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活躍度在回暖中,成長型投資繼續主導

“大家希望的V型反轉並未出現,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投資活躍度在回暖中。”4月23日,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基金及兼併收購業務主席周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內,投資活躍度將維持平緩發展。

4月23日,貝恩公司發佈的《2024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顯示,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疊加IPO退出難度提升、買賣雙方估值預期差距的影響,2024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預計將延續2023年承壓趨勢,進入換擋調整期。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投資活躍度延續結構性下降趨勢,跌至十年來低點。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的發展態勢與全球市場基本同步,2023年投資交易額較前5年均值(2018-2022年)下降了58%,跌至410億美元,交易量也跌去了31%。成長型投資繼續主導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佔交易總金額的60%。

同去年一樣,國內普通合夥人(GP)、特別是人民幣基金仍是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最活躍的玩家,在2023年交易額中佔到42%,較2022年增長21個百分點。在國內GP、特別是政府扶持基金的積極佈局下,半導體、汽車出行等行業投資活躍。國內美元基金則繼續關注汽車出行、醫藥和生物科技等傳統行業投資標的。

周浩表示:“和全球市場一樣,中國市場也受到了全球經濟放緩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隨着中國私募股權市場迎來監管與發展並重的新階段,私募股權基金需要找準核心投資領域,建設一整套差異化的能力,關注四個重點:1.更聚焦的基金戰略,2.持續挖掘投資組合的全潛力,關注GenAI的顛覆性影響,3.持續做好投資組合預售規劃,系統化地做到“退出價值最大化”,4.積極運用行業資源和專業知識積累,緊密關注市場,發掘獨家交易機會與新的交易主題” 。

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待投資金維持高位,亟待出手投資,但買方與賣方之間的供需仍存在“錯位”。一方面,儘管面臨日益增長的退出壓力,賣方仍追求高交易倍數,希望回收高投資成本。另一方面,買方更趨於謹慎,追求優質資產。在這一背景下,大額控股尤其現金流穩定、基本面穩固的資產更受追捧。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鄭思遠表示:“當估值迴歸理性,市場交易活躍度將會迎來新的窗口期。但目前,基金持有的投資組合期限較長,亟待退出實現回報。因此,私募股權基金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投後管理並尋找退出渠道,提升項目退出收益。退出方式的變化也助力估值理性迴歸,隨着IPO放緩,S基金、戰略併購等多樣化退出方式將持續上升。同時分紅也將更受投資者重視。”

與去年相似,約95%的中國市場IPO發生在中國內地交易所,而不是中國香港和美國,其中大多數IPO由政府扶持基金和人民幣基金所持有或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有大量資產亟待退出,而IPO退出通道受限;在這一背景下,S基金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正在提升,有望進一步活躍市場。

貝恩調研顯示,2024年的募資挑戰仍然較大。2023年,人民幣募資額穩中有升,但聚焦中國市場的美元募資額卻同比下跌44%。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受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有限合夥人(LP)收緊了錢袋子,向其他地區轉移資金配置。爲此,頭部美元基金正在探索人民幣業務,擴充募資渠道,例如險資、私人財富管理等。

貝恩認爲,想要在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穿越週期、取得成功,私募股權基金應採取以下措施:一,制定更聚焦的基金管理戰略,基於基金核心能力聚焦關鍵領域投資,提高標的選擇門檻。二,持續挖掘投資組合的全潛力,在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聚焦降本增效並優化資本支出,同時關注生成式AI的顛覆性影響。三,持續做好投資組合 “預售” 規劃,系統化地做到 “退出價值最大化” 。四,發掘獨家交易機會與新的交易主題,積極運用行業資源和專業知識積累的優勢,關注市場,持續挖掘兼併收購、跨國企業中國業務剝離、跨境出海、一代創始人退出等交易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