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 吳佳怡)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消息,爲聚焦擴優提質,北京市以提升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和人民羣衆滿意度爲工作重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五育並舉,優化資源佈局,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加強黨的領導,完善教育治理體系。堅守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初心使命,充分發揮黨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構建有力有效保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治理機制。根據中辦、國辦《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進一步細化標準,既注重提高“均衡”水平,更突出強調“優質”。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印發《北京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提出4個方面14項重點工作任務,健全專班協調、項目推進、清單管理和經費保障等機制。統籌各部門各負其責、協同聯動,在佈局規劃、項目審批、資金投入、教師編制、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全力保障。壓實區級主責,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成效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重要內容,督查結果納入對政府及有關部門年度績效考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有關文件精神,出臺《北京市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方案(試行)》1+5配套文件,按照“三年三步走”的改革目標,有力有序推動改革發展。將黨的建設和教育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覈,黨組織全面領導中小學校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基本建立,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逐步形成。
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充分利用首都紅色資源加強青少年黨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全面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研製印發義務教育階段全部15個學科的教學指導意見,持續深入推進“雙減”工作。在全市啓動中考改革質量月活動,市區兩級教研員和責任督學深入學校,關注“怎麼教”和“怎麼學”,針對性地加強學科教學指導。加強科學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學科學素養,建設241個科技教育示範校和90個學生金鵬科技團。啓動全市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推進“有組織的閱讀”,深入開展“書香燕京”中小學閱讀指導活動。加強體育、美育工作,研製《加強學校體育美育資源條件保障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積極推動全市中小學校配備健康副校長,保障體育課時和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成功舉辦北京市第一屆小學生運動會。持續開展學生藝術節、戲曲進校園等品牌活動,認定370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大力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建設,構建因地制宜的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體系。弘揚教育家精神,實施“教育家”校長教師涵養項目、北京市卓越校長教師培養計劃、新時代名師名校長髮展工程等重點培養項目。實施強師計劃,開展暑期基礎教育系統幹部教師全員實訓,覆蓋全市近19萬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水平。
優化資源佈局,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大財政投入與資源整合,嚴格落實“兩個只增不減”要求,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實施中小學操場改造計劃,近三年投入市級資金15.9億元,累計改造操場面積594.7萬平方米。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累計投入資金5.3億元,目前共改造1.9萬間中小學教室燈光照明設備、1.8萬路校園安全視頻監控系統、813箇中小學廚房的互聯網線路。發揮市級轉移支付資金的統籌作用,資金向遠郊區等教育薄弱地區傾斜,遠郊區平均投入佔市級轉移支付總額的60%。“十四五”以來,連續3年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增加學位11萬個。其中2023年度完成“新增2萬個中小學學位”實事任務,新建、改擴建學校35所,新增學位3.8萬個。在“三城一區”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17所優質中小學校,累計形成優質學位3.1萬個。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印發《北京市統籌主城區與鄉鎮義務教育學校“手拉手”結對幫扶工作方案》,統籌365對義務教育學校開展“手拉手”結對,覆蓋全市所有鄉鎮義務教育學校,促進課程、活動、師資、教研、管理等教育要素和優質資源有序流動。強化數字賦能,建好用好北京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空中課堂),着力推進200個“雙師課堂”學校試點,3000餘名教師參與,以常態化“雙師課堂”教學實踐促進優質資源交流共享。試行教師開放型研修計劃,動員全市約1500名特級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骨幹教師和骨幹班主任等擔任指導教師,爲遠郊區的1.6萬餘名教師學員提供在線研修服務。實施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2023年1441名中級及以上職稱教師開展在線輔導交流答疑,共計輔導14.54萬次,郊區學生佔比76.7%。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