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8所世界名校同時錄取的學霸,到底有個什麼樣的媽媽?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會將孩子嚴厲教訓一頓:“好小子!你不但不做作業,還將作業藏起來,這個事情性質很嚴重啊。”然後要求他必須補上這些作業。

故事中的這位媽媽無意中發現了兒子的這個秘密後,也是很吃驚:一向懂事、上進的孩子爲什麼會做出這樣不遵守紀律的事情?雖然她也非常生氣,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既沒有訓斥孩子,也沒有戳穿孩子的把戲,她選擇暗中觀察孩子的表現。

她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允許孩子犯錯誤,在孩子不突破底線的前提下,她選擇的不是嚴厲地管教,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去享受制造問題的快樂,再去承受面對問題的苦楚,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那個偷藏試卷的淘氣孩子李佚凡,後來取得S A T2滿分,託福113分的好成績,被八所世界名校同時錄取,現在美國哈佛大學讀書。

這位媽媽就是顏翠英——河北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副教授家庭教育和婚姻親子關係指導老師。

顏翠英老師自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又養育出如此優秀的孩子,這與她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分不開的。她將自己的教育理論結合自己養育兒子的實踐經驗,著成了這本《母曰.子成》。

顏翠英老師用銳利的眼光剖析了媽媽這個羣體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困惑的根源,總結出“五步法”給大腦補充教育理念的營養,然後再加上“佐料”,讓我們的養育之路更從容,讓孩子發掘出最大的潛力,充滿激情地成長。

當我們擁有自己的孩子之後,特別希望做一個好媽媽,把最好的愛給孩子,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於是我們看了很多的育兒書,也向成功的家長請教經驗,努力學着去做一個好媽媽,可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發現自己力不從心,美好的期待老是落空。

尤其是當孩子漸漸地長大,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讓我們無計可施,無力感和挫敗感時常圍繞着我們。所以,我們就容易焦慮、無奈,力不從心,不但不能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甚至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發展。

媽媽有規劃的意識,卻沒有規劃的能力,不知道孩子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也不知道孩子長期的發展定位是什麼。內心非常關注孩子的成長,但無論學業規劃、活動指導還是心理疏導,所有孩子成長需要技術含量的活,統統都做不了。

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媽媽能力的欠缺。

對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放心,事無鉅細事事關心,容易讓孩子不夠自信和大膽。

不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做事情定了計劃就是不執行;或者是做事情缺乏耐力,計劃開始後卻監督不力,做不到善始善終。

缺乏溝通的藝術和技巧,不懂得如何說服孩子,不知道怎麼獲得孩子的真實情況。

家裡的事情成員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容易造成處理意見和處理方式不一致,使家庭成員的狀態不同步,行動不同步,不利於解決問題,還容易產生矛盾。

初讀這本書,感覺就像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人以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媽媽可以做到如此用心!書中絲毫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完全從我們普通媽媽的想法出發,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出精闢的理念,中間結合若干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讀來令人不忍釋手,後悔自己爲什麼沒有早一點讀到這本書。

那麼怎樣做媽媽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得更從容、更優秀呢?

第一步,瞭解孩子,理解愛。

1、瞭解孩子。

《論語爲政》中就說過要“因材施教”,我們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個性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用死板的教育套路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個性,適用於什麼方式的教育,是父母必備的功課。

2、尊重孩子。

許多家長可能認爲:我們非常愛孩子。但有時候我們對愛的理解是片面的,愛孩子並不是單純地指給孩子提供吃和穿,將孩子伺候得無微不至。這些只是低層次的愛。

真正的愛不僅是物質的給予,精神的陪伴,還要喚醒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自我覺醒,自我期待,積極地自我完善,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優秀的品質和陽光的心態,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很多家長都會要求孩子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再玩。

我的一個朋友,自己上學時很自覺,都是放學回家後先寫完作業再做其他的事情,她認爲兒子也必須這樣。

但是她的兒子不想先寫作業,要求吃完晚飯再寫作業。朋友就是不答應,覺得應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允許先玩再寫作業。

母子之間經常因爲寫作業的事情鬧得很不愉快,兒子的作業自然做得效率不高。等兒子上到小學高年級,出現了厭學情緒,朋友反思到自己的這個問題,趕緊修正,但孩子的學習興趣已經被破壞了,很難修復。

顏老師在對待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就比較靈活多變。開始,她也要求兒子先寫作業再玩,但後來她發現兒子坐在桌子前面聽到樓下的小朋友在外面玩,根本就坐不住,基於對孩子的瞭解和信任,她要求兒子只要在睡覺前完成作業就可以,具體什麼時間與同學玩,什麼時間寫作業,什麼時間看電視,完全由他自己安排。

表面上看,讓孩子自己決定寫作業的時間是在“縱容”孩子,實際上,顏老師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這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孩子信任和自由,讓孩子自己協調好各個時間,孩子反而學習效率更高,也鍛鍊了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確實是做媽媽的智慧。

第二步,堅持學習,能去愛。

當我們完成了第一步,學會了如何去尊重孩子,愛孩子,但在孩子需要我們去引領的時候,不一定能夠勝任。所以,做一個智慧的媽媽需要不斷地去學習,讓自己不但會“愛”孩子,還要有能力去“愛”孩子。

1、客觀自評,確定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

審視自己的教育能力,找到自己教育上欠缺的地方,有針對性地去學習。

2、主動學習。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有了孩子,對於每位家長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催人奮進的機會!

爲了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爲了讓孩子成爲優秀的人,這就是我們強大的學習動力。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民族和國家做貢獻,對社會做貢獻,這些都是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科學育兒的無窮動力。

3、注意前瞻性和專業性的要求,碎片學習與系統學習相結合。

多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業餘時間還要做家務,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要想堅持學習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比如關注一些教育公衆號,隨身攜帶書籍等。

學習的內容除了提升自己的整體教育能力之外,最好要有前瞻性的戰略,比如孩子升學考試前要研究政策,獲取有效的信息,然後根據信息與孩子進行合理的規劃。

第三步,完善理念,不跑偏。

我們的日常行爲表現來源於我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如何對待孩子正是體現了我們的教育理念,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方纔能夠正確引領孩子。

舉一個例子:摔倒了,該不該讓孩子爬起來?

從前讓老人帶孩子,老人多數都比較寵愛孩子,當孩子摔倒在地時,她們會趕緊衝上去把孩子拉起來,甚至會用手拍打着地面:“壞蛋,磕着我們的寶寶了!”

後來,一部分教育者建議當孩子摔倒時,不要急着去拉起孩子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

顏老師從教育理念的角度對類似這樣的事情進行了分析:基於對孩子個性的尊重,選擇不同的方式。

對那些堅強的孩子,在他摔倒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勇敢地爬起來。

對那些膽怯的孩子,我們可以過去扶起他,抱抱他,安慰孩子受到驚嚇的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第四步,優化資源,會借力。

說實話,我以前從沒有覺得獲取信息,優化資源也算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顏老師認爲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不停地更新自己的數據庫,及時獲取有效的信息,才能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機會。

她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兒子兩歲半就報名參加了河北電視臺的“超級寶寶秀”,獲得了冠軍。以後還錄製了好多電視臺的節目,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

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等這些特殊節點上,她也提前做好功課。

兒子將要升入初中時,顏老師先進行自我學習:瞭解初中的培養目標和中考的政策形式;瞭解孩子青春期的特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瞭解師生關係、親子關係調整的技巧;瞭解初一剛入學等關鍵節點容易出現的問題;家長應該做好哪些心理準備?真是特別地用心。

相比之下,感覺自己做媽媽做得如此粗糙和笨拙。

第五步,運用智慧,能助力。

我們跟孩子聊天,要講究交流的質量,利用聊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

比如孩子喜歡喝飲料,顏老師不是用簡單的說教讓孩子停止喝飲料,而是在飯桌上說自己的某個同事的孩子因爲喝可樂太多,牙齒全被腐蝕了。

針對孩子的其他毛病,她也會編一個小故事:某個同事的孩子看書不注意,眼睛近視了,不得不戴上眼鏡;某個同事不關注孩子的書寫,導致上初中了寫作業很難,每天熬到半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藉助實例,溫和地指出孩子的問題,比針鋒相對地批評收到的效果還要好。

書中記載了20個教育錦囊故事,充分展現了顏老師的教育智慧。忍不住分享一個:

顏老師用西紅柿引導兒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思想智慧令人驚歎!愛,講究藝術,不僅需要用情、用心,更需要運用智慧。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我們全力以赴的事情,但是,正如再好的大餐也需要調料一樣,在我們擁有整體的教育觀的同時,我們可以加入一點“佐料”,讓我們陪伴孩子的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美好。

加入寬容。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理解並寬容他,會比批評更有效。

李佚凡上小學時,偷懶沒有寫語文同步練習冊,老師問他原因,他說丟了。於是,老師給了他一本新的,讓他重新補完。實際上他把同步練習冊藏到牀底下,想瞞天過海,沒想到老師識破了他的伎倆。當他將這件事告訴媽媽時,媽媽沒有批評他,選擇了寬容他,因爲他已經進行了自我糾正。

加入寵慣。

顏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原則是:有底線,無上限。

下午接孩子的時間,幼兒園門口會有許多擺攤的老奶奶,只要兒子提出來要買,顏老師就會毫不猶豫地買給他,甚至買的比兒子的要求還要多。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從來沒有被寵壞的孩子。內心的安全和豐盈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加入藝術。用誇張的表情,來表達你的共鳴;用深情的眼神,來表達你的祝福;用肉麻的語言,來表達你的情感。

家人之間不能因爲太熟悉而疏忽了溝通,而更應該通過藝術的方式讓溝通變得更美,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加入等待。撫養孩子長大,就是“牽着蝸牛去散步”,慢慢走,慢慢看,別忘記欣賞一路的風景。

加入更多的尊重。尊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尊重孩子之間的差異,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尊重孩子的意願,更多的尊重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

《母曰.子成》這本書中,沒有枯燥乏味的教育理論,只有從現代媽媽普遍存在的問題出發建立的接地氣的育兒理念,有的是針對孩子每一個具體問題的育兒錦囊,我們讀後不僅可以得到普適的“道”,還可以學會具體的“術”。

多讀幾遍,如果能夠充分理解顏老師的道,是最好不過了;如果不能將“道”全部消化,那麼利用她在文中的實例進行舉一反三,也能夠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很多育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