2%,從業人數佔20.2%,增加值佔18.6%;第三個層次是爲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單位數佔3.5%,從業人數佔15.3%,增加值佔11.9%;第四個層次的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單位數佔0.8%,從業人數佔3.3%,增加值3.5%。這組數據表明,我區第三產業單位數量、從業人員和產值都高度集中在第一層次的流通部門。表6:        白雲區第三產業發展層次分析戶數#單位數#個體戶數比重%全部從業人數比重增加值(億元)比重%%合計78201894469257100354966100281.9100第一層次是流通部門6140342795712478.521735061.2186.166.0第二個層次是爲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1341927301068917.27181220.252.318.6第三個層次是爲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2739129514443.55421015.333.511.9第四個層次是爲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64064000.8115943.3103.5

表6:        白雲區第三產業發展層次分析

戶數

#單位數

#個體戶數

比重%

全部從業人數

比重

增加值(億元)

比重

合計

100

354966

100

100

第一層次是流通部門

78.5

217350

61.2

66.0

第二個層次是爲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

17.2

71812

20.2

18.6

第三個層次是爲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3.5

54210

15.3

11.9

第四個層次是爲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

0.8

11594

3.3

3.5

根據產業結構演進規律,一般情況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演變有兩個明顯的趨勢。其一,隨着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流通部門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降低,生活服務和生產服務部門比重提高。其二,第三產業中現代服務業比重上升,傳統服務業比重下降。2005年,我區第三產業增加值338.6億元,其中第一層次的流通部門增加值233.8億元,佔69.05%,比2004年上升了3.05個百分點,第一層次的流通部門呈現明顯的增強態勢。這說明我區第三產業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內部升級尚在孕育之中。

2、產業結構偏離度大,整體效益低。

產業結構偏離度是某產業在社會經濟中勞動力比重與產值比重之差。偏離度是反映勞動力結構與產值結構之間的一種不對稱狀態。勞動力結構與產值的偏離度越高,結構越不對稱,產業結構的效益就越低。偏離度越小,表明各產業發展較均衡,產業結構效益就越高。比較勞動生產率是某產業產值比重與該產業勞動力比重之比,比重越高,表示這一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越高。比較優勢和協調的產業結構應該是各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接近1。

白雲區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在-37.83到24.88之間,偏離度絕對值之和高達85.11,各行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在0.3到4.61之間,由此可見白雲區第三產業結構整體效益不高,部分行業結構也不協調,總體效益較低。相對來講,交通運輸郵電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效益較高,而批發和零售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效益較低。值得注意是,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新興行業的效益亦較低。這表明白雲區在這些行業的發展上面臨着區域競爭的劣勢。

表7:白雲區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與比較勞動生產率結構偏離度比較勞動生產率第三產業0.001.00 F.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7.834.61 G.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0.430.30 H.批發和零售業24.880.32 I.住宿和餐飲業6.150.54 J.金融業0.300.23 K.房地產業-2.971.51 L.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181.34 M.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0.041.03 N.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510.58 O.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6.190.33 P.教育3.610.61 Q.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0.011.00 R.文化、體育和娛樂業0.480.53 S.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0.531.16

表7:白雲區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與比較勞動生產率

第三產業

0.00

1.00

F.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7.83

4.61

G.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0.43

0.30

H.批發和零售業

24.88

0.32

I.住宿和餐飲業

6.15

0.54

J.金融業

0.30

0.23

K.房地產業

-2.97

1.51

L.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18

1.34

M.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0.04

1.03

N.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0.51

0.58

O.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6.19

0.33

P.教育

3.61

0.61

Q.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0.01

1.00

R.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0.48

0.53

S.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0.53

1.16

3、產業發展規劃滯後導致產業佈局不合理,小、散、亂現象突出。

“十五”時期,白雲區大力推進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隨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白雲區成爲廣州老城區人口轉移、商業擴散主要區域之一。在快速城市化背景的影響下,居住人口迅猛增長,各種要素的集聚加快,在房地產業迅速崛起帶動下,第三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與快速城市化進程相比,產業發展規劃明顯滯後,產業區域佈局、功能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小、散、亂的現象突出:

一是從單位區域分佈來看,圍繞廣州市中心城區由南往北層圈發展軌跡清晰可見,片區發展格局尚未成型。二是從產業功能結構看,產業功能結構雷同。例如在商貿流通業,白雲區爲廣州中心城區提供商品供應服務的功能突出,但爲本轄區居民生活消費服務的功能較弱。白雲區作爲廣州市的人口大區,由於區域性大型消費中心缺失,多年來,區內居民只能無奈地忍受交通堵塞和擠迫的涌向中心城區的北京路、上下九、中華廣場、天河城消費購物。據分析,白雲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商品類別結構與城市居民住戶調查中居民消費結構的存在較大差異。這說明區內居民消費“外流”的現象較嚴重。三是從發展方式來看,在以各類商品市場爲支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單純注重交易平臺和交易功能的建設,忽略了功能配套的建設和企業實體引進,造成“進場交易多,入戶企業少”,制約了樓宇經濟效益的發揮,導致稅源“不經濟”。四是部分產業發展小、散、亂的現象突出。一方面是產業內部網絡佈局、技術結構,規模結構不合理,導致產業內部經濟實體之間應具有的佈局效益和網絡效益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另一方面是無證經營、亂擺亂賣和僞劣商品充斥市場的現象,擾亂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對合法經營主體形成市場“擠出效應”,影響行業的整體效益(在批發業、零售業就較突出),導致了行業發展的稅源“不經濟”。

四、發展對策與建議

國際經驗表明,服務業加速發展期一般發生在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轉化的時期,今後15—20年,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類似的階段。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爲中國經濟最發達之一,經濟發展已基本已進入到工業化後期階段,生產社會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較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閒暇時間增多,生活質量要求明顯提高,消費者的生活服務需求和生產者的生產服務需求堅挺,發展第三產業具有廣闊空間。

隨着廣州市“十一五”規劃實施,構建“一區集聚、三圈協同、四極帶動”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的序幕已經拉開,白雲區大部分區域處廣州服務業發展的“中圈層”,擁有着“四極帶動”之一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發展第三產業的地緣優勢更加突出。中心鎮建設的正在穩步推進,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認爲,要實現區委十屆一次全會提出的不斷增強全區財政實力和經濟實力的經濟發展目標,就必須把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擺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上,把大力發展服務業作爲減少經濟增長中資源能源消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的首要途徑。爲此,應堅持以學發展觀爲指導,把握整體經濟產業升級規律,立足自身產業發展基礎,統籌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城市服務業與農村服務業,明確白雲區第三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確立“放眼世界、立足珠三角,依託廣州整體工業發展基礎和基礎服務發展優勢,以發展生產和市場服務、個人消費服務爲重點,推進現代新技術、新管理方法應用爲手段,打造白雲現代服務經濟”的第三產業發展目標。

(一)加強產業發展規劃,加快三產功能結構和區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

第三產業經濟可以講是城市經濟,白雲區華南快速幹線以南的區域已納入廣州市城區範圍,從產業發展空間來看,是第三產業的重點發展區域。要從根本上改變白雲區第三產業佈局不合理,小、散、亂的現象突出的發展局面。首先是要圍繞着創建“兩個適宜”現代化新城區的目標,堅持以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爲導向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綜合考慮空間、結構、環境、效益、公益、發展和管理等中觀經濟因素,加強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規模結構及其空間結構規劃。其次是加快實施第三產業的功能結構和區域佈局的戰略調整:一是實現產業功能從爲中心城區商品供應服務的單一功能向爲生產和市場服務、居民消費服務兩大服務功能並重的轉變;二是實施城區產業轉移戰略,實施退二進三,並逐步將爲中心城區商品供應服務產業功能(尤其是佔地多、影響城市環境和交通的項目)轉移到四個中心鎮承擔;三是按片區發展思路,把城區商業由條狀發展轉向塊狀發展,着手現代化商圈的建設,增強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功能和居民消費集聚功能,優化產業功能佈局和空間結構。

(二)實施“騰籠換鳥”戰術,推進城區“退二進三”產業升級戰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經濟普查資料顯示,我區城區範圍內出租廠房面積達91.5萬平方米,出租其他業務用房(指住宅、辦公用房、商業用房、廠房以外的其他經營用房屋)104.1萬平方米。要加快我區第三產業發展,就必須消除固守“既得利益”和熱衷“街邊經濟”的思想阻礙,實施“騰籠換鳥”戰術,拓展第三產業發展空間,推進“退二進三”產業升級戰略。爲此,有關部門和各街道應把引導、幫助、扶持原村、社集體(公司)對原有物業進行二次招商作爲工作切入點,運用物業轉換、股份轉讓、投資嫁接等手段,加快原有物業的改建、擴建和整合。通過引入培訓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幫助村社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和資產運營能力,增加集體收入,讓村社集體共享產業升級的成果,實現促進產業升級和村社集體增收的“雙贏”。

(三)確立“跳出白雲區發展白雲”的產業發展觀,加快主導產業培育,促進第三產業內部升級。

廣州是華南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的交通樞紐。從廣州市區域經濟佈局看,白雲區既不是廣州工業集聚的重點區域,也不是廣州的城市中央商務區,在發展基礎服務、金融、公共服務、公益性信息服務等高端服務方面毫無競爭優勢。但白雲區作爲廣州新城,是中心城區的基礎服務和高端服務網絡延伸和覆蓋的核心區域,也是廣州城市人口和現代商貿的集聚區。不僅擁有良好自然生態環境,而且有白雲國際機場、華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都坐落在區內,又是廣州聯結珠三角的主要公路樞紐區域之一。

所謂“跳出白雲區發展白雲”的產業發展觀,就是在主導產業選擇上,要摒棄“依靠自身發展二產,促三產業”,及第三產業內部升級“漸進式發展”的狹隘思路,把握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從主動地參與區域分工與協作出發,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做好主導產業的選擇和支柱行業培育,立足自身產業發展的現實,扶優扶強,加快新興服務項目引進和新技術、新管理模式推廣應用,實現整體經濟和第三產業內部升級的“跨躍式”發展。

1、發揮產業資源優勢,突出空港經濟區特色,重點發展以現代物流、批發、商務服務等生產和市場服務業。所謂產業資源優勢,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一種產業資源的現實存在狀態。白雲區作爲廣州的新城區,是我國三大樞紐機場機構總部所在地,又是廣州對外交往主要窗口,在航空運輸業佔據着規模經營的“自然壟斷”地位,是其他區域所不可比擬的產業資源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空港、鐵路貨站、公路主樞紐貨運站系統和貨運通道網絡、配送道路網絡體系的組成現代化物流運輸平臺作用,突出空港經濟區特色,增強大商貿、大流通的集聚功能,重點培育、扶持現代物流、批發、商務服務等生產和市場服務行業的發展。

在物流業發展方面,要充分利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龍頭帶動作用,以企業引進爲目標,以建設以黃金圍、白雲貨運站爲依託的區域幹線物流園區爲重點,推進區域性綜合物流園區的建設。引導、鼓勵、協助現有物流企業加快現代物流人才的引進,改進技術裝備水平、信息化水平,提升物流業的專業化程度和集成功能,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利用現有物流企業資源的優勢,以資本爲紐帶組,建大型現代物流龍頭和骨幹企業,形成跨國物流企業、國有控股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多元化並存的現代物流企業羣體,重點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着力打造現代物流業。

在批發業方面,應以中心鎮建設爲契機,推進中心鎮批發市場園區建設,逐步將爲中心城區商品供應服務產業向中心鎮轉移,帶動農村第三產業發展。以引進企業實體爲目標,以增強功能配套建設爲手段,加快城區各類專業市場升級改造,增強集聚輻射能力,着力打造區域性採購中心和分銷中心。

在商務服務業方面,借鑑和引進發達國家近普遍實行的“商業開發商”制度(即商業設施建設由具有商業開發能力和資質的專業機構承接),適度發展商業樓宇,藉助中心城區基礎服務和高端服務功能優勢,打造現代電子商務發展節點,大力發展商業樓宇經濟。以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爲依託核心,以發展現代會議、會展、商務服務業爲龍頭,打造現代服務企業聚集區

2、發揮自然資源的區位優勢,突出綠色生態區特色,大力發展以房地產業爲龍頭,商品零售爲主導,餐飲、文化娛樂、旅遊、住宿一體化的個人消費服務產業。白雲區座擁廣州“北肺”白雲山、天然氧吧“帽峰山”,有秀麗的流溪河,又有南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可以講是依山蓄水,自然風景秀麗,擁有良好綠色生態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隨着廣州及周邊地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閒暇時間增多,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亦明顯提高,居民個人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個人消費服務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打造廣州“北優”現代“兩個適宜”現代化新城區爲目標,有序地發展中高檔房地產業。以推進白雲新城開發建設契機,統籌規劃建設文化、體育、商貿、娛樂設施,建設成爲廣州市一個集購物、娛樂、餐飲、交際、遊憩等多種休閒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完善區域性居民個人消費中心,使之成爲白雲區現代網絡商業集聚區和廣大市民享受現代休閒商業的體驗區,促進居民消費聚集,帶動零售、餐飲、文化娛樂、商務服務等行業發展,提升區域發展品位和相關行業的發展效益。發揮陸空交通便捷和自然資源區位優勢,以帽峰山森林公園旅遊休閒度假工程、白雲湖工程爲建設重點,以休閒度假旅遊、生態旅遊爲突破口,加快現代悠閒娛樂旅遊業的發展。

(四)以創建“兩個適宜”現代化新城區爲契機,營造良好環境,加快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要加快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的發展,就必須圍繞着創建“兩個適宜”現代化新城區目標,從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出發,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是要以消除稅源“不經濟”現象爲目標,繼續加大無證經營,亂擺亂賣和僞劣商品的打擊力度,爲產業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二是要以打造“平安白雲、和諧白雲”爲抓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着手,加大城區尤其是重點發展區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力度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力度,着力打造“平安白雲、和諧白雲”,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以大力推進我區“城中村”改造工作爲契機,積極爭取市政府將村改居、城中村等新增的城市維護工作量納入城市維護管理,加快城市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着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質量,爲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四是充分利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體育館、白雲國際會議等對外大型基礎設施爲依託,把握空港經濟區、商貿集聚區、“北優”綠色生態區的區域特色,推進政府營銷戰略,着力提升白雲區形象與地位,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人文環境;五是加大服務業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服務業新技術、新管理方法推廣應用,爲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的支撐。

執筆:郭繼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