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偉民:一根扁擔、一頓飯,都藏着歷史真相

(原標題:包偉民:一根扁擔、一頓飯,都藏着歷史真相)

“君到姑蘇見,人家枕河。自從有了唐代杜荀鶴的這首《送人遊吳》以後,人們想到江南市鎮時候就會出現一個核心概念,即小橋流水人家。”

近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走進四川自貢榮縣玉章中學,6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校友,與75名當地中學生,共同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讀書會

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包偉民,用一首唐詩拉開了其中一場讀書會的序幕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包偉民與中學生一同讀書

包偉民和中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著作《多被人間作畫圖——江南市鎮的歷史解讀》。包偉民認爲,江南市鎮歷來能成爲一個熱門的研究對象,不僅僅是因爲文學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經濟人文價值。

包偉民介紹,唐宋以來,在人地矛盾、技術進步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之下,江南地區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逐步轉向以棉桑業爲代表的專業經濟模式,促使了江南農村商業聚落——市鎮的形成,逐漸呈現出一派市場星羅棋佈、文化熣璨奪目的獨特風光。江南市鎮的形成機制經濟基礎,不僅規範了它們的交通網絡結構佈局鎮區形制、街市建築、行業特徵,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俗與文化心態

包偉民希望通過這個個案及其背後涉及的社會、經濟、歷史、結構變化的知識,來啓示同學讀者們去用更加寬廣、宏觀視野去了解歷史的推進、分析社會的現狀,這種觀察方法和思維方式,他稱之爲歷史觀察的思維方式。

爲了說明什麼是歷史觀察的思維方式,包偉民在課堂上舉了兩個例子。他年輕時候做調查時,發現江南市鎮與市鎮互相之間大多是等距離的。包偉民想了好久才明白,這是因爲農民到鎮上去買東西、賣東西這個距離是有規定的,即這個距離能夠讓人們在半天時間內往返,否則將在外吃午飯,這隨之增加了出行成本。由於市鎮是爲農民服務的,所以它必然會形成這麼一個結構佈局。

第二個案例是,包偉民發現,現在到江南市鎮旅遊,最窄的街只有一條扁擔的寬度。這是因爲農民挑擔子上街,他就要換肩,左肩酸了換右肩,必須要讓扁擔打個轉,這是它的極限。

包偉民說,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是在複雜要素影響下才形成的,這就是一種歷史觀察的思維方式。

包偉民總是會鼓勵年輕人多讀書,在他看來,儘管“讀書無用論”在不同的時期會反覆出現,但就長遠來看,要考慮到一個人的發展潛力。“若你覺得人生潛力無限,那麼在年輕的時候儘量多讀書,可能有暫時的困難,但對以後的發展會有好處。”

包偉民在活動最後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讀書會,能讓這些中學生對讀書產生新的認識,拓展他們的思考方式,幫助他們走好自己今後的閱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