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生自殺,教育誰之過?

貴州新華電腦學院第三屆校園IT文化藝術節,爲學子搭建表現自我的舞臺

當前很多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軍訓,也是貴州新華電腦學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站教育訊:

作爲今年剛入學新生,在當地人眼裡,都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卻在現實面前變得如此的脆弱。而北大相關管理人員稱,北大十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經常進行相關輔導,應該不是北大的責任

“新生入校時是心理失衡期。”中國首批職業資格認證資深心理諮詢師孫欲曉說。大學應在爲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後,要對心理狀況呈現亞健康的學生提供必要關懷,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評價自己,並藉此調整大學在心中的合理定位學會自我調節。孫欲曉說,新生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傾訴來排解煩悶。

室友反映,在馮玉自殺之前,一直表現的十分開朗,沒有所謂的自殺傾向。今年開學之時,馮玉在山西老鄉晚會上曾是一個10餘人節目主演,而爲了這次新生晚會,他甚至還向班長主動請纓去當導演。然而,在前幾天與父母通電話之後就變得消沉了很多,甚至有幾日晚上還與室友探討起生不如死的話題,這也許就是其自殺的前兆吧。

專家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新生剛入學,適應新的環境,肯定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在這期間,學校做好心理輔導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細想一下,這僅僅是北大一個學校的責任嗎?

縱觀我國的教育現狀,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真正重視過心理健康教育嗎?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數外的填鴨式教育,完全佔據了學習的時間,素質教育無從談起。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一直在呼籲給學生減負,然而到頭來唯一的高考出路,讓原本減負的書包又變得充實起來。

我們一直呼籲的素質教育,在高考唯一出路前,變得虛無縹緲。調查表明,約20%的學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和嚴重心理行爲問題。這些問題在每一個階段都沒有得到重視:中小學的心理諮詢室幾成擺設,大學的心理諮詢室也是應付了事,門可羅雀。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分水嶺,就是專斷死板和開放全面的區別。心理問題已經成爲困擾青少年學生已久的痼疾,每年青少年的自殺率都呈上升的趨勢。

普通的應試教育缺乏學生成長需要的環境和氛圍,高等教育又呈現千篇一律的通病活動新意、無特色,學生得不到全面的發展和延伸,逐漸淪爲“流水線”教育的產物棱角一模一樣。

反觀職業教育,卻呈現出了另外一番景象。中國著名IT教育品牌——新華電腦教育,獨創了五步教學法的電腦教育新方法,開展二元管理,導師訓練法的開創,教學改革和創新不斷,學生掌握技能知識紮實到位。其中,隸屬於該品牌的貴州新華電腦學院,管理更是特色彰顯。第二課堂系列活動有序開展,IT文化藝術節、校園運動會精彩不斷。其中,心理健康專家——貴州大學吳宇平教授親自坐鎮,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疏通心理障礙

職業教育的創新管理,銳意進取,改革不斷,職教學生的未來也必將是光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