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胖東來爆改的福建超市龍頭永輝,再遭京東計劃減持

年內,永輝超市第二次遭京東減持。

6月14日晚間,永輝超市(601933.SH)發佈股東減持公告,持股8.11%的股東京東世貿擬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81,500,739 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原因是自身資金需求。

這距離永輝上一次披露京東減持計劃僅過去3個月時間。

2015年,京東豪擲超40億元入股永輝,並在其後增持股份。但2021年以來,商超行業遇冷,老牌商超企業業績下行,永輝也不例外,3年間虧損超80億元。對京東而言,其自身的零售戰略也在調整。

爲了扭轉虧損,永輝在門店端作出多種嘗試,並引入河南知名零售企業胖東來團隊對門店進行調改。時代財經就京東減持影響和門店調改進度詢問永輝方面,暫未得到迴應。

不過,儘管步步高、永輝、中百集團等均在向胖東來取經,但老牌傳統商超想走出業績困境,似乎還言之尚早。

或虧本減持

今年3月20日,永輝發佈股東減持公告,稱京東控股子公司宿遷涵邦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佔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這也是京東入股永輝9年來首次減持。截至目前,減持動作已經基本完成,減持股份比例約爲0.96%。

2015年,適逢新零售概念火熱,互聯網大廠搶灘線下零售。阿里推出盒馬,又戰略入股蘇寧。幾乎同時期,京東與永輝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強化聯盟協同,共同探索線上線下合作模式及 O2O 業務發展,在倉儲物流方面加強協作等。

2015年8月13日,京東與永輝加強綁定。京東邦能和江蘇圓周分別計劃以9元/股的價格認購永輝超市5%的股份。不過,直到次年8月,京東邦能與江蘇圓周才正式以4.425元/股的定增價,認購永輝4.785億股的股份,合計佔總股本的10%,認購金額合計約爲42.35億元。

隨後幾年,永輝業績持續向好,2018年-2019年,其營收同比增長20.35%、20.36%;2020年,永輝營收突破900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上漲14.76%。2018年初,永輝市值一度超千億。

京東邦能與江蘇圓周也繼續增持,持股比例分別提升至8.11%和5.27%,累計約佔永輝總股本的13.38%。2022年,兩者將股權轉讓給京東世貿和宿遷涵邦。其中,京東邦能與江蘇圓周分別由劉強東直接持股45%,而受讓方京東世貿與宿遷涵邦則由京東集團實控。

不過,自2021年以來,永輝開始陷入虧損,至2023年仍未扭虧。截至6月14日收盤,永輝報收2.80元/股,總市值約250億元。此時減持,較京東入局時賬面價值已經跌去不少。

傳統商超遇困

除了遭遇減持,永輝內部也在變動。去年8月,京東收購永輝的消息傳出,隨後京東出面闢謠。

不過,開年以來,永輝出現多項人事變動,涉及董事會秘書、監事會主席和財務總監等職務,另有3名副總裁離任,其中彭華生、吳光旺均爲公司老將。

過去幾年,永輝嘗試了不少業態,但大多未取得預期效果。2017年,永輝推出對標盒馬的“超級物種”,截至2018年底,超級物種數量達73家,但其歸屬的永輝雲創業務板塊出現9.45億元虧損,永輝於同年將雲創業務剝離。

2018年永輝開始試水mini業態,並於次年開出mini店573家,但至2021年底,mini店僅餘70多家,2023年財報已經不再提及該業態。自2021年以來,永輝業績呈現下滑趨勢,三年虧損超80億元。

在今年5月30日的永輝超市調改動員會上,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表示,以前的永輝做錯了,只知道讓企業做大,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投資人和企業存在的價值,所以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言語間也暴露了整個商超行業的通病——盲目擴張。

陷入虧損的商超企業都曾經歷這樣的階段。1995年成立的步步高,至2002年門店數量達到27家,鼎盛時期門店超過300家,目前門店處於關停調整和重啓的過程中。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於2011年正式登陸港交所,截至2011年6月30日,其內地門店198家,至2014年門店數量達到372家,最高超490家,今年年初也一度陷入關店傳聞。

今年6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3年中國連鎖TOP100榜單,行業洗牌的趨勢愈發明顯。其中,零售折扣業態鳴鳴很忙(由零食很忙與趙一鳴組成)位列榜單第30名;胖東來以13家門店107億元的銷售額排在榜單46位,首次上榜;會員店品牌Costco以5家店、55億元的業績排在72位,較上一年的30億元(共2家門店)的銷售額增長83%。

而傳統商超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榜單上永輝、康成投資(大潤發)、物美、華潤萬家、聯華超市、家家悅、中百集團、人人樂等均出現銷售額同比下滑的情況。其中,永輝銷售額同比下滑12.7%;康成投資下滑13.8%;人人樂下滑28.9%。

互聯網大廠抽身傳統零售的姿態也越來越明顯。除了京東對永輝的減持動作,進入2024年,阿里旗下銀泰、高鑫零售、盒馬均傳出被出售的消息。今年3月,盒馬創始人侯毅退休,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卸任,阿里線下零售業務持續動盪。

業績下滑、身處窘境,其他零售業態卻一路高歌,傳統商超企業亟需“救命稻草”。

爆改是商超的“遮羞布”嗎

過去,作爲線下黃金渠道,傳統賣場躺在高額的入場費、上架費、條碼費上,可謂高枕無憂。但隨着線上渠道崛起,以及會員店、折扣店等新業態衝擊,零售行業格局發生改變。逐漸下滑的業績和客流,將其推上了求變的道路。

連續3年虧損的步步高、永輝、中百集團等均選擇向胖東來取經,引發資本市場反應,一度成爲“胖東來爆改概念股”。

今年4月,步步高成爲首家引入胖東來調改團隊的上市商超。其長沙梅溪湖門店在調改首日,銷售額達21萬元,此前平均日銷爲15萬元,5月1日假期首日更是交出日銷240萬元的成績。*ST步高(002251.SZ)也收穫多個漲停板。

5月7日,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走訪永輝超市,帶動永輝股價在次日大漲,一度觸及漲停板。調改正式開始前後,永輝股價又連漲3日,累計漲幅超20%。

中百集團也派出團隊前往股東永輝處學習。6月13日,中百集團對外宣佈,於東來端午期間到訪公司,對門店佈局調整、自有品牌建設、現場商品陳列、營運現場維護、團隊經營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胖東來會全面開放其商品目錄,與中百集團共享供應鏈信息,在商品開發上給予技術支持。當日,中百集團股價一度觸及漲停板。

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對時代財經分析,三家公司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難快速走出困境。以國內現有的模式來看,商超企業想模仿Costco、山姆的模式很難,因爲供應鏈改革的成本太高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金成本,且收效不一定達到預期。

胖東來屬於模仿難度較小的。一方面,胖東來自帶流量屬性;第二其自帶供應鏈,且供應鏈的市場號召力強勁,自有品牌中有精釀啤酒、月餅等網紅產品。

不過,儘管胖東來能夠憑藉13家門店(含百貨業態)做到銷售百億,但它真的能夠幫助傳統超市走出困境嗎?

王國平表示,胖東來的調改對門店業績提振有積極影響,調改後的門店銷售業績都會有明顯的上升,但超預期太多是不現實的。“以步步高梅溪湖店爲例,作爲湖南首家銷售胖東來商品的超市,除了當地居民,周邊地級市的消費者也會慕名而來,所以銷售額出現大幅增長,但這種情況在更多門店進入調改後會逐漸消失。”

此外,他強調,目前處於調改中的門店,不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情況,供應商會全力支持,所以能做出成績。但其他門店想要得到供應商支持,需要有一定時間沉澱、信用背書,等企業賣貨、結款都能兌現的時候,供應鏈纔會跟上。

據悉,胖東來改革一般分爲3個方面:扭轉老闆思路;改革團隊,通過提高員工工資爲團隊注入活力;通過更新設備、裝修和動線等對賣場進行調改,並引入胖東來的供應鏈。

在王國平看來,商超業績虧損不僅是產品問題這一個方面造成的,想要銷售額繼續提升,除了供應鏈外,也需要改革其他環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老闆需要扭轉經營理念。

此前步步高的調改動員會上,於東來也提及,(幫扶門店)半年時間至少保證不虧,後半年可能會有盈利,成熟至少得三年時間。但三年時間對連續數年虧損的商超企業而言,無疑存在許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