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能助眠!專家曝「好眠音色」...起牀鬧鈴選對嗎?

▲睡眠中加入適當的白噪音可助眠。(圖/pixabay)

文/ 江秉穎

要獲得好的睡眠品質,我們應儘量掌握睡前和入睡後不一樣的聲音狀況,睡前越單調的聲音越好,入睡後則要避免噪音干擾,但是睡眠中如果完全沒有背景噪音也是不行的,研究發現,「白噪音」有助於睡眠品質。

白噪音是睡眠環境中的一段背景聲音頻率,在可聽範圍(0~20KHZ)低分貝規律呈現,類似收音機空白頻道沙沙雜訊聲、流水聲,或是收音機、電風扇冷氣空調吹風機等等所製造出的聲音也有類似作用。大腦在接收白噪音的時候會予以忽略過去,反而是在太安靜無聲的睡眠環境中,一旦出現雨聲等輕微聲響,睡眠者聽覺會變得十分敏銳,因而發生睡眠障礙部分醫療院所於是利用「白噪音」來改善病患睡眠品質,頗具成效。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研究團隊發現,當輕微的噪音與腦波同步時,能有效改善老人的睡眠品質,並提升記憶力。該研究發表於《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期刊作者也是該期刊的編輯委員

▲鬧鈴聲調整成悅耳且漸強模式,避免過度驚嚇而猝死。(圖/翻攝自pixabay)

另外,起牀聲音若予規劃設計,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目前,因爲看書太晚而依賴鬧鐘起牀的學子很多,鬧鐘的選擇關係到起牀後接下來一整天的上課狀況,我們最好採用悅耳的、由小變大的聲音,令人放鬆,像大自然的聲音鳥叫蟲鳴,起牀的心情就會比較好。當兵時的起牀哨音,或有人設定驚叫和哭喊當鈴聲,其實會讓人神經緊繃,影響情緒

特別是有睡眠障礙的人,若在深睡期被鬧鐘響聲突然驚醒,此一情況造成睡眠不足,腦波所需要的調適時間變長,有可能影響短期記憶力。而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肥胖人士,若被鬧鐘突然驚醒,血壓則會逐漸升高,引發心律變化國外甚至有突然受鬧鐘驚嚇引起心律失常而猝死的案例

隨着睡眠科技發展智慧型睡眠機器人因應人們需求而出現。睡眠機器人可以播放讓心情平靜的聲音,甚至是家人的呼吸、氣味,頗具療愈效果預期將會受到戀家族的喜愛。

本文摘自《自己的睡眠自己救》/ 江秉穎, 陳旻蘋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臺灣分會理事長)/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