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殿龍/國民黨急劇沒落,短期難以翻盤成論者共識
▲(圖/翻攝自YouTube 中視新聞HD直播頻道)
文/畢殿龍
經中一智庫提議,10月17日晚,漢君智庫與中一智庫就臺灣問題舉行了一次網上語音及文字對話會。參加者包括中一智庫代表畢殿龍先生(臺海問題專家),漢君智庫臻翁先生(長期關注臺海學者),蕭十一狼先生(澳洲《新市場報》專版時事評論員)等。本次對話,開創了國內民間智庫對話的先河,充分體現了民間智庫的抱團。
開場白:10月17日,國民黨臨全會在一片詭秘淒涼的氛圍中「柱下朱上」之際,中一智庫和漢君智庫聯合在網上研討了「臺灣的後國民黨時代前瞻(國民黨選舉現狀和走勢分析,大陸和國民黨未來的關係,國民黨對臺灣未來的影響等)話題。大家討論中一致認爲,國民黨的「換柱」行爲,看似突兀,其實反映了國民黨的黨性和領導人的個性。換掉洪秀柱也許能夠讓諸多參選人在選舉中更加努力和投入,選舉結果也會略好於洪秀柱,但長期來看,卻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大家預判,在沒有兩岸戰爭的即時威脅之下,國民黨陣營沒有更耀眼的政治新星出現之前,國民黨短期難重獲全面執政。儘管國民黨式微已成今後的大勢,卻仍是臺灣重要的制衡力量。後國民黨時代,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的重要性也並不完全取決於自身有多強大,而在於其對一箇中國認同的還能夠有多少堅持和做什麼樣的努力。
漢君智庫蕭十一狼首先發言:國民黨該日下午召開臨時全代會,決定「柱下朱上」,讓朱立倫參選「總統」。朱表示,儘快安排訪問美國。朱立倫表示「救亡圖存」,是爲了「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
無論朱的口號喊得如何高漲,但無法改變虛僞的一面。自「換柱」民主鬧劇開始,別說朱立倫失分,國民黨就已經徹底輸了。朱立倫的人格今後恐將被經常拿來質疑和挑戰。
北京方面,不能寄望這種反覆政客能給兩岸帶來什麼正能量,何況2016,肯定沒朱的戲。洪秀柱的下臺不能說跟沒有訪美完全扯上關係。但大家心知,洪沒有拜美國的碼頭。大家看,朱立倫一上,就表示要安排訪美,這一對比,顯示美國暗中是不看好洪的。究竟做了什麼。外人不知道。我們只看到結果。
漢君智庫臻翁發言:從兩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其一,國民黨「挺柱拔柱」冰火兩重天現象,乃腐朽沉淪的國民黨劣根性特質所決定的,有其必然性,當然也有一定偶然性。「挺柱拔柱」對國民黨造成的傷害是無可挽回的、其影響是深遠的也是致命性的,這傷害不僅僅是大選的慘敗或惜敗。
「挺柱拔柱」國民黨的百日變臉,上演了一場假戲真唱的悲喜大劇:朱立倫的恍若兩人、馬英九的背後操刀(金小刀言變果不其然)、王金平的火中取栗、洪秀柱假戲真唱,許多人士十分驚訝、百思不解,國民黨這是怎麼了
他以爲國民黨、朱立倫的「弔詭」表現,來自於其基本屬性。對於熟悉國民黨史的人來說,當今國民黨這次表現並沒有太多的偏離「寧給外賊,不給家奴」軌道,值得令人驚訝。「挺柱拔柱」,這纔是近代以來大家熟悉的那個不接地氣、脫離羣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山頭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盤根錯節的國民黨的真實寫照。
臻翁分析,如果讓沒有背景、人脈、幫派、金源的洪秀柱真的「橫空出世,我說了算!」,那真的就不叫國民黨了。
一貫唸唸有詞「一切按照制度辦」的朱立倫,利用手中權杖,開了本來沒有的制度,否定按照規定製度走完程式的制度的先河。「潘朵拉魔盒」打開,國民黨基層黨員、臺灣老百姓(選民),誰再相信它的狗屁不值的「制度」。
口口聲聲「有黨無我」,可事實是充滿算計的「你死我活」的鬥爭,這就難怪大多數民衆看不起國民黨了,不再投國民黨票了,俗話說「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即使朱立倫忘記信誓旦旦的承諾,如願以償被「徵召」——帶職(新北市市長)參選,他一人兼任三職,三頭六臂也是「顧頭不顧腚」,既是教練員又是運動員,黨內外的非議責難肯定會接踵而來。
他能夠改變國民黨一蹶不振的選情嗎?他能夠超越洪秀柱的民調,讓國民黨選情起死回生,當一回「救世主」嗎?老朽看未必!「徵召」只不過是給精算師朱立倫加上一道保險繩,加上一道「臨危受命」爲國民黨「救亡圖存」的光環。很多大佬不第一時間站出來代表國民黨參選,半推半就等「徵召」,何嘗不也是在玩「臨危受命」、「救亡圖存」,輸的有面子無責任,還能集聚人脈,自以爲這對2020問鼎大位有加分作用、對自身權力佈局更有利的遊戲?
而這些算計,只能讓國民黨的內訌愈演愈烈,國民黨的選情只能是「雪上加霜」。
中一智庫畢殿龍綜合智庫聯合發言認爲:的確,無論國民黨臨全會開得多麼悲壯和卓有效率,但都無法遮掩朱立倫黨內整合能力的缺失和大事決斷、決策方面的優柔寡斷。即便朱立倫參選能夠讓國民黨多贏幾個立委席次,但能否贏得2016大位方面,反而比自己一開始積極參與,少了更多機會。
洪秀柱最初參選的結果和對國民黨的整體影響,其實從始至終並不難預測,發生「挺柱」和「換柱」逆轉,彰顯的恰恰是國民黨的守舊的傳統、陰柔內鬥的政黨文化,和某些主要領導人的個性。馬英九連任黨主席就是明證。馬英九作爲黨主席,站在政黨利益上來看,其對政黨穩固政黨執政基礎方面,比其做總統做得更差,這也是數年之前國民黨內部的共識。但馬英九連任之時,卻沒有遭遇黨內任何挑戰。其連任黨主席之後卻遭遇到很多國民黨骨幹陰奉陽違。
並不認同朱立倫先是堅決不選,後靠偷樑換柱,希望靠徵召換掉洪秀柱,是其早先的選戰策略和佈局。畢某判斷,最初朱立倫因爲剛當選新北市長以及自覺贏面不大等關係,的確不想參選。他也樂見如果可能洪秀柱參選能被勉強接受,能紓解自己必須披掛上陣打一場必輸的選戰的壓力。只是後來的局勢發展,讓他感受到不換「柱」,自己對政黨的把控會崩盤,自己得揹負不戰而降的選戰責任。
無論其判斷如何,都認爲「換柱」,導致今天國民黨的混亂局面,朱立倫負有最大責任,憑良心講,他至少是認爲這樣做能挽救立委的選情。從這一點講,他反而更多的不是出於對自身的算計。不認同上面諸君對朱立倫換柱爲私心行爲的判斷,並不表示不認爲,朱立倫對國民黨內部民主選舉制度造成的長期傷害。但是在國民黨衆多參選人和骨幹的起鬨中,相信朱立倫也只好先顧眼前了。
按照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的領先優勢,畢某判斷「換柱」並沒有多少美國的因素。朱立倫被徵召之後強調訪美,只不過是一方面凸顯最初洪秀柱在這方面和自己的意見相左,可以減低「挺柱」者反對的聲浪;另一方面,是主動向美國示好。但是這種示好並不能改變201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的最終結果。但對穩定國民黨的軍心、提升士氣、改善立委選情是有幫助的。
八年之內,能夠有較大變數的是立委的席次。期間,在沒有兩岸戰爭的即時威脅之下,國民黨陣營沒有更耀眼的政治新星出現之前,國民黨短期難重獲全面執政。儘管國民黨式微已成今後的大勢,卻仍是臺灣重要的制衡力量。
後國民黨時代,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的重要性也並不完全取決於自身有多強大,而在於其對一箇中國認同的還能夠有多少堅持和做什麼樣的努力。國民黨只要不改名,越是不能獲得全面執政,其對國共平臺的需要越強烈。國民黨若要重獲全面執政,其優勢並非和綠營的無原則的趨同,而是在兩岸關係上扮演綠營難以扮演的角色。
大家對兩岸交流最佳窗口期的研判以及統一時機和方式也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因和本此討論主題稍有偏離,擬另外發文論述。
●作者畢殿龍,河南,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以寫國際時事和臺灣評論爲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